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肠癌
  • 2篇胸乳入路
  • 2篇修补术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入路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疾病
  • 2篇甲状腺切除
  • 2篇甲状腺切除术
  • 2篇甲状腺手术
  • 2篇复发
  • 2篇复发监测

机构

  • 6篇聊城市第二人...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2篇张建先
  • 4篇夏明
  • 3篇高恒岭
  • 3篇李树亮
  • 3篇马俊
  • 2篇李培哲
  • 1篇廖陈
  • 1篇唐辉蓉
  • 1篇张家骅
  • 1篇吕绪昆
  • 1篇敬长春
  • 1篇吴雪松
  • 1篇马旭东
  • 1篇张家骅
  • 1篇甘平
  • 1篇高莉
  • 1篇王秀华
  • 1篇李为民

传媒

  • 4篇浙江创伤外科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用于甲状腺手术获得美容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和优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96例行甲状腺手术的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腔镜甲状腺手...
张建先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切除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治疗现状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目前的治疗现状。方法对腹腔镜腹股沟疝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最常用的术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三种术式的手术径路、操作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适应征、禁忌征、并发征。结果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优势明显。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有良好的发展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夏明张建先马俊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56例临床体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间56例腹股沟疝施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oplasty,TEP)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腹股沟疝均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TEP,4例术中出现腹膜撕裂,1例中转TAPP手术。手术时间40~150分钟,术后住院3~7天,平均4天。术后出现腹股沟区血清肿12例,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6例,尿潴留5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随访6~60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夏明马俊张建先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TEP
腹腔镜探查在胃肠外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胃肠外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胃肠外科急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剖腹探查术,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探查技术,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天数和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诊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高恒岭吕绪昆李树亮李培哲张建先
关键词:腹腔镜探查安全性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探究
2023年
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尿潴留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6-2022.6期间收治的行直肠癌手术的134例,将其根据办理住院先后序号的单双数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每组里划分67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常规的模式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中的分析对象,FMEA模式护理应用于观察组中的分析对象。比较两组分析对象的尿潴留和再发留置导尿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患者创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析对象里的尿潴留、再发留置导尿现象的发生数量都少于对照组分析对象里的尿潴留、再发留置导尿现象的发生数量,组间相比都有显著性的区别,P值小于0.05;观察组分析对象里的并发症发生数量少于对照组分析对象里的并发症发生数量,组间相比有显著性的区别,P值小于0.05;观察组分析对象里的创口愈合数量少于对照组分析对象里的创口愈合数量,组间相比有显著性的区别,P值小于0.05。结论 本研究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尿潴留护理中采用FMEA模式可明显的降低患者直肠癌术后尿潴留、再发留置导尿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创口愈合。
高莉张建先王秀华董秀明张会会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直肠癌手术
结肠癌伴肠梗阻36例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36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4例行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包括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14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10例,8例采用分期手术,4例行Ⅰ期造瘘、Ⅱ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1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0.5、1、3年的随访生存率分别为:79%、65%、49%。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继发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明显,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梗阻是可行的,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选择合适的外科处理方法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夏明张建先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外科处理
CEA、CA-199、CA-724、CA-125联合检测在胃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1年
探讨CEA、CA-199、CA-724、CA-125联合检测在胃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胃癌术后1年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明确复发患者50例,未复发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评价两组患者四种肿瘤标记物单项或联合检测结果及在胃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检验效能。结果:CEA、CA-199、CA-724、CA-125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率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四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监测胃癌术后复发与单项、两种或三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相比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升高。结论:CEA、CA-199、CA-724、CA125四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能够更好的检测胃癌术后复发。
张建先薛艳李树亮高恒岭吕绪昆
关键词:CEACA-199CA125胃癌
中药配合醋酸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中药配合醋酸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补液、灌肠等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同时加用醋酸奥曲肽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加用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8.7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的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例数等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醋酸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高恒岭吕绪昆李树亮李培哲张建先
关键词:中药醋酸奥曲肽粘连性肠梗阻
胃后壁囊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胃后壁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诊治。方法分析本院1例开腹活检确诊胃后壁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48岁,因体检CT发现左肾囊肿入本院,无临床症状,查体无特殊,CT示近左肾中上极腹腔侧有一大小约8cm×6cm囊性包块,边缘光滑,左肾轻度受挤压,诊断为左肾囊肿,行腹腔镜下左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中未见包块,改剖腹探查见肿块位于为后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术中切除肿块后病检为胃囊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胃囊肿术前诊断困难,经胃囊肿部分切除可治愈。
夏明马俊张建先
关键词:胃囊肿
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TAP、CEA水平变化在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1年
探讨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肿瘤异常蛋白(TAP)、癌胚抗原CEA水平与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直肠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分为两组: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其中复发组30例,无复发组52例,选取查体中心的82例健康检查人员,通过检测其TAP、CEA水平,分析TAP、CEA水平与直肠癌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TAP、CEA水平比健康体检人员明显升高(P<0.05)。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毕检测TAP、CEA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复发组术后的TAP、CEA水平有一定上升趋势,无复发组的TAP、CEA水平有一定下降的趋势,复发组患者的术后第3、6、9、12个月的TAP、CEA检测水平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TAP、CEA水平与直肠癌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TAP、CEA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是否复发转移进行评估。
薛艳张建先敬长春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复发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