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梅 作品数:40 被引量:194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用井栏边草修复砷-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用井栏边草修复砷-铅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证明井栏边草对重金属砷-铅的吸附;二、证明井栏边草对重金属砷-铅胁迫的安全性。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通过实验数据表明:井兰边草对As的富集系数BF和迁移系数... 方炎明 邓滔 沈羽 张强 张开梅文献传递 一种用流式细胞术验证植物化感作用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用流式细胞术验证植物化感作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植物样品流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2)化感作用对细胞危害的验证。本发明的优点:可快速、有效且目的明确的判断化感作用对植物的细胞整体的响应,特别是对植物细... 张开梅 朱福远 沈羽 方炎明 陈沫先文献传递 一种快速制备纳米级秸秆生物质炭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快速制备纳米级秸秆生物质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秸秆生物质炭的制备与预处理;2)选择助溶剂与研磨球的比例,使用球磨机对生物质炭材料进行研磨;3)制备产品的后处理。本发明的优点:1)可快速、大量地制备... 朱福远 张开梅 陈沫先文献传递 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与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6年 蕨类植物配子体为单倍体,结构简单,独立于孢子体生活,在研究其对环境的响应以及揭示其机理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该研究从我国和国际两个分支出发,梳理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相关的文献资料,透视了蕨类配子体的发育和生理生态前沿科学和研究动态。在发育部分以研究进展为主要内容,国内研究以传统植物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形态和发育的观察为主,而国外学者更关注于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传统学科中的运用,如X光透射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生理生态部分分为光合与呼吸作用、土壤逆境的响应、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化感物质的响应4个板块。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发现蕨类配子体会在光强的变化下产生自我保护机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质是配子体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指标。在土壤逆境的响应研究中,对砷有超富集作用的蜈蚣草配子体和耐高盐的铁角蕨配子体是配子体研究中较为突出的材料。荷兰地区广泛存在的耳蕨属蕨类,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的20种蕨类植物及水生蕨类槐叶萍,成为了证明配子体成活率和温度之间重要关系的实验例证。在化感作用研究中,主要通过紫茎泽兰根、茎和叶水提液对扇蕨等4种蕨类配子体的作用,证明了入侵植物对于蕨类植物配子体生长发育具有危害作用。在美国佛罗里达的一类爬树蕨也发现了同样的入侵植物现象。此外,还对几个新兴技术在配子体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已有技术进行了描述。该研究以多个角度介绍了国内外配子体的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张开梅 沈羽 刘颖 方炎明关键词:蕨类植物 配子体 形态发育 生理生态 三角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8 2005年 采用混合土培养三角鳞毛蕨(Dryopterissubtriangularis)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深褐色,赤道面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播种2周左右发育为片状体。播种4周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腹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6周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张开梅 石雷 张宪春关键词: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傅氏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9 2005年 采用MS培养基、混合土和滤纸分别培养傅氏凤尾蕨孢子,对其配子体发育过程用显微镜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孢子呈四面体形,大小为27.4μm×10.3μm,三裂缝。孢子萌发的早晚因培养方式不同而有差异,MS培养基培养需4天左右,混合土培养需1周左右,滤纸培养则要2周左右。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发育为片状体的时间也存在差异,MS培养基培养自接种后需22天左右,混合土培养需16天左右,而滤纸培养需40天左右。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幼原叶体形状不规则,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混合土培养自播种后4 ̄11周左右出现性器官,精子器近圆球形,成熟颈卵器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张开梅 石雷关键词:配子体发育 凤尾蕨 MS培养基 发育类型 原叶体 混合土 一种用渐尖毛蕨修复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用渐尖毛蕨修复土壤重金属铜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证明渐尖毛蕨对重金属铜存在修复能力;二、证明渐尖毛蕨对重金属铜胁迫的安全性。本发明的优点:价格低廉,应用推广面大;持续时间长,可长期使用;耐受性强,无二... 方炎明 沈羽 张开梅 周鹏 刘玮文献传递 21世纪以来蕨类植物研究论文的发表情况:基于Web of Science的数据统计 被引量:6 2019年 蕨类植物是地球上起源最为古老的维管植物,在陆生植物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Core Collection)对目前所有关于"fern"、"lycophyte"、"pteridophyte"、"pteridophyta"等的科研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2000年后,蕨类植物论文数量增加迅速,特别是2006年以来增加显著,现在年均已突破600篇;(2)2010年以来的以蕨类植物为研究材料和对象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结合和交叉的研究方向成为新趋势;(3)中国正在成为蕨类植物研究的热点国家并且成果显著;(4)中国蕨类植物研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发展不同步。期望本论文能给蕨类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为中国蕨类植物工作者提供借鉴。 张开梅 沈羽 沈羽 方炎明关键词:蕨类植物 SCIENCE 文献计量分析 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2 2005年 采用混合土培养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黑褐色,赤道面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丝状体5-10细胞时开始发育为片状体。播种2周后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表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后1个月左右开始有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精子器产生时间较颈卵器早10d左右,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精卵受精后2周左右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张开梅 石雷 李东关键词:蕨类植物 乌毛蕨 配子体发育 椿树王——树木民俗之一 被引量:1 2004年 臭椿,在植物分类上归为无患子目苦木科.树的枝叶形状与"香椿"相似,气味不同,一臭一香,各得其名.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多称之为"椿树"、"臭椿",在不同的地方又有"樗"、"臭樗"、"鼓鼓翅"、"樗胳膊"、"椿鼓鼓"等名,在山东烟台有些地方,称臭椿为"臭樗",却又称香椿为"樗芽树",这两种树彼此不同,又有些形影不离. 张开梅关键词:臭椿 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