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延强

作品数:95 被引量:881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文化科学
  • 11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4篇社会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0篇教育
  • 12篇高等教育
  • 10篇学科
  • 9篇学术
  • 9篇社会
  • 8篇学位
  • 7篇教师
  • 6篇知识
  • 6篇文化
  • 6篇文科
  • 6篇高校
  • 5篇研究生教育
  • 5篇民族
  • 5篇怀疑主义
  • 4篇独断
  • 4篇独断论
  • 4篇哲学
  • 4篇社会科学
  • 4篇主义
  • 4篇逻辑

机构

  • 85篇西南大学
  • 7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安顺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宜宾学院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重庆市教育委...
  • 1篇四川广播电视...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93篇崔延强
  • 13篇吴叶林
  • 10篇邓磊
  • 4篇顾海良
  • 3篇张陈
  • 3篇何谐
  • 2篇易然
  • 2篇李源田
  • 2篇黄英杰
  • 2篇朱晓雯
  • 1篇李栋宣
  • 1篇黄正夫
  • 1篇屠兴勇
  • 1篇曾鸣鸣
  • 1篇朱子义
  • 1篇吴晓春
  • 1篇张学敏
  • 1篇童世华
  • 1篇尹晓东
  • 1篇张珂

传媒

  • 11篇高等教育研究
  • 9篇西南大学学报...
  • 5篇教师教育学报
  • 4篇大学教育科学
  • 3篇哲学研究
  • 3篇中国高等教育
  • 3篇国家教育行政...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新华文摘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教育研究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学位与研究生...
  • 2篇保健医学研究...
  • 2篇山东高等教育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世界民族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1篇2021
  • 7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8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县教师教育机构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转型
2014年
区县教师教育机构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着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和教研科研的指导任务.新形势下,因整体定位不明晰和教师教育层次结构升级,导致区县教育机构的发展面临困境.重庆市提出了五大中心,即专业发展中心、教育研究中心、教学指导中心、资源汇集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的建设目标,以期推动区县教师教育机构走出困境,实现战略转型.
李源田崔延强
关键词:教师教育
台湾地区高职教育学位课程设置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实施"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的四级学位体系一贯制教育,其学位课程体系呈现出以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以技术知识为内容主体、以职业群集模块为轴心的课程结构,课程开发具有统整性和自主性的特征。这为推动大陆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设立学位,探索以学位标准引导高职课程的改革,使其课程与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相对接提供了经验借鉴。
崔延强何谐
关键词:高等技职教育学位课程课程设置
大学通识教育何时脱离“读经典”的困局被引量:4
2020年
近年来,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人文经典文本的研读渐渐成为教学核心,"经典阅读"类型的课程受到热捧。部分高校将"读经典"奉为圭臬,几乎将通识教育等同于"经典文本教育",甚至因此主张学生普遍学习古典语言。但就近年来的教育结果来看,这种教育模式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将通识教育推入了一种困局。在部分高校,通识教育成为了一种狭窄的、专门的人文教育。众所周知,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是西方舶来品,而在西方通识教育中,所谓的"经典阅读"隐藏着"神秘主义""符号性""文化崇拜"等理念缺陷。在近代,"经典阅读"的崇尚是西方高等教育为了应对技术理性主义而发起的一场教育浪漫主义运动,这恰好也迎合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对传统书院的精神依恋。
卫苗苗崔延强
关键词:大学通识教育民族精神
“六大工程”实施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被引量:5
2016年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内容之一,西南大学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招生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为牵引,实施学科专业"中外主文献研读"制度,加强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实施导师岗位审核与动态管理,构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施研究生教育"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凸显成效和示范效果.
李洪军尹晓东张学敏李栋宣张陈陈诚张志远曾鸣鸣段有德朱子义崔延强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演进历程被引量:9
2019年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内涵丰富.由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衍生出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构成了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双重展开逻辑.青年马克思秉承人本学异化史观,以理想化自主性劳动“悬设异化复归”的理论逻辑完成了对劳动解放的最初表达.随后,马克思立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客观规律,通过生产逻辑布展,彰显劳动对于人类解放的普遍人类学意义,形成了劳动解放思想的体系化表达.最后,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考察,揭示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并展望人类全面解放的现实趋势.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历史性梳理,不仅有利于对马克思整个学说体系的把握,而且有利于为解决我国当前劳动领域面临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叶俊崔延强
关键词:生产逻辑资本逻辑
超越现代性: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批判被引量:1
2023年
民族国家是现代世界体系中国际交往的组织形态和基本主体,民族国家建构的现代性困境始终是西方学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伴随着民族建构原生性的削弱与政治性的加强,民族国家理论的现代性趋向促进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的生成觉醒。特别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国家认同与族群发展的内在张力成为西方民族国家建构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民族国家在建构进程中需要将民族认同有效转化为国家认同,就必须明确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演变历程,协调处理文化多元化与民族一体化的辩证关系。西方民族国家的现代性特质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性出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现代西方民族国家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多维超越,从认知、路径、价值三个维度对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进行批判反思,为消除民族国家不同族群文化的对立冲突打开了新空间,为调和族群与国家的认同张力提供了历史启示,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范式和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新思路。
崔延强张子扬
关键词:民族国家
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应然逻辑与实践路向——基于新文科建设的视角被引量:9
2021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根柢。溯源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脉络,从1897年南洋公学内最早的师范教育至今,短短百余年间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教师教育体系,但仍困于教师教育高质量转型突破。新时代的教师教育内嵌于新发展格局与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之中,面临着高标准师风师德、高融通知识要求、高专业教学能力、高视阈文化需求的新挑战,但也迎来了新发展动力、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反思人才培养的契机。为此,加强师风师德思想建设,创新教师教育培育模式,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促进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崔延强唐小琴陈艳
关键词:教师教育
自我唤醒与教育救赎——雅斯贝尔斯教育哲学思想初探被引量:5
2012年
自我唤醒是雅斯贝尔斯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本真的教育是作为概念的教育、作为文化的教育和作为实践的教育三者之间的和合,其使命是一种源于历史深处的救赎意识,即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之灵魂觉醒的本源和根基,使人超越现存在的有限性与超越者关联,在存在交往中自由的生成、选择和创造。当然,本真的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它要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重新开始,由是,思考雅斯贝尔斯就成为我们当代教育重建的必要精神基因。
黄英杰崔延强
我国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学术制度构建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随着大学职能的不断扩充,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责范畴由最初的以教学为中心发展为科教"双中心"。然而,这种被动式的职责叠加由于缺乏相关学术制度的支撑,并未带来自下而上的学术繁荣,反而加速了教学功能的失落、教师核心作用力的弱化以及共同体精神的弥散。基层教学组织是知识逻辑下的课程载体,也是功能观照下的运行终端,其问题的解决与学术制度的构建必须坚持靶向施策,建立由宏观到微观的运行逻辑,以制度自调、知识导引与科教融合为路径,设定全新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结构与保障制度,以提升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
崔延强朱晓雯
关键词:基层教学组织学术制度科教融合师资建设
文科之“新”与文科之“道”——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思考被引量:140
2021年
人文社会科学发轫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之中,对于现代性的阐释与批判始终构成其经典传统,但同时,现代性无孔不入的渗透也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着异化的危险。作为对现代社会科学之现代性的克服与超越,新文科是后工业时代基于知识高度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以交叉前沿、战略需求、现代技术、区域优势为建设动力,以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的构建、教研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运行模式的形成为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国内外跨学科联合学位培养、建立以多学科集群为基础的现代书院制度、推动“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以及践行“传统文科+”可成为高校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四种模式。
权培培段禹崔延强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