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茜 作品数:8 被引量:8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历史地理 更多>>
牙釉质碳和氧同位素在重建中坝遗址哺乳类过去生存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08年 对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人和动物牙釉质C和O同位素进行分析,重建该地区在距今约2.4~4.2ka期间人和动物的食性特征.结果表明人类主要以C4作物如粟等为主要食物,而水稻和小麦等C3作物含量较少,一般少于15%.猪的食物与人类牙釉质的食物存在显著的差别,其C3植物含量总体上大于人类食物的C3作物含量,但猪和人类的δ13C值存在重叠,表明人和猪的食物具有相似性;同时牙釉质δ13C揭示人和猪的体内水分来源也明显不同.鹿和牛的食物也存在明显差别,这是由于它们处于不同的生态位,但它们的δ13C值也部分重叠,也有相似的食物成分;在体内水分来源上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别.杂食的人和猪与草食动物的鹿和牛不仅食物差别显著,不具有相似性,而且体内水分来源上也存在差别.4.2~2.4kaBP期间该地区人类农作物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没有明显改变,但猪的养殖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放养到圈养,猪的食物中C3作物含量不断增加.随生产力的发展,到战国时期,中坝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人类迁徙活动. 田晓四 朱诚 许信旺 马春梅 孙智彬 尹茜 朱青 史威 徐伟峰 关勇关键词:长江三峡库区 中坝遗址 C3植物 C4植物 Δ18O 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地层洪水沉积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4 2007年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坝遗址1981年洪水沉积和疑似古洪水沉积的粒度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和众值粒径都在同一值域范围内;频率分布曲线相似,呈单峰态;概率累积曲线都呈明显的三段式。从而推断出中坝遗址的文化间隙层为古洪水沉积。在考古断代和AMS14C测年基础上,对洪水沉积环境研究发现,中坝遗址洪水沉积大多发生在我国的暖期,但周朝和宋代的洪水沉积发生在我国冷期,这与我国气候小循环和当地独特的地貌特征有关。清代以后,沉积物平均粒径明显变大,表明当地植被已经退化;沉积物平均粒径和峰度变化幅度大,说明人类活动使当地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气候多变。 田晓四 朱诚 尹茜 孙智彬关键词:中坝遗址 粒度特征 环境变迁 中国东部山地泥炭高分辨率腐殖化度记录的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 被引量:38 2008年 对中国东部中纬度季风区内的两处山地泥炭—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和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进行了研究,并对两剖面的孢粉记录、有机质含量、TOC和Rb/Sr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季风区山间盆地,气候越干冷时泥炭的分解就越强烈,以吸光度表征的腐殖化度就越高;相反,当气候较温暖潮湿时泥炭主要处于还原状态,分解较慢,腐殖化度较低.大九湖剖面的腐殖化度记录了晚冰期(约16.0~11.4 cal ka BP)中的新仙女木(YD)(约11.4~12.6 cal ka BP)冷干事件、博令-阿勒罗德暖湿期(B-A暖期,约12.6~15.2 cal ka BP)、最老仙女木冷干事件(OD,约15.2~16.0 cal ka BP)、早全新世的湿润期(约11.4~9.4 cal ka BP)、8.2 cal ka BP前后的冷干事件和约7.0~4.2 cal ka BP之间的全新世最佳适宜期.神农架大九湖和天目山千亩田近5000a以来的泥炭腐殖化度记录有着很好的一致性,表明相近纬度不同经度的山地泥炭对东亚季风降水变化的响应是同步的.近5000a来的气候变化在两个山地泥剖面中几乎同步记录有3大阶段:4.9~3.5 cal ka BP,季风降水整体处于高值,但波动剧烈,其中,在约4.2 cal ka BP前后,季风降水急剧下降,在3.7 cal ka BP前后达到最干旱的峰值后又快速回升;3.5~0.9 cal ka BP,季风降水强度整体较弱,但也存在明显的次级干湿波动;0.9 cal ka BP以来,吸光度值逐渐降低,表明季风降水增多.与中国东部季风区其他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对比,文中亚高山泥炭记录的约1.6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响应了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统一驱动. 