孙艳
-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外来人口小学生伤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外来人口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实施相应的伤害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南部地区(简称"苏南")某市两所外来人口学校共1 700名小学生开展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苏南某市外来人口学校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8.94%(322/1 700),其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0.71%(193/932),女生伤害发生率为16.80%(129/768),男女生伤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5,P=0.041);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类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336,95%CI:1.015~1.758);校车接送(OR=1.538,95%CI:1.129~2.097);主要看护人为母亲(OR=1.478,95%CI:1.026~2.128);看护人职业为离退休人员(OR=2.020,95%CI:1.196~3.412);看护人职业为农牧与水利业生产人员(OR=4.030,95%CI:1.821~8.919);看护人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OR=2.303,95%CI:1.261~4.208);看护人性格为外向型(OR=1.700,95%CI:1.146~2.520)是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外来人口小学生的性别和看护人的部分情况是其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和家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外来人口家庭应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从中受益,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外来人口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
- 周义夕杨亚明李圳张聪高刘伟费高强李欣宇张徐军徐波孙艳
- 关键词:外来人口小学生影响因素流行病学
- 高中生校园暴力流行病学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江苏省Y市高中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该市3所高中开展匿名问卷调查,了解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 807名高中学生,近1年内遭受过校园暴力的有1 355人,发生率为35.59%,男生(43.30%)高于女生(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年级、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家庭教育方式为惩罚打骂型或惩罚说服结合型、父亲或母亲吸烟、控制情绪较困难、有饮酒史、近1年内经历过失恋,是中学生遭受校园暴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高中学生校园暴力形势比较严峻,应当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 卫雪璐张徐军费高强金岳龙肖月孙艳任露露杨亚明
- 关键词:校园暴力高中生
- 宜兴市农村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居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干预模式,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官林镇都山社区的高血压患者70人、糖尿病患者70人和高危人群50人作为干预对象,对其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及自我管理的综合干预,并分析效果。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肌酐水平升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肌酐水平升高;高危人群总胆固醇水平降低,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及肌酐水平均升高,干预效果不理想。干预后摄盐量≤6g/d的人数增多,≥10g/d的人数减少。结论应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管理血压和总胆固醇水平,改善摄盐习惯,具有推广价值。
- 杨亚明顾月张徐军沈洪兵沈冲杨婕陈凯徐波胡静孙艳
-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 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在社区应用护理干预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组(n=50)和常规管理组(n=50),自我管理组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服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自我管理;对常规管理组予常规糖尿病随访。干预1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血糖控制率,合理运动、合理饮食、遵医依从、血糖监测等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通过12个月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能坚持参加活动者41例,参与率82%;常规管理组能继续参加活动者31例,参与率62%,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我管理组血糖控制率为53.6%,常规管理组血糖控制率35.5%,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我管理组在合理运动、遵医依从及血糖监测等健康行为形成方面均高于常规管理组,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合理饮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病人应用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中值得推广。
- 张丽亚陈凯孙艳胡静杨亚明
-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血糖控制
- 宜兴市2012和2015年学校伤害监测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2年的监测,了解宜兴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分析学生伤害监测专用网络直报管理系统运转情况。方法以宜兴市16所试点学校所有在校学生作为日常伤害网络监测和本次回顾性调查对象。结果2015年9月~11月回顾性调查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23%,同时网络监测到247例报告;与2012年相比:回顾调查的伤害发生率降低;跌倒/坠落、动物致伤、交通事故、锐器伤为前四位伤害类型;外地户籍学生伤害发生率稍高于本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日常伤害网络监测和本次回顾性调查结果接近,差异减小。结论日常网络监测报告效率和准确性在实践中提高,回顾性调查与之可以互相结合。伤害监测报告工作作为基础工程,应加强多部门协作,探索有效之路。
- 杨亚明杨婕吴静武鸣陈宇徐波陈玉明梁静胡静张徐军李圳孙艳
