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廉淑芹

作品数:1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蛋白
  • 4篇牛血清白蛋白
  • 4篇相互作用
  • 4篇苯基
  • 3篇荧光
  • 3篇吡唑
  • 3篇吡啶
  • 3篇类化合物
  • 3篇化合物
  • 2篇荧光光谱
  • 2篇沙星
  • 2篇自由基
  • 2篇吡唑类化合物
  • 2篇唑类化合物
  • 2篇羟基
  • 2篇羟基苯
  • 2篇羟基苯基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纳米

机构

  • 13篇徐州医学院
  • 4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1篇江阴职业技术...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徐州空军学院
  • 1篇潍坊科技学院

作者

  • 15篇廉淑芹
  • 6篇王桂荣
  • 4篇杜丹
  • 3篇杨冬芝
  • 2篇吴翚
  • 2篇吴云明
  • 2篇杨宜华
  • 2篇艾凤伟
  • 2篇徐淑坤
  • 2篇宛瑜
  • 2篇汤道权
  • 2篇王杰
  • 1篇魏雅芹
  • 1篇徐洲
  • 1篇张立新
  • 1篇孙世安
  • 1篇邵云云
  • 1篇高媛
  • 1篇吴翬
  • 1篇牟杰

传媒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广州化工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应用化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Se量子点与Cu/Zn-SOD的相互作用研究
2011年
量子点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后表现出不同的光学性质,但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以Cu/Zn-超氧化歧化酶(Cu/Zn-SOD)为代表,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Se量子点与金属蛋白(或酶)的相互作用。通过考察金属离子、不同稳定常数的金属络合物对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以及与CdSe量子点作用后,Cu/Zn-SOD活性变化,推测量子点与金属酶之间的作用机理。
杨冬芝廉淑芹徐淑坤汤道权
关键词:CDSE量子点活性
3-甲基-6-氨基-5-氰基-4-(4-对甲氧基)苯基-1-苯基-1,4-二氢吡喃并[2,3-c]吡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人体生理pH值条件下,3-甲基-6-氨基-5-氰基-4-(4-对甲氧基)苯基-1-苯基-1,4-二氢吡喃并[2,3-c]吡唑(Ⅰ)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获得了不同温度下Ⅰ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并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计算出其与BSA相互作用时给体-受体间距离r为5.01 nm及能量转移效率E为0.280.证实了Ⅰ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确定了其与BSA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廉淑芹陆蕾蕾吴翚沈阳张普宛瑜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1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引起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在292,298,307 K,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2.71×104,2.41×104,2.6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13,1.15,1.09.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得了1f与BSA相结合距离(r)及能量转移效率(E).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力.
张立新廉淑芹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萘普生固体分散体的研制
2012年
目的 制备萘普生-聚乙二醇6000(PEG6000)固体分散体,分析萘普生药物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方法 萘普生与PEG6000按照不同的的质量比例,采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体外溶出及溶解度检测对固体分散体进行分析.结果 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均验证固体分散体的形成.与萘普生原料药相比,萘普生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均提高.结论 萘普生-PEG6000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萘普生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且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大,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也增大.
杨宜华廉淑芹邵云云
关键词:萘普生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溶解度
吡啶并吡唑类化合物与蛇毒蛋白的相互作用
2014年
运用荧光猝灭的原理在p H 7.6的生理条件下,眼镜蛇毒蛋白与系列6-氨基-4-芳基-5-氰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研究,并且筛选出6-氨基-4-对羟基苯基-5-氰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I)进行了详细研究。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以及结合位点n被获得。该实验证明眼镜蛇毒蛋白与I之间生成了新的化合物,而这一过程是静态猝灭的过程,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结合。
廉淑芹杨宜华艾凤伟王杰
关键词:相互作用
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加替沙星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加替沙星(GTFX)在pH 2.0的氯化钾-盐酸介质中,与胃蛋白酶(PS)的相互作用(结合作用)。讨论了GTFX对PS内源荧光的淬灭机理,证实了GTFX对PS的荧光淬灭属于静态猝灭并测得了在288K,298K及310K3种温度下GTFX与PS间的猝灭常数(KSV)和结合常数(K),以及GTFX与PS间结合位点数(n)。
廉淑芹杨冬芝郑笑笑廉菁王桂荣
关键词:加替沙星胃蛋白酶荧光光度法荧光猝灭
纳米金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盐酸小檗碱被引量:1
2010年
氯金酸用葡萄糖还原制得纳米金,最终获得浓度为2.4×10-4mol.L-1且呈酒红色的纳米金悬浮溶液。试验证实纳米金颗粒被均匀地分散在悬浮溶液中,其吸收光谱中在525 nm波长处出现一吸收峰。当在纳米金悬浮溶液中加入盐酸小檗碱,由于两者间的静电结合导致溶液在525 nm波长处的吸光度降低,且其降低的幅度与盐酸小檗碱浓度在2.0×10-7~3.0×10-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1.7×10-8mol.L-1。应用此方法分析了3个批号的药物盐酸小檗碱或片剂样品,所测得的结果与按药典方法测得结果相符。
杨冬芝孙世安汤道权徐淑坤廉淑芹王卿
关键词:光度法纳米金盐酸小檗碱药物
Eu^(3+)掺杂ZnO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超声化学法,以六水合硝酸锌、六水合硝酸铕和三乙醇胺为原料,在加入聚乙二醇20000的水中进行反应,制备了呈球状的纳米ZnO:Eu^(3+)。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致发射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光致发光谱(PL)等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系列表征。结果表明,掺杂后并未改变纳米颗粒的晶型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其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能力均有所增强;荧光光谱显示在紫外、可见光区存在多个发光峰,掺杂后发光强度增强。
杜丹李瑾艾凤伟廉淑芹王桂荣
关键词:ZNO超声化学
BrO与NO_2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BrO自由基与NO2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在B3LYP/6-31G(3df)水平上对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以及产物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对反应通道进行了IRC(内禀坐标)路径解析,分析了沿各反应通道的能垒,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以及键的变化规律,比较得出生成Br的主要的反应通道。
王桂荣董玉慧廉淑芹杜丹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自由基反应机理过渡态
BrO与ClO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2014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BrO自由基与ClO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在B3LYP/6-31G(3df)水平上对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以及产物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对反应通道进行了IRC(内禀坐标)路径解析,分析了沿各反应通道的能垒,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以及键的变化规律,比较得出主要产物是Br自由基与OClO。
王桂荣廉淑芹杜丹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自由基反应机理过渡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