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 作品数:7 被引量:80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构建模拟真实情境的远程职业教育技术平台
- 2007年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运用到远程教育中,模拟真实情境的信息通信技术平台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某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济南星科公司这两个具体案例,分析了在构建模拟真实情境的技术平台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张光旭杨广学孙玉娟张丽
-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网络平台
- 中国武术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研究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通过构建中国武术发展指标体系,为相关部门和武术工作者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两轮问卷调查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4.8%,专家权威程度均大于0.6,其中权威程度在0.7以上的占50%。58个指标重要性均值均大于3.5,变异系数均低于0.30,专家意见协调性好,预测结果可取;结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发展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涵盖:武术产业、武术科技与信息、武术教育以及武术国际化4个方面。通过建立综合评估公式,得到武术发展综合评价数值,从而达到武术纵向和横向比较的目的。
- 林小美张丽林北生吴剑
- 关键词:武术指标体系
- 多媒体学习研究的演进被引量:18
- 2006年
- 在起源于教育领域之外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像光盘和网络)大规模涌入之前,关于多媒体对学习的影响方面的实验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尽管研究的结果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前两代多媒体研究帮助我们确定了影响有效多媒体设计的要素。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的结论,评述了每一代多媒体研究的主要理论问题、研究方向以及不足之处。论文还讨论了已经开始受到人们关注的第三代多媒体设计和学习研究新动向,也提出了若干表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 Haido Samaras张丽盛群力
-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环境
-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9
- 2019年
-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从通识教育观念的形成入手,系统论述通识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历程。研究发现,以塑造"全人"为鹄的的通识教育并没有摆脱名"扬"实"抑"的命运,究其原因,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尖锐冲突抑制了通识教育的健康成长。这种冲突正是通识教育改革中的主要矛盾,也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变"通专冲突"为"通专结合",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才能找到根本出路。
- 周谷平张丽
- 关键词:通识教育通专结合
- 论教育外交——基于“一带一路”背景被引量:1
- 2018年
- 教育外交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从分析教育外交的内涵、特征入手,指出教育外交的关键要素是虚心倾听他者,实现价值沟通,传播中华文化,重视思想交流,提升策略水平。教育外交的实施路径是建立品牌教育交流项目,提供教育援助,为当地社会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加强教育机构与政府、企业、媒体、民间组织等的合作,形成外交合力。
- 张丽
- 关键词:中国教育
- 梅贻琦与竺可桢通才教育观之比较被引量:3
- 2019年
- 在近代中国,作为大学校长,梅贻琦与竺可桢都是通才教育的倡导者,但在"通才"内涵上,梅贻琦倾向于培养"全才",竺可桢倾向于培养"宏才"。在"通"和"专"的重要性上,梅贻琦主张"通"重于"专",竺可桢主张"通""专"并重。在导师制的建构上,两人都认为教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业,也要引领学生的人格。梅贻琦倡导导师制不仅理念先行,而且实践先行。竺可桢实施的导师制则体现了体系化、民主化和细节化的特点。梅贻琦和竺可桢的通才教育观体现了时代高度,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着独特的办学理念,对我国当前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 周谷平张丽
- 关键词:梅贻琦通才教育
- 一流大学的对外合作交流:目的、内涵及机制
-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大学对外合作交流的目的、内涵及机制建设需要进行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外合作交流的目的不是"西方化",而是将中国大学"中国化",这需要中国大学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坚持教育自信、扎根中国、内外并重和传...
-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