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玉强 作品数:39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一种大规模人工繁殖豆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规模人工繁殖豆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温度为20~30℃、光照为12L:12D~14L:10D和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将大豆蚜寄主植株用大豆蚜进行接种,形成有蚜植株;2)在温度为1... 张彦周 乔格侠 席玉强 梁红斌 王红托 苗麟文献传递 一种昆虫诱捕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底座、高压电网、罐体和底盒,底座的中间设有凹槽,底盒位于凹槽内部,底盒的侧壁与凹槽的侧壁留有储液的空间,凹槽的四周环绕有高压电网,罐体用于存储昆虫信息素药剂,罐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罐体分割... 席玉强 刘培培 赵晨晨 尹新明 张利娟 苏丽娟 李晓辉 杨帅来 习怡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探索——以“植物(园林)病虫害防治”课程为例 被引量:3 2023年 以河南农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植物(园林)病虫害防治”为例,针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如何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建设开放型的资源共享平台,融入精品课程标准和课程思政等教学资源,有效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考核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线上课程应打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做到由单向传递到双向互动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点及面,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席玉强 翟卿 杜孟芳关键词:课程建设 豆柄瘤蚜茧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英文) 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扫描电镜对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的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发现有7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Ⅰ型、刺形感受器Ⅱ型、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Ⅰ型、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和板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是数量最多的感器;除了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只在雌虫触角发现外,雌、雄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和结构没有较大的差别,并且腔锥形感受器Ⅱ是数量最少的感器。 席玉强 尹新明 李学军 朱朝东 张彦周关键词:触角 感受器 一种果蔬喷药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蔬喷药装置,包括喷药系统和余药回收系统,喷药系统包括用于喷药的喷头,余药回收系统包括环形管、泵体和回收罐,环形管位于喷头的外周,环形管与泵体连通,泵体与回收罐连通,回收罐内设有隔离筒、导流块、分流块和挡... 席玉强 王利民 李振亚 尹新明 魏纪珍 郭一达 苏佳曼 支贝贝三价铁盐作为昆虫抑制剂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三价铁盐用途,具体涉及一种三价铁盐作为昆虫抑制剂的用途。一种三价铁盐作为昆虫抑制剂的用途,三价铁盐在防治棉铃虫中应用,所述三价铁盐为EDTA铁钠。本发明的三价铁盐绿色、环保、安全,对昆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 安世恒 杜孟芳 刘晓光 魏纪珍 席玉强文献传递 黄色小长蝽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分析 2024年 为探究黄色小长蝽(Nysius inconspicuus)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长蝽科(Lygaeidae)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二代测序方法获得黄色小长蝽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在系统发育分析中使用长蝽科14个物种作为内群,并选择大眼长蝽科(Geocoridae)的1个物种作为外群,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长蝽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黄色小长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和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全长为14 893 bp(GenBank登录号:OR099699)。黄色小长蝽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除cox1和nad6利用TTG、nad4l利用AAC作为起始密码子,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都是以ATN开头,终止密码子除cox1、cox2、nad3和nad1以不完整的T作为结尾,其余蛋白质编码基因都是以TAA结尾。此外,基于3种不同的数据矩阵,分别采用2种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基本一致。 林兴雨 席玉强 宋南 尹新明关键词:半翅目 长蝽科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思维导图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普通昆虫学”为例 被引量:2 2021年 思维导图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技术,通过放射状思维架构模式引导思维过程,扩展思维内容,并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大学教学过程中,许多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知识点多且散。传统教学方式效果不理想,在"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该文探索了思维导图在大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翟卿 杨淑芳 魏纪珍 席玉强 宋南 刘晓光关键词:思维导图 普通昆虫学 知识体系 福周艾蕈甲的线粒体基因组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测序分析了福周艾蕈甲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分别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扁甲总科的系统发育树,内群包含扁甲总科的50种昆虫,外群为2种象甲总科昆虫。结果表明:福周艾蕈甲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r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t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整个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716 bp(GenBank序列号:OP354255)。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除cox1和nad1的起始密码子为TTG外,其余以ATT、ATA或ATG为起始密码子;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cox1、cox3、nad5和nad4的终止密码子为T或TA,其余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TAA或TAG。除trnS1因缺少二氢尿嘧啶(DHU)臂而无法构成稳定的三叶草结构外,其余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trnS1的反密码子不是常见的GCU,而是UCU。rrnL基因的全长为1281 bp,A+T含量为81.73%;rrnS基因的全长为761 bp,A+T含量为79.50%。两种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大蕈甲科为非单系群,其与原扁甲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福周艾蕈甲与光亮艾蕈甲构成姐妹群。 林兴雨 席玉强 杨明生 宋南关键词:鞘翅目 大蕈甲科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Phyllomyza Fallén(Diptera: Milichiidae) from Yunnan with description of four new species 被引量:2 2016年 The following four species in the genus Phyllomyza Fallén from Yunnan Province are described as new to science: Phyllomyza aureolusa sp. nov., Phyllomyza basilatusa sp. nov., Phyllomyza fuscusa sp. nov.and Phyllomyza leioipalpa sp. nov. A key to the known species of Phyllomyza from China is presented. 席玉强 尹新明 杨定关键词:TAX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