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松

作品数:32 被引量:121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内镜
  • 6篇黏膜
  • 6篇胃癌
  • 5篇肿瘤
  • 4篇内镜下黏膜
  • 4篇肝损伤
  • 3篇对乙酰氨基酚
  • 3篇血浆
  • 3篇乙酰氨基酚
  • 3篇应激
  • 3篇内质网
  • 3篇内质网应激
  • 3篇缺氧
  • 3篇黏膜剥离
  • 3篇黏膜剥离术
  • 3篇胃部
  • 3篇胃肿瘤
  • 3篇连接部
  • 3篇龙骨
  • 3篇膜剥离

机构

  • 31篇宁波市医疗中...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31篇张学松
  • 14篇张谢
  • 11篇宋毓飞
  • 8篇黄志刚
  • 5篇黄诗良
  • 4篇沈建伟
  • 4篇袁晓刚
  • 4篇董显文
  • 3篇郭方达
  • 3篇孙蓓蕾
  • 3篇邬丽娜
  • 3篇陈惠蓉
  • 3篇高志强
  • 3篇黄莎
  • 2篇江州华
  • 2篇王丹萍
  • 1篇周华
  • 1篇王瑶
  • 1篇吴玲剑
  • 1篇叶桦

传媒

  • 7篇现代实用医学
  • 5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三十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普通白光内镜(WLE)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WLE检查发现异常病灶的166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再次行ME-NBI检查,所有病变行组织活检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送检病理,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6例患者中,病理组织学证实非癌性病变为118处,癌性病变48处。WL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22.88%、34.53%、100%和45.18%,ME-NBl对应值分别为81.25%、90.68%、78.00%、92.24%和87.95%,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明显高于WLE(<0.01)。黏膜腺管开口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消失、微血管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毛细血管网消失、病变与黏膜组织分界清楚是早期胃癌在ME-NBI下最具特征性的3个改变,其中以微血管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毛细血管网消失相对最为重要。结论 WLE是筛查早期胃癌首选方法之一。对WLE发现的疑似病变进一步行ME-NBI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高志强黄志刚陆宏娜张谢张学松袁晓刚
关键词:胃肿瘤放大胃镜窄带成像技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治疗性ERCP对老年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6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ERCP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胆管良性狭窄、胆总管癌、肝门胆管癌、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壶腹部肿瘤及乳头肌功能失调等疾病ERCP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10.4%(69/662),但是有其他系统合并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不比单纯胆胰疾病患者的高。结论治疗性ERCP对高龄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高龄患者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未增高,与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无关。
袁晓刚黄志刚张学松
关键词: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胰疾病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导引管,且在管壁上设置有与内窥镜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与负压吸引设备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沿导引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龙骨,且在导引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控制龙骨形...
郭方达张学松
采用RUCAM量表评价259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型、病因构成及其相关性。方法对近8年住院诊断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据RousselUclaf因果关系评估(RUCAM)量表对病例进行分型和评分,列出可疑用药,评价其与肝损伤的关联程度。结果259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其中肝细胞型182例(70.27%),胆汁淤积型28例(10.81%),混合型49例(18.92%);RUCAM评分大于8分(极可能)18例(6.95%),6~8分(很可能)136例(52.51%),3~5分(可能)102例(39.38%),1~2分(不大可能)3例(1.16%);前3位的病因为中草药类78例(30.12%)、抗肿瘤药物56例(21.62%)、抗感染药物23例(8.88%),还发现2例生物制剂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结论采用RUCAM量表评估有助于可疑药物与肝损伤的关联性评价,除常见的病因外,还需关注新型药物的肝脏毒性。
邬丽娜宋毓飞张谢黄诗良沈晓伶张学松
关键词:病因
亚洲炎症性肠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增加嘌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亚洲黄种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与嘌呤类药物不良反应(ADR)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以"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ulcerative colitis/crohn’s disease"和"thiopurine/azathioprine/6-mercaptopurine"及"TPMT"、"IBD/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硫唑嘌呤/6-甲巯基嘌呤"为检索词,在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Science Citation Index、Wiley InterScience和Ovid及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检索有关研究,Meta分析嘌呤类药物耐受与不耐受的亚洲黄种人IBD患者TMPT基因突变率的优势比(OR);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并绘制漏斗图检测有无发表偏倚。结果 9项研究共计2 127例IBD患者纳入。总ADR组和血液学不良反应组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值分别为10.12(95%CI:2.01~50.94, P<0.01)和6.21(95%CI:1.93~20.01, P<0.01)。共有7例IBD患者发生嘌呤类药物相关肝脏不良反应,这些患者均为TPMT野生型纯合子个体。结论亚洲黄种人IBD患者TPMT基因突变将导致嘌呤类药物ADR,尤其是血液学不良反应显著增加,其临床实际运用价值尚有待研究进一步评价。
董显文黄莎黄诗良张学松
