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波
- 作品数:51 被引量:35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川西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白云岩储层胶结物对早期孔隙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利用薄片、阴极发光、探针微量元素、激光碳氧同位素及包裹体测温等资料,在龙门山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白云岩储层中主要识别出3期5种胶结物,在对不同期次和不同种类胶结物特征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胶结物的发育程度,还原了胶结物对龙门山前雷四上亚段不同类型白云岩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过程。研究认为:第一期浅埋藏白云石胶结物形成是藻类白云岩储层孔隙破坏的主要阶段,但这期胶结物产生后对残余孔隙起支撑作用,有利于大量早期孔隙保存;在第一期胶结物充填基础上叠加第二期表生期渗流砂充填,破坏部分藻类白云岩早期残余孔隙;第三期再埋藏含铁嵌晶方解石胶结是晶粒白云岩储层孔隙破坏的主要原因,在藻类白云岩储层中,该期胶结物不均匀分布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但这期胶结物的产生受到烃类和油气充注的抑制,因此早期残余孔隙在漫长的再埋藏阶段得到较好保存。
- 王琼仙宋晓波陈洪德刘昊年
- 关键词:胶结物白云岩储层中三叠统四川盆地西部
-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被引量:9
- 2022年
-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西部近年来海相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之一,业内对其成藏条件和气藏类型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研究表明,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潮坪相白云岩储层大规模稳定展布,二叠系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2套烃源岩发育。雷四段在川西坳陷由西向东发育3种成藏模式,即跨层烃源断裂+裂缝复合输导的下生上储式构造气藏,小型烃源断裂+层内裂缝“接力式”输导的下生上储式构造—地层气藏,以及层内裂缝输导的自生自储式岩性气藏。除了目前已获得超千亿方探明储量的川西龙门山前雷四段构造气藏外,坳陷东侧雷口坡组四段尖灭线附近为探索构造—地层气藏的有利区域,坳陷东侧斜坡带中下部(广汉斜坡带)是探索岩性气藏的有利区域。
- 王国力宋晓波刘勇孟宪武隆轲
- 关键词:成藏特征勘探前景
- 川西坳陷XC构造带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预测被引量:8
- 2014年
-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XC构造带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层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采用任何单一的技术方法皆难于准确预测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洞缝型储层的分布。在明确沉积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采用波形分类、地震属性、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多种技术方法进行储层有利相带预测,建立了一套适合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洞缝型储层的预测技术方法序列。预测结果表明,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洞缝型储层主要分布于XQ构造—XC构造—WX构造一带,综合评价为储层发育有利区;其次分布在HXC构造—FG构造一带,综合评价为储层发育较有利区,其余地区储层相对较差。
- 蔡左花冯霞刘诗荣宋晓波王琼仙隆轲庞河清
- 关键词:川西坳陷雷口坡组储层预测地震解释
- 川西坳陷雷四3亚段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特征被引量:18
- 2016年
- 根据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物性和地化分析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部坳陷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白云岩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四3亚段白云岩分为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三种类型,储集空间分为晶间孔和晶间溶孔、藻间溶孔、窗格孔和溶洞四种类型;白云岩结构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大;沉积环境决定储层呈薄层叠置形态;浅埋藏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大量晶间孔,为储层发育奠定基础;准同生期和表生期溶蚀形成的孔隙后期易被胶结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破坏;埋藏期溶蚀作用能有效改善前期被破坏的孔隙,提高储层物性,是储层形成的关键。该研究成果为川西坳陷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 李蓉许国明宋晓波隆轲王东
- 关键词: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川西坳陷
- 川西新场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气藏天然气来源
- 2024年
- 新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气藏是川西地区在新一轮海相油气勘探背景下发现的首个深层海相气藏,多年来,对该气藏气源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利用新一轮钻井的天然气地球化学测试数据,结合油气输导条件梳理,开展了新场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成因及气源分析。结果表明,新场雷口坡组四段气藏的上、下储层段以及不同构造部位之间在天然气组分与碳氢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下储层段较高的H_2S含量可能与其经历相对更强的TSR反应有关,气藏东侧可能存在陆相或海陆过渡相煤成气影响。新场雷口坡组四段气藏中西部的天然气主要表现为海相油型气特征,成熟度相对较高,对应发育“接力式”远源油气输导体系,天然气主要来自二叠系烃源岩,部分来自雷口坡组烃源岩;气藏东北部天然气主要表现为海相与陆相混源气特征,成熟度相对偏低,对应发育雷口坡组顶“棋盘格状”节理网络近源输导体系,天然气主要来自雷口坡组和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
- 宋晓波刘勇隆轲何莹苏成鹏廖荣峰蔡左花
