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鑫喆

作品数:16 被引量:24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地震
  • 6篇地表破裂
  • 6篇断层
  • 5篇裂带
  • 4篇地震地表破裂
  • 4篇第四纪
  • 4篇玉树地震
  • 4篇汶川地震
  • 4篇晚第四纪
  • 3篇地表破裂带
  • 3篇地震地表破裂...
  • 3篇地质
  • 3篇第四纪活动
  • 3篇遥感
  • 3篇中段
  • 3篇山前断裂
  • 3篇破裂带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晚第四纪活动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
  • 3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台湾大学
  • 1篇北京航天计量...
  • 1篇国家科学研究...

作者

  • 16篇孙鑫喆
  • 11篇徐锡伟
  • 10篇谭锡斌
  • 8篇于贵华
  • 5篇陈立春
  • 4篇陈桂华
  • 4篇李康
  • 3篇任俊杰
  • 3篇李智敏
  • 3篇苏桂武
  • 3篇张晓清
  • 2篇孙建宝
  • 2篇安艳芬
  • 2篇郭婷婷
  • 2篇袁仁茂
  • 2篇李陈侠
  • 2篇朱艾斓
  • 1篇王虎
  • 1篇冉勇康
  • 1篇冯向东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被引量:4
2012年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的存在和最新活动时代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石油地震探测资料和浅层地震剖面揭示该断裂的存在,并断错了第四系;野外调查表明,龙门山中段山前存在明显的线性地貌特征,山前断裂断错晚了更新世晚期的洪积台地;探槽剖面揭示距今约1500a之前在山前断裂上曾发生过一次地表破裂型事件,而该断裂未来具备发生强震的潜势.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和年代学分析显示山前断裂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大于0.36mm/a,其与龙门山中段主干断裂活动强度相当,说明龙门山山前断裂在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变形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不仅能为成都平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也有助于全面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机制.
任俊杰徐锡伟孙鑫喆谭锡斌李康康文君刘保金
关键词:龙门山中段山前断裂断错地貌探槽
玛尼地震与玉树地震发震断层的破裂特征与复发模型被引量:1
2017年
55-60 Ma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当今世界最年轻也是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GPS数据表明,现今这两大板块之间的相对汇聚速率依然达到35-42mm/a,受此影响,在高原内部及其周缘地震频发。前人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周缘及其内部自南而北发育了一系列大型的活动断裂带:喜马拉雅断裂带、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以及阿尔金断裂带等,这些断裂带将青藏高原划分为拉萨块体、羌塘块体、巴彦喀拉块体、柴达木块体等,能够产生地表破裂的高震级地震主要沿这些块体边界的断裂带发生,这些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特征、破裂样式、位移量分布模式等特征是研究断层的同震活动性、沿断层的力学特征、地震复发模式的直接证据,这些自然形成的真实样本也为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对比的依据,最近取得长足进步的高分辨率遥感技术也为获得这些数据提供了可能,再结合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其他手段,如利用断错地貌获得断层长期滑动速率,利用古地震方法获得古地震复发序列等,根据这些信息就能对发震断层的长期活动性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可以判定青藏高原的地壳变形行为、检验各种青藏高原运动学模型的可靠性.
孙鑫喆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玉树地震玛尼地震
玉树M_S7.1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历史大地震被引量:110
2010年
野外调查表明,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较清晰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由3条主破裂左阶组成,走向310°~320°,总长约31km,左旋走滑性质.另在隆宝镇东侧一带见有长约2km的雁列式张裂缝带,如以该点为破裂带的北端点,则破裂带总长约51km.地表破裂带由一系列挤压鼓包与张裂缝相间排列或雁列式裂缝组成,实测最大水平位错约1.8m.地表破裂带沿甘孜-玉树断裂展布,显示该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甘孜-玉树断裂历史上记载过多次7级左右地震,古地震遗迹明显,具有短周期的大地震重复特征.玉树地震的孕育机制与汶川地震一样,都是青藏高原东扩、地块边界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结果,不同的是玉树地震为巴颜喀拉地块与川滇块体向东不均匀挤出产生的左旋走滑型地震.
陈立春王虎冉勇康孙鑫喆苏桂武王继谭锡斌李智敏张晓清
关键词: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
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并通过进一步处理获得了分辨率达0.5m的高清断错地貌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挖掘探槽等手段对该段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主要是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同时在五台山北麓断裂沿线的大峪村、岗里村等地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得到约20ka以来的断层垂向滑动速率为0.4—0.6mm/a,近18ka以来该段发生过至少两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五台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且不同段落存在明显的活动性差异。
