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超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障
  • 2篇牛磺
  • 2篇牛磺酸
  • 2篇磺酸
  • 2篇白内障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分析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用药
  • 1篇用药物
  • 1篇色谱
  • 1篇糖性
  • 1篇糖性白内障
  • 1篇相色谱
  • 1篇毛细管
  • 1篇毛细管电泳
  • 1篇毛细管电泳法
  • 1篇滥用药物
  • 1篇高效毛细管

机构

  • 3篇石家庄医学高...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3篇张亚超
  • 2篇颜京霞
  • 2篇卞小芸
  • 2篇宋秀君
  • 1篇关福玉
  • 1篇李慎乐
  • 1篇王仁杰
  • 1篇王仁杰
  • 1篇勾凌燕

传媒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国外医学(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滥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7年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 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微量的分离分析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叙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样品预处理及其在滥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张亚超关福玉
关键词:高效毛细管电泳滥用药物药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牛磺酸含量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血、房水、晶状体中牛磺酸含量的价值。方法采用2种流动相,流动相A为0.05mol/L醋酸钠缓冲液(pH=6.5)甲醇四氢呋喃(80∶20∶0.8),流动相B为0.05mol/L柠檬酸缓冲液(pH=6.5)甲醇(20∶80);色谱柱为necleosODSΦ4.6nm×150nm。Wistar大鼠的血浆、房水、晶状体经处理和衍生后进样分析。结果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μg/ml,氨基酸浓度与相对响应值之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998±0.002,回收率为91.07%~96.79%,牛磺酸峰面积变异系数在进样量3μl时为10.75%,进样量5μl时为3.12%。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可使血、房水、晶状体中的牛磺酸与其它氨基酸很好地分离,是测定牛磺酸含量的好方法。
颜京霞宋秀君卞小芸勾凌燕王仁杰张亚超
关键词:牛磺酸白内障病因学高效液相色谱
牛磺酸对实验性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设置对照组、白内障组、预防组、结膜下注射组、腹腔注射组、点眼组。采用D半乳糖诱发白内障,预防组诱发当天开始腹腔注射15%牛磺酸,其它3个给药组从实验第4天开始分别结膜下注射、腹腔注射、双眼点15%牛磺酸。在实验开始的第3,8,14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大鼠房水、晶状体中牛磺酸浓度,同时在透射电镜下采用超薄切片及冷冻蚀刻观察晶状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房水和晶状体中牛磺酸浓度下降,随之出现晶状体超微结构的明显破坏。各牛磺酸用药组,房水和晶状体中牛磺酸浓度均明显升高,晶状体的超微结构得以改善,特别是结膜下注射组接近于正常。结论牛磺酸可以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生,并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宋秀君王仁杰王仁杰颜京霞李慎乐冯会泳张亚超
关键词:牛磺酸半乳糖性白内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