- 关键词: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天然气地球化学输导体系气源
-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彭州雷口坡组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被引量:88
- 2016年
- 从2006年开始,经过8年的努力,实现了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彭州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揭示了一个新的海相大气田——彭州气田。研究认为,彭州雷口坡组气藏特征表现为:具有大型正向隆起的构造背景,发育一套厚度大、分布广、纵向连续性较好、物性优、含气性好、产能高的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为常温常压、高含硫的酸性气田。总结出彭州雷口坡组大型气田的形成具备3个重要条件:一是多源供烃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二是雷四段发育大规模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提供了充足的储集空间,三是大型正向隆起带提供了规模聚集场所。同时指出,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气藏充满度高,勘探潜力大。
- 李书兵许国明宋晓波
- 关键词:雷口坡组大气田
-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印支早期古隆起发育特征及控油气作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盆地中古隆起对早期油气聚集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探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期川西地区不仅发育了孝泉—新场—丰谷近东西向古隆起的雏形,在龙门山前和川西坳陷内部还发育北东走向的"串珠"状古隆起;地震属性揭示,印支期古隆起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裂缝的展布以及岩溶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综合考虑储层展布特征、古隆起与储层叠合程度、烃源条件与油气运移通道匹配关系等认为,除了大型构造隆起带和斜坡带,川西凹陷印支早期古隆起区也可能是油气有利勘探区带。
- 胡烨袁晓宇王彦青刘光祥宋晓波
- 关键词:控油作用古隆起印支期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川西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气藏气源再认识被引量:10
- 2022年
- 天然气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川西气田是中国石化继普光和元坝气田之后,在四川盆地发现的第3个大型海相气田。目前对该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气藏的气源认识尚未统一,争议较大,有必要对其开展再分析。对川西气田不同构造雷口坡组四段三亚段(雷四三亚段)上、下产层的天然气组分和烷烃同位素特征分析表明,川西气田同一构造雷四三亚段下储层气藏和上储层气藏具有相同的气源,而不同构造间气源具有差异。其中,石羊场构造和鸭子河构造天然气中H_(2)S和CO_(2)含量高、δ^(13)C_(2)偏轻(均值-32.5‰),以及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表现出典型的油型气特征;金马构造天然气中H_(2)S和CO_(2)含量相对较低、δ^(13)C_(2)偏重(均值-27.5‰),以及烷烃气碳同位素正序分布,表现出混源气特征。此外,基于研究区天然气运移条件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川西气田石羊场构造和鸭子河构造天然气主要来自雷口坡组自身烃源岩,而金马构造天然气则主要来自雷口坡组烃源岩和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但不排除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对其有少许贡献。
- 苏成鹏何莹宋晓波董波吴小奇
- 关键词:天然气组分天然气藏雷口坡组川西坳陷四川盆地
-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潜力被引量:69
- 2013年
-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蒸发膏盐湖盆主要分布在邛崃—成都—德阳一带,发育多套碳酸盐岩、石膏、硬石膏岩及盐岩的沉积旋回,油气勘探实践证实,蒸发岩沉积旋回与油气的生聚成藏关系密切。为分析该盆地雷口坡组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从气源分析、蒸发岩盆地生烃机理、盆地模拟研究3个方面,论证了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局限—蒸发台地深水澙湖相沉积的富藻碳酸盐岩具有成为大中型气田主力烃源岩的有利条件,估算雷口坡组天然气的资源量介于9 839×108~1.201×1012 m3。结合储层条件、成藏条件等的分析成果,认为雷口坡组发育台缘滩和台内滩裂缝—孔隙型储层,其顶部发育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型优质储层;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的发育与雷口坡组在"暴露""深埋"两大阶段中发生的后生成岩作用有关。结论认为:该区雷口坡组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资源条件,在川西坳陷中央的新场构造带,龙门山前鸭子河隐伏构造带及成都、梓潼凹陷周缘斜坡区,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
- 许国明宋晓波冯霞隆轲王琼仙石国山朱兰
-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世溶蚀作用成藏条件
- 川西拗陷马井地区雷四~3亚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针对川西拗陷马井地区获产工业气流的A1井,通过钻井岩心编录、薄片显微鉴定、物性分析、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第四段第3亚段开展了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序列的研究。马井地区雷四^3亚段可分为上、下两个储层段,上储层段主要储层岩石类型为颗粒晶粒云灰岩和晶粒云灰岩,下储层段主要储层岩石类型为晶粒颗粒白云岩、颗粒晶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孔、粒内孔和裂缝为主;储层成岩作用具有多类型、多期次改造和叠加的特征,主要成岩作用有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去云化作用。根据成岩作用的先后顺序、矿物的相互切割关系,结合成岩环境演化特征,将马井地区雷四^3亚段储层划分为准同生期、浅埋藏期、表生期和中深埋藏期4个成岩期。
- 郝哲敏许国明陈洪德王琼仙宋晓波隆轲
- 关键词:雷口坡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