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心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抽吸
  • 1篇预后
  • 1篇支架置入
  • 1篇支架置入术
  • 1篇直接介入治疗
  • 1篇置入
  • 1篇置入术
  • 1篇实时监测
  • 1篇染病
  • 1篇网络
  • 1篇无复流
  • 1篇下壁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张丽
  • 2篇朱小玲
  • 2篇李响
  • 2篇艾辉
  • 2篇刘子军
  • 2篇王春梅
  • 1篇韩月红
  • 1篇何光兰

传媒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安贞医院传染病网络实时监测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我院实行的传染病网络实时监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开发院内局域网传染病主动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施医院传染病病例的自动筛查,实现实时监测预警,提高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的及时性。结果传染病报告卡的上报及时率达到100%,无传染病迟报、漏报现象;明显节省人工主动搜索的时间,每旬AFP主动监测时间节省5 h,节约1倍。结论加强医院信息系统传染病网络实时监测管理,开展前瞻性主动监测,是有效避免医院传染病迟报、漏报的关键。
张丽韩月红
关键词:传染病
回旋支闭塞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分析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闭塞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不同特点,观察30 d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抢救中心住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共62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梗死相关动脉情况分为2组,右冠状动脉组515例,回旋支组106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PCI术中特点,分析2组患者预后.结果 右冠状动脉组与回旋支组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舒张压、发病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右冠状动脉组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比例、ST段抬高总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回旋支组[29.3% (151/515)比4.7% (5/106),(11.0±2.8) mm比(9.8±3.3) mm,(57±12)%比(55±10)%],入院时收缩压、肌钙蛋白Ⅰ峰值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30 d病死率则明显低于回旋支组[(119±29)mm Hg(1 mm Hg=0.133 kPa)比(126±31)mm Hg,(47±30) μg/L比(55±33)μg/L,(160±71)U/L(176±73)U/L,3.9%(20/515)比8.5%(9/106)],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0级血流率、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手术操作时间、就诊距血管再通时间、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术中应用主动脉内气囊泵支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4.5% (332/515)比57.5%(61/106),51,7%(266/515)比49.1% (52/106),(50±22) min比(55±27) min,(77±13) min比(79±12)m in,93.4%(481/515)比92.5%(98/106),8.2% (42/515)比7.5% (8/106),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旋支闭塞是30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67,95% CI:0.992~1.963,P=0.033).结论 回旋支闭塞导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不典型,30 d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
王春梅朱小玲张丽艾辉李响刘子军
关键词:回旋支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被引量:7
2000年
何光兰张丽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护理冠心病
直接介入治疗中影响血栓抽吸效果的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分析能够改善前向血流,进行有效血栓抽吸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直接介入治疗术并于术中应用了血栓抽吸导管的患者共226例,将抽吸后TIMI血流改善>1者178例为有效组,而无明显改善者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ST段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发生无复流/慢血流比率;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率;术后冠状动脉TIMI 3级血流率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抽吸有效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有效组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前TIMI 0级血流比例、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直接支架置入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551,95%CI:1.018~2.154,P=0.012)、糖尿病史(OR=1. 132,95%CI:0.276~3.562,P=0.044)、术前TIMI0级血流(OR=0.544,95%CI:0.368~1.911,P=0.035)是血栓抽吸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直接PCI中有效的血栓抽吸能够显著提高术后TIMI 3级血流率,重视影响抽吸有效性的因素,尽早控制,改善预后.
王春梅朱小玲张丽艾辉李响刘子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血栓抽吸慢血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