关键词:硫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炎症性肠病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大肠平坦型病变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大肠平坦型病变的治疗价值及EMR操作技术。方法对86例(106处)大肠平坦型病变行EMR,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经EMR切除的86例(106处)标本行全瘤病理检查,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全清除104处,治愈率为98.1%(104/106),其中首次完全切除102例(96.2%),2例残留患者再次行EMR后清除病灶,2例EMR术后病理检查为浸润癌(SM2癌)加行外科肠段切除,病理报告大肠管状腺瘤57处,管状绒毛状腺瘤16处,绒毛状腺瘤6处,锯齿状腺瘤3处,炎性息肉10处,增生性息肉6处,类癌3处,黏膜内癌3处,浸润癌(SM2癌)2处;全组术中出血4例(3.8%),经内镜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2例(1.9%),1例经内镜止血成功,1例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术后局限性腹膜炎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全组无穿孔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4~36个月,病变复发2例,1例经再次EMR后病变清除,1例外科手术肠段切除治疗。结论大肠平坦型病变行EMR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大部分大肠平坦型病变能完全切除。
沈建伟陈惠蓉张学松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大肠平坦型病变内镜治疗病理
血浆RNF180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RNF18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RNF180甲基化状态和RNF18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别将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P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浆中RNF18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2.75%,健康者为21.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NF180甲基化阳性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ELISA结果显示胃癌血浆RNF180蛋白水平(23.22±1.36)μg/m L明显低于对照健康组(34.25±2.44)μ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血浆RNF180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RNF180基因表达存在高甲基化率,而RNF180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提示血浆RNF180基因甲基化可作为一种微创的检测方法在临床胃癌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张学松张谢孙蓓蕾宋毓飞陆宏娜王丹萍黄志刚
关键词:甲基化胃癌血浆甲基化特异性PCR
用于保护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的药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保护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的药物及其应用,所述药物以乳酸亚铁(II)为活性成分。本发明首次发现乳酸亚铁(II)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可有效保护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特别是,本发明的乳酸亚铁(II)可以与对乙酰...
张谢许丰周华李宏张学松许泽平沈建伟
血清三叶因子3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背景:在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序中,胃癌分居第二和第三位。探索方法简便、敏感性高的非侵入性指标以筛选出胃癌高危人群接受胃镜检查是胃癌普查的有效途径。目的:探讨三叶因子3(TFF3)作为胃癌筛查血清生物学标记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月49例胃癌患者和29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FFs浓度,以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TFF1、TFF2、TFF3对胃癌的诊断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三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TFF3血清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57±19.49)ng/mL对(29.97±14.20)ng/mL,P<0.01],两组间TFF1、TFF2血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FF1、TFF2、TFF3诊断胃癌的AUC分别为0.56、0.56和0.83,TFF3诊断性能最高;以33.0 ng/mL为TFF3 cut off值,相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3%和82.8%,预测胃癌风险的OR值为8.27。TFF3血清浓度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TFF3是一个有应用前景的非侵入性胃癌筛查生物学标记物。
张谢宋毓飞张学松黄志刚
关键词:胃肿瘤生物学标记三叶因子3
FGF1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自噬途径保护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应的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APAP+FGF1组、APAP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500mg/kg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24h后处死小鼠;收集3组小鼠血浆和肝脏组织。ELISA法检测血浆ALT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RP78、ATF6、PDI、XBP-1、Caspase-3和CHOP表达,以及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TG7、Beclin-1、ATG5、LC-3I/II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RP78、ATG7、LC-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AP组ALT水平上升(P<0.05),肝细胞损伤及肝索内出血更为严重,肝组织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APAP组比较,APAP+FGF1组ALT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肝组织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和自噬途径在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且FGF1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自噬途径保护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
张谢宋毓飞张学松王小芳吴俊男陈熠媛陈硕崴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自噬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