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春林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政治
  • 2篇苏德战争
  • 2篇主义
  • 2篇资本主义
  • 1篇第二次世界大...
  • 1篇第二战场
  • 1篇东西方
  • 1篇战后
  • 1篇战争
  • 1篇政党
  • 1篇政治关系
  • 1篇政治局势
  • 1篇政治体制
  • 1篇政治危机
  • 1篇政治意义
  • 1篇政治运动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神经中枢
  • 1篇世界大战
  • 1篇苏军

机构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7篇康春林
  • 1篇朱贵生

传媒

  • 5篇世界历史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史林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0
  • 1篇1987
  • 1篇1985
  • 1篇198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英美苏与巴尔干方案
1987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于第二战场的巴尔干方案,是一个未被实施的方案,但它一直牵动着英美苏三国的神经中枢,反映出其间在一些重大问题包括东欧政治前途上的利害关系。方案从酝酿形成到最后收场,大约经历了3年时间。从方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围绕着方案的外交斗争,可以将它分为3个阶段:酝酿形成阶段,从苏德战争开始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力争实施阶段,从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到德黑兰会议;最后坚持阶段。
康春林
关键词:美苏第二战场神经中枢利害关系丘吉尔苏德战争
论卫国战争前苏德经贸关系的政治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希特勒上台后,苏联努力改善两国经贸关系。这是斯大林推行苏德合作政策的体现,也是促成1939年8月23日苏德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的重要因素。它有力地说明了苏联对法西斯德国持政治合作的立场,从而为后者的战争机器注入了活力,部分满足了其扩大侵略的物资需求。同时,对斯大林又起到一定的欺骗和蒙蔽作用,是造成1941年6月22日灾难的重要原因。
康春林
关键词:卫国战争苏德战争经贸关系
罗马尼亚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而作被引量:1
1985年
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给欧洲尤其是东南欧的政治局势带来巨大影响。英法绥靖主义的政策使罗马尼亚政府和国内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感到孤立和无所适从,亲德势力则趁机发展。希特勒德国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向罗马尼亚施加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迫使罗马尼亚政府逐步屈从于它。1940年8月30日,德国法西斯把“维也纳裁决”强加于罗马尼亚,把特兰西瓦尼亚北部面积四万三千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五十万的领土划给霍尔蒂匈牙利。罗马尼亚丢失大片领土造成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国王卡罗尔二世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希特勒德国利用这一危机。
朱贵生康春林
关键词:反法西斯战争希特勒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政党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东方危机”期间罗俄关系的演变
1982年
1875年7月,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农民相继举行的反对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武装起义,得到了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等国的支持。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为摆脱土耳其的压迫,掀起了解放斗争的高潮。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封建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资本主义列强英、俄、奥匈、德、法、意等国立即把目光集中在这一动荡不安的地区。它们对这一地区的干预和争夺使由来已久的所谓“东方问题”再次出现了危机。看一看这次危机期间罗马尼亚和俄国关系的演变,对于我们不是没有教益的。
康春林
关键词:资本主义巴尔干半岛武装起义封建统治
论二战爆发前苏军西进过境问题被引量:1
2003年
苏军过境援捷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向波兰、罗马尼亚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苏联在30年代实行了既促进欧洲集体安全体制,又努力改善和恢复与德国合作的双向选择政策,最终在30年代末达成与德国合作的苏德条约。它在苏德条约后向东欧扩张领土的事实,证明苏军过境的大国霸权主义的目的。
康春林
论二战后罗马尼亚政局的嬗变——从帕特拉什卡努问题说起被引量:4
2001年
康春林
关键词:政治局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运动政治体制
东西方在东欧问题上的冲突与冷战起因被引量:2
1990年
以苏联和美国为双方代表的东西方冷战,是战后20多年国际政治关系的一个主要特征。笔者认为,东西方在东欧问题上的剧烈冲突是冷战的主要起因,这场冲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场世界性冲突。让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步伐来分析和说明这个问题。
康春林
关键词:东西方国际政治关系社会主义冷战资本主义历史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