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秀均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积水原因及防治
- 2007年
- 庹秀均陈烈
- 关键词:外伤后脑积水重型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损害继发性病变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附25例报告)被引量:2
- 2004年
- 陈劲松郭义雄庹秀均田少斌
- 关键词:脑损伤硬膜下积液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及MSCT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6例行MSCTA检查的CAVM患者的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表现。结果36例CAVM患者中,病变累及枕叶10例,颞叶9例,额叶2例,顶叶3例,枕叶、小脑半球7例,颞、枕叶3例,额、顶叶2例,均清楚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4例合并血管畸形内动脉瘤,2例合并血管畸形外动脉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出血。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C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合并的动脉瘤。
- 余海浪庹秀均李战辉张应和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CT血管造影术
- 颅骨修补术后骨膜纤维增生误诊硬膜外血肿1例被引量:1
- 2003年
- 庹秀均
- 关键词:颅骨成形术误诊硬膜外血肿病例报告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除外脑瘫所致下肢痉挛型瘫痪36例(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8例,脑积水4例,脑脊髓损伤后遗症19例,不明原因5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术前、术后的下肢肌张力,步态分析及肢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均获随诊,时间3~18月,平均5.3±1.8月。术后步态分析及行走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痉挛改善,肌张力评分由术前3.5±0.2分下降至术后1.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可改善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步态。
- 谭祐光陈烈彭继红黄建凯余海浪纪科伟庹秀均
- 关键词: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
-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研究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收住院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行传统的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疗效均较好,治疗组患者术后基本恢复52例(83.87%)明显多于对照组40例(64.52%),治疗组病死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存活率,并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严重后遗症的风险。
- 余海浪庹秀均林建浩
- 关键词:小骨窗微创手术血肿清除术脑出血临床疗效
- 超早期小翼点锁孔切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超早期小翼点锁孔切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侧裂组在超早期下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按传统常规骨瓣皮层造瘘口直视下清除血肿,对两组的术后2d内血肿清除情况、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及术后12个月远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d内患者血肿清除情况,侧裂组血肿大部分清除率81.2%,皮质组56.3%,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评定,侧裂组优良率56.3%,皮质组28.0%,术后12个月远期疗效评定,侧裂组优良率71.0%,皮质组41.4%,侧裂组均明显高于皮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损伤小,脑内血肿清除率高,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减少并发病及后遗症,改善预后。
- 庹秀均余海浪林建浩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侧裂-岛叶入路
- 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32例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形成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2例颅脑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中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6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26例,均行硬膜外血肿侧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前均有血浆D-D水平异常增高。术后5例死亡,死亡率16%。余27例患者随访6个月行GOS评分,恢复良好及轻度残疾者13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颅骨骨折、术中快速减压为其发生的主要机制,血纤溶功能亢进可能为诱发机制。术前评估,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CT检查是及早发现此病的主要手段,及时有效的手术及术后治疗能改善患者愈后。
- 庹秀均林建浩余海浪
- 关键词:颅脑创伤急性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凝血功能
-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6足)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9足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前及术后分别摄片观测Bhler角角度及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并治疗并发症。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0.2±2.4)个月。26足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Bhler角由术前的-8.5°~19°(8°±10.4°)恢复到术后的15°~40°(32.6°±7.5°)。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8足,良13足,可4足,差1足。早期并发症:切口皮缘坏死4足,伤口局部积液3足,均经治疗后愈合;无腓肠神经损伤。远期并发症: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只要掌握好合适的手术时机,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谭祐光彭继红黄建凯余海浪庹秀均纪科伟
- 关键词:跟骨骨折解剖钢板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2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对于高龄老年(〉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5~2009年在治疗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术后随访2—6年,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间及Harris评分标准进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组和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多(P〈0.05),手术时间长(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疼痛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B组。出院后随访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二次翻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年龄不宜作为影响手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 王立曹燕明林建浩梁景星庹秀均谭祐光纪科伟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