- 2019年江苏宜兴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状况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宜兴市2019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整理宜兴市户籍居民2019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分析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利用寿命表法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宜兴市2019年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08.61/10万,中国标准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75.24/10万,世界标准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34.56/10万;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58.78/10万,中国标准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25.19/10万,世界标准人口标化死亡率为93.01/10万。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发病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食管癌,死亡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2019年宜兴市居民期望寿命为82.53岁,去除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为86.15岁。全人群中对期望寿命损失最大的是肺癌,其次是胃癌和肝癌。【结论】宜兴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须重点关注肺癌、甲状腺癌和消化道的恶性肿瘤。
- 任露露闵艺璇杨亚明肖月孙艳
-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 宜兴市2012-2015年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了解宜兴市2012—2015年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及变化情况,为探讨学生伤害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对宜兴市16所试点学校所有在校学生作为干预和回顾性调查对象,通过2012—2015年间3年的综合与个性化干预,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2015年9—11月回顾性调查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23%,与2012年同期(2.89%)相比有所降低(χ~2=15.44,P<0.01)。2012年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分别为跌倒/坠落(59.05%)、锐器伤(12.43%)、动物致伤(9.32%)、交通事故(6.95%)、钝器伤(6.40%);2015年分别为跌倒/坠落(54.34%)、动物致伤(12.67%)、交通事故(8.93%)、锐器伤(7.65%)、钝器伤(3.57%)。外地户籍学生伤害发生率稍高于本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6);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4.110,P=0.043)。结论 3年伤害干预工作有实际效果。应加强多部门协作,继续探索有效之路。
- 杨亚明杨婕吴静武鸣周金意陈宇徐波陈玉明梁静胡静张徐军李圳孙艳
-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
- 2012—2018年宜兴市居民自杀死亡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12—2018年宜兴市居民自杀死亡流行特征及其趋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8年宜兴市居民自杀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χ2检验分析与自杀有关因素的不同人口构成情况,直接法计算标化死亡率,用自杀死亡率的动态指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2—2018年宜兴市居民自杀总死亡率为3.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比为1.20∶1,男性高于女性;自杀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最高;男女不同婚姻状况所占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5),未婚男性自杀死亡构成比高于未婚女性,丧偶女性自杀死亡构成比高于丧偶男性;自杀最常见的方式是悬吊,其次是农药和跳楼,男女自杀方式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P<0.05),男性悬吊较多,而女性跳楼较多;自杀死亡者中,文化程度越低,自杀死亡构成比越高;农民是自杀中最常见的职业;我市居民自杀存在春高冬低现象。2012—2014年宜兴市居民的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到达高峰即2014年的5.18/10万后有所下降,随后2015—2018年再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23.00%(P<0.05)。结论宜兴市居民自杀死亡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孙艳鲁迪肖月任露露杨亚明
- 关键词:自杀死亡率流行病学
- 2008—2015年宜兴市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了解2008—2015年宜兴市居民因损伤与中毒致死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及规律,为进一步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对2008—2015年宜兴市居民损伤与中毒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5年宜兴市居民损伤与中毒死亡人数为5 547例,死亡率为64.45/10万,居全死因的第4位。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6.12/10万,女性死亡率为52.84/10万,男性高于女性(x^2=181.547,P<0.001);从趋势来看,机动车交通事故和非故意跌落死亡率较高,并有上升趋势,淹死、自杀、机动车非故意运输事故和其他事故及有害效应历年呈较低水平;不同年龄段的损伤与中毒类型有所不同,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以上各组的第一位损伤与中毒死亡类型分别淹死、机动车交通事故、机动车交通事故、非故意坠落;0~14岁损伤和中毒为该年龄段的第一位死因,2015年死亡率为12.56/10万,类型主要有溺水、机动车辆交通事故、非故意跌落、自杀。结论损伤与中毒已成为宜兴市居民主要死因之一,需要全社会重视,进行针对性的防控。
- 杨亚明陈宇徐波胡静杨丽琴张徐军李圳孙艳
- 关键词:死因顺位构成比
- 2015年宜兴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了解宜兴市居民的死亡水平和死因,为制定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对网络直报的全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全市粗死亡率为760.1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7.68/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845.58/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679.9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2,P<0.01)。期望寿命,全市平均82.21岁,男性80.25岁,女性84.29岁。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是危害宜兴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
- 孙艳尹立红杨亚明徐波胡静
- 关键词:死亡率死亡顺位死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