马春梅 朱诚 郑朝贵 尹茜 赵志平关键词:晚冰期 腐殖化度 神农架大九湖 气候变化 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中全新世气候变化 被引量:23 2006年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日山千亩田地区泥炭沼泽剖面年龄深度模式曲线,通过该区的腐殖化度与烧失量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谊地区4200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早期(4135±40~3200aBP)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指示气候湿热;中期(3200~630aBP)泥炭腐殖化度偏高,指示气候温凉偏干;晚期(630aBP以来),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气候温凉湿润。 尹茜 朱诚 马春梅 王富葆 赵志平 郑朝贵 黄林燕 田晓四关键词:泥炭 腐殖化度 烧失量 全新世气候变化 中国东部山地泥炭高分辨率腐殖化度记录的近5000年来季风降水变化 <正>本文对中国东部中纬度季风区内的两处山地泥炭——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和天目山千宙田泥炭近5000年的沉积物的腐殖化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东亚季风区.气候越干时泥炭的分解筑越强烈,腐殖化度就越高,相反,当气候较潮湿时泥... 马春梅 朱诚 尹茜 郑朝贵 赵志平关键词:腐殖化度 神农架大九湖 季风降水 文献传递 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古环境记录及其意义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考古聚落遗址地层记录和全新世以来连续沉积的自然地层记录已引起国际学术界和各国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中,随着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开展,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 尹茜关键词:三峡库区 中坝遗址 哺乳动物化石 古环境记录 新石器时代 人类牙齿化石同位素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2006年 人类牙齿化石牙釉质和牙本质结构致密,坚硬,不易受成矿作用影响,是研究过去环境和人类关系的理想信息载体。牙釉质中C同位素可恢复古食物结构,可判断过去人类的食物构成是以水稻为主的C3作物还是以玉米为主的C4作物等情况。根据牙本质里的N同位素和牙釉质里的O同位素可重建过去人们的哺乳时间长短和断奶时间等习俗。牙釉质里Sr同位素和人体或其他动物骨骼化石里Sr同位素进行比较可推测过去人类的迁徙活动。牙釉质里的重金属元素可示踪人类受重金属污染的变化过程。另外牙齿中同位素还可以揭示过去人类身体健康、阶级分化、通婚、社会经济和环境恶化等情况。 田晓四 朱诚 马春梅 尹茜关键词:同位素 重金属污染 重庆忠县中坝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揭示的动物多样性及环境变化特征 被引量:8 2008年 重庆忠县中坝遗址T0202探方出土近20万件动物骨骼,经对其中129165块骨骼标本归类分析发现,这些骨骼可归为哺乳类、鱼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这5大类,共有13目28科42属.在考古断代和AMS14C测年基础上,通过对出土骨骼统计分析和最小个体数变化研究发现:(1)中坝地区在2370~200BC绝大部分时间均有分布的动物主要是栖息林间和草地的鹿、毛冠鹿、麂,先民饲养的猪和狗,啮齿类的兔和黑家鼠,表明本区在该阶段基本上存在着良好的森林和草地生态环境,先民饲养家畜从1750~1000BC就已开始,并一直延续了下来;(2)犀牛只在2000~1750,1000~700和700~500BC阶段出现,表明这几个阶段草地和湿地生态环境可能更好一些;(3)而猴和棕熊只在1750~1000BC以后出现,可能表明1750~200BC期间森林条件更为优越,有利于林栖动物生长;(4)水牛和牛以及水獭最小个体数出现在2370~1750BC可能暗示早期水域面积比后期更广;(5)中坝遗址在2000~1750和1000~500BC的地层中,均发现有犀牛骨骼,根据现生犀牛所处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分析,可初步推测在2000~1750和1000~500BC时中坝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可能比现今要高.1100~850BC虽然处于竺可桢先生提出的五千年来的第一个低温期,但大九湖泥炭地层揭示的该时期仍存在有大量桑属、榆、水青冈、栎、栗等孢粉,应表明至少在大九湖和中坝遗址地区气候仍然较为适宜;(6)中坝遗址在310~200BC出土了白唇鹿骨骼,根据现生白唇鹿所处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分析,可初步推测在310~200BC期间中坝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比现今要低.前人对中坝遗址地层有机碳含量的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 朱诚 马春梅 李中轩 尹茜 孙智彬 黄蕴平 R.K.Flad 李兰 李玉梅关键词:中坝遗址 动物骨骼 动物多样性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