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天才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碱
  • 2篇生物碱类
  • 2篇碱类
  • 2篇二酮
  • 2篇分离纯化
  • 2篇茶叶
  • 2篇纯化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提取
  • 1篇学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实验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生物碱类化合...
  • 1篇小檗
  • 1篇小檗碱
  • 1篇景天
  • 1篇抗癌
  • 1篇抗癌活性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甘肃省畜牧兽...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岛市资源化...

作者

  • 6篇张天才
  • 5篇邸多隆
  • 3篇柳军玺
  • 2篇刘大护
  • 2篇白清清
  • 2篇郭玫
  • 2篇刘永峰
  • 1篇党岩
  • 1篇魏小宁
  • 1篇赵剑喜
  • 1篇巩红飞
  • 1篇裴栋
  • 1篇叶鹤琳

传媒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材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异紫堇二酮的半合成转化及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络塞维分离纯化的研究
本论文以异紫堇碱为原料,通过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半合成转化为异紫堇二酮,对异紫堇二酮的半合成转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外药理活性奠定了基础。并利用柱色谱技术对红景天中红景天苷...
张天才
关键词:红景天苷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天然产物异紫堇二酮的半合成转化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异紫堇二酮的半合成转化产率为指标,详细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投料比(异紫堇碱∶弗瑞米自由基)对转化产率的影响,确定异紫堇二酮的最佳合成条件:pH值为10的磷酸氢二钠溶液为反应介质、反应温度25℃、投料比(异紫堇碱∶弗瑞米自由基)=1∶2,反应时间12 h,通过氧化异紫堇碱可以半合成转化制备异紫堇二酮,产率可达到50.0%,并首次通过X-ray单晶衍射测定异紫堇二酮的化学结构。
张天才叶鹤琳柳军玺邸多隆
秃疮花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2
2011年
目的为明确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的药效物质基础,系统研究秃疮花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对秃疮花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利用超导核磁共振等现代光谱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秃疮花中发现1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2个萘菲啶类、1个吗啡烷类、4个阿扑菲类和4个普罗托品类生物碱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二氢血根碱(1)、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2)、青风藤碱(3)、秃疮花红碱(4)、异紫堇碱(5)、紫堇碱(6)、N-甲基莲叶桐文碱(7)、顺式普罗托品季铵盐(8)、反式普罗托品季铵盐(9)、原阿片碱(10)、别隐品碱(11)。结论除化合物5、6、10和11,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刘大护张天才柳军玺邸多隆党岩
关键词:生物碱
具有抗癌活性的秃疮花红碱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秃疮花红碱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为阿扑菲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C<Sub>20</Sub>H<Sub>20</Sub>NO<Sub>5</Sub>的分子式。通过秃疮花原料采集加工、提取、分离...
柳军玺邸多隆巩红飞刘大护张天才魏小宁
文献传递
茶叶中茶多酚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简单介绍了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药理活性以及茶叶有效成分的组成和几种主要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探讨了提取分离废弃茶叶的原因和意义,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茶叶中茶多酚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柱色谱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和高速逆流色谱法,通过不同的实验过程对不同技术手段的应用及特点进行概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白清清刘永峰裴栋张天才郭玫邸多隆
关键词:茶叶茶多酚
茶叶中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优选茶叶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分别以儿茶素(CT)包括其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咖啡因(CF)的含量和浸膏得率、清除DPPH.的活性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浓度(A)、料液比(B)和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茶叶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根据不同的提取目的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加权分析会得到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若以提取CT为目的,则选浸膏得率、EGCG和CT的含量、清除DPPH.的活性为评价指标得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30 min;若以提取CF为目的,则选浸膏得率和CF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得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30 min;若以综合提取为目的,则选浸膏得率、CT和CF的含量、清除DPPH.的活性为评价指标得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30 min。结论:根据不同的提取目的优选工艺条件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白清清刘永峰郭玫赵剑喜张天才邸多隆
关键词:茶叶正交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