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让茶道精神走进思政教育的课堂被引量:2
- 2018年
- 茶道精神是我国一项比较重要且具有传统代表性的文化,将茶道精神纳入到大学的思政教育课堂中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同时也可以达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目的。本文主要从茶道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积极意义,其目的在于解决当前学生中所存在的问题。
- 常玉华
- 关键词:茶道精神课堂
- 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其中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特别规定,分析清楚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法律能否正确适用的关键。本文在这部法规和目前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提出在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但这种劳动关系具有涉他性;在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使用与提供劳动力的关系;而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则产生了受合同法和劳动法体系双重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整个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动法律关系。
- 常玉华
- 关键词:劳务派遣派遣单位法律关系
-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爱国心”和“自觉心”——兼论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与理性自觉
- 2017年
- 20世纪初期,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怀抱着救国的理想,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世界大势和中国国情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对"爱国心""自觉心"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理性思考和阐释,在社会上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和探讨,一方面缘于现代国家观念、现代爱国主义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是探讨该问题的动力。学理上的探讨与革命实践的结合,促成了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接受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为早日找到治国良方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更加彰显了一代知识分子特别是早期共产党人的理性自觉与责任担当。
- 裴赞芬常玉华
- 关键词:爱国主义
- 《物权法》中浮动抵押规定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1
- 2008年
-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浮动抵押制度,这一制度的规定不仅提高了抵押人的融资能力,而且对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经营管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对浮动抵押制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经营管理的对策。
- 常玉华
- 关键词:浮动抵押银行经营管理
- 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
-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在这一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培养出行业所需、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必将给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
- 常玉华
- 关键词:高职师德建设
- 文献传递
- 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位一体”长效机制
- 2017年
- 文章在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刻阐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应突出“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机制,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体系,实现学校的全方位育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合格人才。
- 常玉华
-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
- 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
- 一、强化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的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主导是教师,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
- 常玉华
- 文献传递
-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探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蕴含了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学习“四史”,学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辉煌历史,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要把握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增强自身技能培养,成为大国工匠。因此,需探究“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路径。
- 白松常玉华
-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 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研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目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大国工匠为核心,在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但是由于时代变革,全员育人“缺位”、全过程育人“脱位”、全方位育人“失位”,导致“三全育人”内生动力不足。基于此,文章论述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构建。
- 陈锐常玉华
-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