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青松
- 作品数:74 被引量:663H指数:16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江苏省农机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喷施草甘膦对抗草甘膦油菜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喷施草甘膦对抗草甘膦油菜物质生产的影响。[方法]以抗草甘膦油菜品种N07为试验材料,在施用氮、磷、钾和不施肥条件下,设置喷施草甘膦和不喷施草甘膦2个处理,测定油菜的产量、产量构成等。[结果]抽薹期喷施草甘膦,降低了抗草甘膦油菜初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籽粒产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角果数的减少所致,受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抽薹期喷施草甘膦降低了抗草甘膦油菜抽薹后7d、初花期和盛花期叶片中以及结角中期角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抗草甘膦油菜的生产提供指导。
- 袁权左青松杨光冷锁虎
- 关键词:油菜草甘膦
- 智龙活性复合肥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在油菜上施用智龙活性复合肥(T)与普通肥料按传统的施肥方式(CK2)和一次性基施(CK1)相比较研究该种复合肥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T处理与CK2和CK1相比,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9.31%和25.46%,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和根颈直径显著增加。T处理促进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其中根干重增加幅度更大,因此根冠比增加。T处理显著增加了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与CK2和CK1相比,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分别为6.40%和16.67%,氮肥利用效率增加幅度与产量增加幅度相等。
- 杨阳曹石左青松叶卫周广生
- 关键词:复合肥油菜根冠比氮肥利用效率
- 播种密度和烯效唑浓度对羊草秧苗质量的影响
- 2023年
- 旱地机械移栽技术和装备已日益成熟,但羊草育苗技术的滞后阻碍其机械化移栽种植的发展。为初步确定羊草育苗的播种密度以及调控方法,以中科1号羊草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播种密度2000、4000、6000粒/盘以及烯效唑浓度0、2.5、5.0、7.5 mg/L处理,探究播种密度和烯效唑浓度对羊草秧苗表型和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移栽后群体密度和干草产量的比较,确定播种密度和烯效唑用量。结果表明:烯效唑有效地抑制羊草株高增加,延缓叶片衰老,增加绿叶数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充实度、壮苗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使得秧苗矮壮,同时促进分蘖,提高栽后群体密度以及干草产量。增加播种密度虽然会降低秧苗质量,但其是提高根系盘结强度和降低空格率的关键途径。由于烯效唑会降低羊草出苗率,因此浓度应不超过2.5 mg/L,基于秧苗质量、育苗成本以及移栽质量的考虑,建议播种密度为6000粒/盘。
- 张宇冷锁虎周祥宇王泽宇龚陈虎左青松左青松
- 关键词:烯效唑干草产量机械移栽人工草场
- 江苏中部地区迟直播油菜低产原因的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对不同播种期条件下直播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干物质生产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直播油菜的籽粒产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江苏中部地区直播油菜最适播种期为9月下旬~10月3日,最迟播种期为10月16日~10月24日;迟直播条件下油菜产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单株角果数较少,其次是千粒重较小;迟直播油菜单株角果数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开花前植株的生长量较少。
- 杨光石剑飞冷锁虎左青松
- 关键词:油菜通径分析
- 稻茬直播油菜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以扬油6号和苏油211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素水平,通过测定成熟期各器官干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条件对稻茬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研究条件下,施氮量为225~315kg/hm2时,适宜种植密度为30.0万~37.5万hm2。施氮量与子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78kg/hm2。
- 刘荣晋晨朱庆洋李苗苗左青松冷锁虎
- 关键词:种植密度子粒产量
- 机械收获模式下直播冬油菜密度与行距的优化被引量:21
- 2016年
