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相禄

作品数:23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失神经
  • 5篇失神
  • 5篇葛根素
  • 4篇细胞
  • 4篇脊髓
  • 4篇葛根素治疗
  • 4篇骨骼
  • 3篇神经支
  • 3篇神经支配
  • 3篇失神经骨骼肌
  • 3篇失神经支配
  • 3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患儿
  • 3篇肌萎缩
  • 3篇骨折
  • 3篇骨骼肌萎缩
  • 3篇关节

机构

  • 2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23篇季相禄
  • 15篇田峰
  • 14篇田立杰
  • 9篇王斌
  • 5篇赵巍
  • 4篇肖万安
  • 4篇李小川
  • 2篇王菲
  • 2篇刘天婧
  • 2篇王恩波
  • 2篇田芙蓉
  • 2篇李彬
  • 1篇韩晓辉
  • 1篇吉士俊
  • 1篇郝志成
  • 1篇张立军
  • 1篇贾国强
  • 1篇白哲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会手...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吻合神经的交腿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前足底大面积皮肤缺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神经的交腿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前足底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经验与疗效。方法笔者自2007-06—2015-12共诊治18例前足大面积皮肤缺损,均采用吻合神经的交腿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前足底大面积皮肤缺损,观察皮瓣感觉恢复及耐磨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1(1~3)年,其中14例皮瓣恢复了部分保护性痛温觉,恢复感觉时间平均为5.7(4~7)个月。行走后皮瓣耐磨性良好,未出现溃疡。2例无明显感觉恢复,需要垫柔软鞋垫等保护皮瓣。结论吻合神经的交腿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修复前足底大面积皮肤缺损风险较小而可靠的方法,并可获得一定的足底皮瓣感觉。
季相禄齐峰田峰田立杰
关键词:吻合神经前足底皮肤缺损腓肠神经小隐静脉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脊髓MRI表现
目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患肢小腿肌 肉筋膜组织免疫组化和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都显示出小腿神经异常,且这种异常可能来自脊髓的某种病变,本研究对马蹄内翻足患儿脊髓行MRI扫描,...
季相禄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脊髓MRI扫描
文献传递
骨间肌肌外动脉和肌内动脉血管的分布特点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间肌的肌外及肌内血管分布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0只成人男尸手的140条骨间肌,行乳胶灌注,测量骨间肌的长度及质量,在3倍放大镜下观测骨间肌肌外动脉来源、入肌部位、近端外径、游离长度。另外20只成人男尸手的140条骨间肌,行甲醛碳素墨汁灌注,火棉胶包埋制成厚度为150μm的切片,在Olympus显微镜和Luzex-F型显微图像分析仪下测定骨间肌肌内动脉的外径、血管网眼面积并观察其形态。结果骨间肌肌外动脉分别来源于掌浅弓、掌深弓、掌心动脉、指总动脉。肌内动脉逐级互相吻合,第1骨间背侧肌的肌内动脉平均外径及网眼密度大于其他骨间肌。结论骨间肌肌外动脉具有多源性,肌内动脉具有连续性、不均匀性及微循环发达。
田峰田立杰季相禄赵巍
关键词:骨间肌
世界第一例31指(趾)整形修复手术报告
田立杰田峰李小川李彬季相禄王斌戴国光赵巍肖万安
氯沙坦减少细胞凋亡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旨在探讨氯沙坦能否减少细胞凋亡,以期寻找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新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3组(n=14),分别为Ⅰ组(对照组)、Ⅱ组(失神经对照组)和Ⅲ组(氯沙坦治疗组)。Ⅰ组不作处理,Ⅱ组和Ⅲ组制备失神经腓肠肌(gastrocnemius,GAS)动物模型。术后Ⅲ组大鼠采用氯沙坦以10mg/kg·d空腹灌胃4周;Ⅰ、Ⅱ组大鼠分别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4周处死大鼠,以GAS和体重(bod ymass,BM)之比(GAS/BM)作为骨骼肌萎缩指标;TUNEL法检测腓肠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GAS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术后4周Ⅰ组腓肠肌正常粗细;Ⅱ、Ⅲ组腓肠肌明显萎缩,肌肉变细,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GAS/BMⅡ组为11.68±1.98,与Ⅰ组(12.86±0.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GAS/BM为12.11±0.65;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Ⅰ组罕见凋亡细胞核,凋亡率为0.56%±0.21%;Ⅱ组凋亡细胞核较Ⅰ组明显增多,凋亡率为11.32%±4.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可见凋亡细胞核,凋亡率为7.21%±2.05%,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cl-2阳性率Ⅱ组为18.3%±4.9%,较Ⅰ组(27.5%±2.8%)和Ⅲ组(25.5%±3.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阳性率:Ⅱ组为24.1%±3.1%,较Ⅰ组(22.1%±3.6%)和Ⅲ组(21.7%±2.3%)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及Ⅲ组Bax/Bcl-2平均分别为0.8、1.3及0.8。Western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Ⅱ组为122.5±14.6,较Ⅰ组(135.3±6.2)下降(P<0.05),Ⅲ组为139.2±16.2,较Ⅱ组增加(P<0.05);Bax蛋白表达Ⅱ组为107.1±15.8,Ⅰ组为89.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为94.2±9.5,较Ⅱ组下降(P<0.05);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
