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
- 作品数:48 被引量:201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256层CT低管电压回顾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256层CT低kV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与辐射剂量,并与标准kV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100例瘦体型患者纳入研究。50例行低管电压(100kV)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50例行标准管电压(120kV)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9个节段进行评价,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4分为可评价节段。比较两种方法组可评价节段的百分比、患者的有效剂量及图像噪声。结果低kV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分别是97.5%(439/450)和99.4%(447/450),标准kV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分别是98.2%(442/450)和99.8%(449/450);2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6和1.91,P均>0.05)。两种扫描技术的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100kV组和120kV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及图像噪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和26.2,P均<0.01)。结论对于瘦体型的患者,低kV冠脉CTA能保持图像质量,同时显著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 宗会迁宋鹏柳青付凯亮张鑫马利李彩英
- 超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的诊断价值。方法单纯老年LA患者68例,应用超高场强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脑室周围高信号(PVH)分型,分别于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测量脑白质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老年中,PVH 1型42例,2型18例,3型6例,4型2例。随着PVH分型级别越高,ADC值越高,FA值越低(P<0.05,P<0.01),PVH与ADC值呈正相关(r=0.7328,P<0.01),与FA值呈负相关(r=-0.5816,P<0.01)。LA病灶在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白质区和半卵圆中心区的ADC值逐渐升高,FA值则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高场强DTI技术,可在特定脑白质病变区域通过更为准确的量化指标辅助临床对老年LA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诊断。
- 张晖王勇耿左军杨海庆宋鹏柳青张璟苗江永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侧脑室记忆障碍
- 免疫功能正常者肺奴卡菌病的高分辨CT影像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者肺奴卡菌病的高分辨CT影像特征,以助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奴卡菌病患者CT图像特征。35例患者中,女20例,男15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1岁。所有患者均没有服用免疫抑制剂史和免疫抑制疾病。所有病例样本菌种鉴定均采用传统生化反应实验与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法相结合进行。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CT检查。结果 35例均表现为多发肺部实变区,按小叶分布的结节及磨玻璃影。35例均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管壁增厚和管腔扩张。8例表现为空洞结节,结节直径超过1 cm。结论免疫功能正常者肺奴卡菌CT表现以实变、结节、磨玻璃影为主,空洞少见,常伴有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如患者应用头孢类等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结合胸部CT特征,考虑到肺奴卡菌肺炎的诊断。
- 田欣朱芳华宋鹏耿左军胡婧刘怀军卜静英
- 房颤患者左心房及左心耳连接处心肌影像特征与左心耳形态学参数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基于心脏CT血管造影(CTA)成像研究房颤患者的左心耳与左心房连接处的心肌影像特征与左心耳形态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房颤患者74例,非房颤患者75例,以及正常对照组56例,并记录临床信息。采用图像重建及后处理技术,对左心房与左心耳连接处的心肌、左心耳的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结果房颤组年龄与BMI较非房颤组、对照组偏大(P<0.05),房颤组左心耳开口周长、短径、面积、左心耳体积、左心房体积、左心耳与左心房连接处的心肌厚度较非房颤组、对照组偏大(P<0.05),而非房颤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相对于非房颤患者、正常对照组,房颤对左心耳与左心房连接处的心肌厚度、左心房体积有影响。左心耳与左心房连接处的心肌厚度与左心耳体积、左心房体积呈正相关,且与左心房体积相关性更高。结论房颤患者左心耳与左心房连接处的心肌厚度增加,且心肌厚度与左心耳和左心房体积正相关,左心耳与左心房连接处的心肌有可能在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魏晓旋朱芳华李彩英宋鹏胡婧耿左军刘怀军田欣
- 关键词:左心耳房颤CT血管造影
- 低剂量CT引导行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185例CT导引下病变穿刺活检病例的总结分析,旨在评价低剂量CT引导行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胸部病变在CT扫描图像上选择最佳层面、进针点和进针角度作抽吸活检,通过多平面重建成像、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法成像及容积成像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以获取最佳穿刺效果。结果 185例行CT导引穿刺术者,活检阳性率为82.8%。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行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 张林平宋登浩宋鹏
- 关键词:胸部疾病针吸活检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
- 低辐射低对比剂剂量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运用128排CT筛查成人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分别采用常规和低千伏低造影剂用量方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两组图像在不同辐射剂量和注药速率、造影剂用量时有较大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诊断。结论实验组显著减少了患者受辐射的剂量和对比剂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潜在危害。
- 宋鹏王文燕王勇宗会迁王磊
-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
- 256层CT对IDD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解剖及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利用256层iCT对先天性心脏病IDD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进行影像分析,归纳总结其螺旋CT成像中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整理并回顾分析我院8例确诊为IDD型CCTGA患者的临床及螺旋CT影像资料,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平片检查,对照分析并归纳总结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256层iCT对于本组病例全部做出了正确诊断且清晰地显示了多种合并的复杂畸形,其中7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4例合并明显的肺动脉瓣或流出道狭窄(PS),4例合并主动脉窦转位,3例合并双上腔静脉畸形,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发现较为明显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地显示IDD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解剖学关系及其合并的相关畸形,对其诊断具有极高的正确率。
- 颜立群刘永侯亚平王文燕汪国石吴艳凯宋鹏耿左军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多层螺旋CT
- 心率及心率波动对256层CT前瞻性门控冠脉成像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宽体探测器CT做前门控冠脉检查时,心率及心率波动对伪影产生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用256层CT做了前门控冠脉CTA,根据心率分为2组:组1:HR<65次/min;组2:HR≥65次/min。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用扫描容积节段之间的不匹配性来定量阶梯状伪影,同时对信噪比、辐射剂量等进行评价。结果冠脉CTA时平均心率(67±15)次/min,平均心率波动(12±20)次/min。心率与阶梯状伪影(r=0.41,P<0.01)和运动性伪影(r=0.57,P<0.01)之间均显著相关。心率波动与阶梯状伪影(r=0.16,P=0.517)和运动性伪影(r=0.15,P=0.357)之间均无相关性。2组之间的图像噪声、信噪比和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冠脉CTA时,心率波动对于阶梯状伪影和运动性伪影的产生都没有显著影响,而心率升高时会增加阶梯状伪影和运动性伪影的产生。
- 宗会迁付凯亮宋鹏柳青张鑫马利李彩英
- 关键词:心率
- 影像组学对房颤患者左心房与左心耳连接处心肌的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索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房颤患者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左心房与左心耳连接处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84例房颤患者和84例冠脉动脉硬化患者的心脏CTA图像,输入影像组学分析平台,在75%扫描时相勾画左心房与左心耳连接处心肌,利用影像组学Lasso降维分析方法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结果房颤患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左心房与左心耳连接处心肌的特征性影像组学标签为:一阶特征:灰度最大值、灰度变异度、峰度;纹理特征:灰度区域大小矩阵变异度,灰度级长均匀性归一化,灰度相关矩阵均匀性归一化。结论影像组学Lasso降维分析方法能够提取出房颤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左心房与左心耳连接处心肌的相关影像特征,CTA结合影像组学的方法有可能有助于评价房颤患者的心肌重塑性改变及预后分析。
- 田欣朱芳华宋鹏张亚楠武柏林胡婧耿左军李彩英刘怀军
- 关键词:房颤心肌
- 三种副鼻窦摄影体位的比较
- 2005年
- 乔桂荣宋鹏张鑫韩娟宋登浩
- 关键词:副鼻窦摄影体位鼻中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