- 以华油杂6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密度15万株hm^(–2)(D1)、30万株hm^(–2)(D2)、45万株hm^(–2)(D3)为主区;行距15 cm(R15)、25 cm(R25)、35 cm(R35)为裂区,研究密度及行距变化对油菜群体人工收获产量、叶面积指数(LAI)、角果皮面积指数(PAI)、透光率、抗倒伏、抗裂角性能及机械收获产量的影响,探讨透光率与产量、抗倒性的关系,建立机械化生产模式下油菜密度及行距最优配置。结果表明,密度增加或行距减小,油菜成株率适宜,LAI、PAI值增加,冠层透光率下降,群体生物量及经济系数增加,人工收获产量增加;但单位LAI(PAI)光拦截量、单株生物量及根干重下降,且较低的单位LAI(PAI)光拦截量有利于提高油菜经济系数;密度及行距处理间差异及互作效应显著,与农户习惯种植模式(D2R25)相比,在D3R15处理下可增产14.1%,获得最高人工收获产量。密度或行距增加,地上部鲜重、株高降低及根冠比增加,导致油菜茎秆、根倒角度下降,抗裂角指数增加,机械收获产量变化趋势与人工收获产量一致,与机械收获总损失率相反,表明除通过提高油菜抗倒性和抗裂角性降低机收损失外,较高的人工收获产量是获得较高机械收获产量的前提。由回归方程可知,与常规30万株hm^(–2)密度、25 cm行距配置比,密度43.8万株hm^(–2)和行距21 cm配置可使蕾薹期LAI提高21.02%、透光率及单位LAI光拦截量分别下降32.47%与17.36%,角果期PAI增加15.08%、透光率及单位PAI光拦截量分别下降32.04%与3.30%,获得较高的机械收获产量,进一步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效益。
- 蒯婕孙盈盈左青松廖庆喜冷锁虎程雨贵曹石吴江生周广生
- 关键词:油菜行距机械收获
- 甘蓝型油菜不同氮素子粒生产效率品种的氮素分配特性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20062-007年度73个、20072-008年度98个)为材料,通过测定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子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并研究了不同NUEg类型的氮素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NUEg达显著差异。随着NUEg增加,子粒产量、子粒氮素积累量以及子粒中的氮素占全株氮素比例都逐渐增加;而茎枝和果壳中的氮素积累量以及占全株氮素的比例都逐渐减小。生产上提高油菜NUEg,可以通过高NUEg品种的选择以及合理栽培措施调节,使营养器官氮素更多向子粒中输送。
- 左青松唐瑶石剑飞杨光惠飞虎冷锁虎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氮素积累氮素分配
- 施磷对油菜根茎叶磷素输出及角果中磷素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油莱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后期磷素的再利用与角果中磷素积累的关系。[方法]以甘蓝型油莱品种“扬油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不同施磷条件下油菜各器官的磷素含量,研究了油莱后期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中磷素的输出和角果中磷素的积累。[结果]根、茎枝、叶片中磷素积累量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角果是油菜植株主要的磷素贮藏器官,增施磷肥可增加各器官的磷素积累量。增施磷肥使得茎枝和叶片中的磷素输出量增加。根茎叶的磷素输出比例相差不大,在40%~45%、[结论]成熟期角果中的磷素总量至少有40%左右来自初花前根茎叶积累磷素的再利用.
- 杨光左青松冷锁虎徐旺春眭丹
- 关键词:磷素磷素积累
- 甘蓝型油菜籽粒中油份和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 2012年
- 以2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亲本(17个母本,5个父本),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17×5=85个F1杂种,研究了籽粒油份和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和超亲优势值(Hb)作为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以显著的Hm和Hb的出现率作为性状杂种优势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油份含量Hm正负向显著组合数分别为62和12,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72.94%,油份含量Hb正向显著组合数为45,占杂种总数的52.94%。蛋白质含量Hm正负向显著组合数分别为11和61,负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71.76%,Hb负向显著组合数为48个,占杂种总数的56.47%。
- 祝丽刘成冯雨张京洁左青松
- 关键词:蛋白质含量杂种优势
- 种植密度对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以苏油211为材料,测定不同密度水平下油菜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研究了密度对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吸收量和利用率与密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最大氮素吸收量和最大氮素利用率的密度分别为35.1万、27.3万株/hm2。在本研究条件下,密度为33.7万株/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并取得最高的籽粒产量。
- 唐瑶冷锁虎左青松葛云龙晋晨
- 关键词:油菜氮素吸收氮素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