田峰田立杰王斌季相禄白哲王菲
关键词:细胞凋亡失神经支配骨骼肌氯沙坦
改良腕高率与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在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外固定治疗中,探讨改良腕高率与术后腕关节远期屈伸幅度是否有一定相关性。方法对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行外固定加经皮穿针内固定45例,术后7 d内摄腕关节正位DR片测量改良腕高率,术后随访2~9.3年,测量腕关节屈伸幅度。结果随术后X线片上腕高率增加,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屈伸幅度也增大,二者具有相关性(r=-0.571,P=0.000)。结论在外固定加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过程中,维持较大的腕高率可增加远期腕关节屈伸幅度。
季相禄田峰田立杰
葛根素治疗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机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葛根素在治疗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ASII)大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8只雄性大鼠阻断主动脉来实施ASII。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NC)组(假手术处理)、阳性对照(IR+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盐水处理)、IR+P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处理)、IR+R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周期蛋白B激酶抑制剂处理)。检测各组大鼠运动机能、脊髓梗死体积、细胞凋亡指数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CDK5)和P25的活性。结果 IR+S组与NC组比较,P35和P25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P组、IR+R组与IR+S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葛根素对ASII神经保护可能通过类似抑制剂的作用,并且与P35和P25的表达相关。结论脊髓损伤减小与CDK5及P25活性受抑制相关;在ASII大鼠治疗过程中,抑制CDK5及P25活性是葛根素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季相禄田峰王斌肖万安
关键词:葛根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葛根素治疗骨骼肌失神经萎缩机制与Cdk5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2017年
目的 探索葛根素在治疗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28只体重在230~250 g的雄性大鼠制作失神经骨骼肌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在葛根素治疗组中,对再灌注后-坐骨神经切断的大鼠给予50 mg/kg葛根素进行腹腔内注射,随后两天每24小时以同样的剂量注射.在抑制剂预处理组中,对大鼠制作失神经骨骼肌模型60 min之前给予30 mg/kg抑制剂进行静脉注射.失神经60 min后进行48 h的再灌注-注射,然后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及Cdk5和p25的活性.结果 骨骼肌失神经,导致Cdk5和p25的活性升高、凋亡细胞数增多.葛根素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数及Cdk5和p25的活性.结论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缓解与Cdk5及p25受抑制相关,在失神经骨骼肌模型大鼠的治疗过程中,葛根素对Cdk5及p25的抑制作用是其神经保护性机制之一.
田峰季相禄王斌肖万安
关键词:葛根素失神经骨骼肌CDK5抑制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膜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探索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膜是否能够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进程。方法将28只大鼠左后肢制成失神经腓肠肌模型,随机分成2组,每组14只,A组腓肠肌内置入含有bFGF的缓释膜,B组腓肠肌内置入不含bFGF的缓释膜,术后30 d取材,行腓肠肌组织学、肌湿重、肌动蛋白、肌纤维数量直径和纤颤电位波幅测定。结果 A组腓肠肌的肌纤维数量(15.8±3.4)条和直径(16.575 0±3.819 2)μm均较B组的(11.8±3.4)条和(10.675 0±4.676 0)μm多和粗(P<0.05),A组肌肉的湿重(1.690 7±0.422 9)g,肌动蛋白含量(451.124 1±47.131 6)和纤颤电位波幅(0.194 5±0.042 0)μV均较B组的(0.9320±0.0885)g,(378.2125±71.6568),(0.155 2±0.060 3)μV重、多和大(P<0.05)。结论 bFGF缓释膜可以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进程。
田峰田立杰季相禄赵巍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失神经肌萎缩
静脉动脉化再植拇指完全离断的临床研究
田立杰田芙蓉田峰李小川韩晓辉王斌季相禄王菲郝志成
1、任务来源:计划外,自选项目  技术原理:从1965年世界第一例拇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以来,断指再植手术日臻完善,如小儿断指、指尖断指、十指离断等再植成功也屡见报道。通常的断指再植方法是近侧的动脉与断指的掌侧固有动脉吻合...
关键词:
关键词:再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