赵仕亮谭锡斌于贵华徐锡伟石峰孙鑫喆高伟
关键词:山西地堑系滑动速率正断层
汶川地震Mw7.9同震断层陡坎类型与级联破裂模型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上发生了Mw7.9汶川地震.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从北东到南西可分为北、中、南三大段落: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的青川断裂、林庵寺断裂、江岫断裂为中更新世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不活动...
于贵华郭婷婷谭锡斌安艳芬孙鑫喆徐锡伟Yann Klinger刁桂苓陈桂华冯小东李陈侠朱艾斓袁仁茂
关键词: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山前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本文通过基于遥感影像解译,通过对龙门山中段盆山分界地带的构造地貌详细调查,发现沿断层表现为山前线性洪积台地的前缘陡坎,通过探槽发现断层表现为逆断,断错了晚第四纪地层的证据;断错地貌的RTK测量表明山前洪积台地陡坎高10....
任俊杰徐锡伟孙鑫喆谭锡斌李康康文君刘保金
关键词:地震地质学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
文献传递
玛尼地震与玉树地震发震断层的破裂特征与复发模型
55~60Ma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当今世界最年轻也是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GPS数据表明现今这两大板块之间的相对汇聚速率依然达到35~42mm/a,受此影响,在高原内部及其周缘地震频发。前人研究表明,青藏...
孙鑫喆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玉树地震玛尼地震
汶川M_w 7.9级地震同震断层陡坎类型与级联破裂模型被引量:8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级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逆冲断裂带中段形成了两条NE向和一条NW向逆冲走滑型地表破裂。依据同震地表陡坎形态特征,将其分为8种类型:逆断层陡坎、上盘垮塌陡坎、挤压推覆陡坎、右旋挤压推覆陡坎、断层相关褶皱陡坎、后冲挤压陡坎、上冲叠覆陡坎和局部正断层陡坎。汶川地震所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主要由以逆冲为主的映秀破裂段和兼具逆冲、右旋走滑的北川破裂段两部分组成,这两个破裂段分别对应于Mw7.8与Mw7.6级地震事件;它们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分别对应于Mw7.5、Mw7.7、Mw7.0和Mw7.5等4个次级事件的4个次级破裂段。这些次级破裂段的级联破裂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汶川地震的持续时间长达110 s。余震震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发震断层的倾角随深度的增加而变缓,且从西南向北东逐渐变陡可以用来解释走滑分量增加的成因。此次大地震还表明,沿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抬高的主要驱动力可能是地壳挤压缩短,而不一定是下地壳物质流动和膨胀引起上地壳的隆升。
于贵华徐锡伟Yann Klinger刁桂苓陈桂华冯向东李陈侠朱艾斓袁仁茂郭婷婷谭锡斌安艳芬孙鑫喆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地表破裂带断层分段青藏高原
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遥感技术自诞生以来对于我们从宏观尺度上认识地质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制造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取了大量的全球范围的遥感数据,质量也随着传感器的进步有了很大的提高。文中在简要梳理遥感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详细阐述了Landsat、SPOT、Quick Bird等几个对于活动构造解译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卫星和影像的参数,并系统回顾了光学影像解译随着分辨率发展而取得的进步;简单介绍了当前最新的光学影像对比技术;此外还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的精细地貌填图技术取得的成果,对遥感技术在未来活动构造研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孙鑫喆唐声权
关键词:光学遥感空间分辨率
青海玉树M_S7.1地震两个典型地点的地表破裂特征被引量:19
2010年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形成了长达65km的地表破裂带,甘达村西D1、果庆益荣松多D2是地表破裂带上破裂特征具代表性的2个地点。这2个地点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调查结果显示:1)破裂沿先存的断裂晚第四纪活动遗迹展布,在甘达村西主要表现为张剪切破裂呈雁列状展布,在不连续的岩桥区分布了挤压鼓包,地表破裂带主要集中在古地震坳槽中,通过测量一个错断的围墙得到该点的位错量为1.4m;2)在果庆益荣松多,山前坡积物中展布的破裂带由斜列距约30m的次级破裂右阶斜列组成,而次级破裂则由一系列斜列距3~5m的单条破裂右阶斜列组成,单条破裂主要表现为挤压鼓包-张裂缝相间排列与裂缝带等2种破裂样式,在河谷中则表现为挤压垄脊和陷落塘,实测栅栏位错量为1.3m;3)破裂整体为左旋走滑性质,未见明显垂直错动分量,破裂样式为典型的走滑破裂特征,地表破裂带沿先存断错地貌分布,反映晚第四纪活动的甘孜-玉树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该断裂大震活动具有原地重复发生的特点。
孙鑫喆徐锡伟陈立春谭锡斌苏桂武王继李智敏张晓清
关键词:地表破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