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君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单腔单阀压电喷流泵被引量:1
- 2009年
- 根据压电泵的工作原理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喷流推进的压电泵.通过分析这种压电泵在一个周期内的工作状态及喷嘴直径对喷射高度的影响,制成了单腔、单阀结构的试验样机,并以水为介质测试了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00 V正弦电压作用下,样机工作频率为45 Hz时流量最大,达425 ml/min;工作频率为75 Hz时输出压力最高,为22 kPa,此时最大喷射高度可达105 cm.压电喷流泵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较高的压力输出,证明将其用作喷流推进是可行的.
- 刘勇杨志刚张德君彭太江
- 关键词:压电泵单阀
- 计算机芯片冷却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被引量:10
- 2008年
- 计算机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受到因电子元器件发热而引起的热障所限制,芯片冷却问题成为影响计算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介绍了现有各类计算机芯片冷却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并讨论了其优缺点及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张德君杨志刚孙晓锋
- 关键词:计算机芯片微电子
- 双腔串联两阀与三阀压电泵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研究了双腔串联两阀压电泵与三阀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分析了这两种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论分析得出:三阀泵输出性能优于两阀泵。设计制作了两阀泵与三阀泵实验样机,并通过实验测试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别对两阀泵和三阀泵进口腔和出口腔独立工作时流量输出进行了实验测试,并把进口腔和出口腔独立工作时输出流量相加之和,与两腔一起交叉工作时进行了比较。实验测试表明:两阀泵和三阀泵样机在200 V交流驱动电压下,最大输出流量分别为972 ml/min和1 035 ml/min,最大输出压力分别为28.7 kPa和40 kPa,最大自吸高度分别为0.41 m和0.43 m水柱高。
- 杨志刚孙晓锋张德君程光明李欣欣
- 关键词:压电振子
- 超声波的减摩特性被引量:10
- 2006年
- 处于超声振动状态的物体表面具有减小摩擦磨损的特性,从质点微观振动和声悬浮力学角度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①超声振动改变了接触面间的摩擦状态;②超声振动减小了接触面的有效接触面积;③振动力和辐射压减小了正压力。利用实验方法测得了振动参数与摩擦性能之间的关系,测试结果表明:当振幅为5μm时,摩擦系数降低为无振动状态时的10%。
- 彭太江杨树臣杨志刚程光明曾平张德君
- 关键词:振动与波超声振动减摩声悬浮
- 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利用雕刻技术,以有机玻璃为原材料,加工制作了一种可双向工作的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并对该结构压电泵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的测试,得出在输入100 V正弦交流信号时,它的最佳工作频率为20 Hz,输出流量为785 mL/min,输出压力为14 kPa,表明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在低频工作时,其输出流量优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而且能够提高机械转化效率,工作过程无脉动现象.
- 张德君程光明杨志刚曾平
- 关键词:压电薄膜泵单振子
- 双腔体四振子压电薄膜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提出了利用四个振子构建两个工作腔体的新型结构—双腔体四振子压电薄膜泵,加工制作了实验样机。利用压电学、机械振动学和流体力学等理论知识对压电泵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测试进行了验证。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利...
- 张德君
- 关键词:压电泵压电振子计算机芯片
- 文献传递
- 双作用压电薄膜泵被引量:2
- 2009年
- 对单振子、双腔、四阀双作用压电薄膜泵的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解释了该种压电薄膜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有机玻璃为原材料加工制作了试验样机,并以水为介质测试了振子工作晶片的数量以及单、双腔工作对压电泵输出流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增频后双作用泵输出性能不如单作用泵的原因.通过对双作用压电薄膜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的测试得出:当双作用泵工作频率低于40Hz时,其输出流量优于单作用泵,能够提高机械转化效率;工作过程无脉动现象;在100V正弦交流信号输入下,它的最佳工作频率为20Hz,输出流量为785mL/min,输出压力为14kPa.所得到的试验结果为有阀压电薄膜泵的设计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 杨志刚张德君程光明曾平
- 关键词:压电振子双作用微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