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
- 作品数:2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自适应核磁共振梯度预加重波形产生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核磁共振梯度预加重波形产生装置,包括用户计算机、采样计算机、梯度控制模块、梯度功率放大器模块和梯度信号采集模块;还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核磁共振梯度预加重波形产生方法,本发明基于梯度电流预加重补偿原理,首...
- 张志陈方刘朝阳
- 文献传递
- 超高场人体非质子成像磁共振控制系统的研制
- <正>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但是常规的1H MRI所能分析的代谢产物十分有限,往往难以全面检测与组织活性和细胞完整性密切相关的...
- 张志张晶陈黎王超杨春升陈方刘朝阳
- 文献传递
-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被引量:7
- 2021年
- 本文以核磁共振(NMR)射频线圈振铃信号产生原理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场环境下由环状间隙腔线圈与螺线管线圈构成的收发分离式短死时间射频线圈设计方案,采用优化调谐匹配网络提高发射效率;根据射频线圈方案需求设计了快速切换的射频开关及驱动.在此基础上依据仿真结果制作了短死时间射频线圈,并应用于自主研制的低场9.51 MHz便携式NMR谱仪系统,进行NMR实验,结果显示可将收发切换时间缩短至10μs以内,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 冯涛陈俊飞张震杨春升杨春升刘朝阳
- 关键词:失谐
- 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发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2年
- 介绍了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发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从系统集成度、数据传输速率和序列存储容量等方面出发,着重探讨了近年来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发生器研究的进展情况,分析比较了商用和自主研发的脉冲序列发生器的优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USB 3.0的模块化脉冲序列发生器设计方案,该方案可以为多收发通道核磁共振成像仪的研制提供参考.
- 张志毛文平刘朝阳
- 关键词:PCI-104FPGAUSB
- 一种短群延时数字滤波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群延时数字滤波方法。该方法将CIC(Cascaded Integrator‑Comb)数字滤波后的时域信号傅立叶变换到频域进行补偿,截取谱图中间部分后反傅立叶变换得到滤波后的时域数据。本发明采用CIC数...
- 刘朝阳刘造鲍庆嘉张志陈黎
- 文献传递
- 一种多核素多通道并行采集核磁共振接收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核素多通道并行采集核磁共振接收机,包括FPGA控制模块和若干路核素采样单元,每路核素采样单元均包括本振模块、功分器、多通道模数转换器和若干路正交下变频采样单元,每路正交下变频采样单元均包括前端可变增益放...
- 张志陈方刘朝阳
- 文献传递
- 超短回波时间成像k空间轨迹失真的校正被引量:2
- 2016年
- 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 echo-time,UTE)成像在科研和临床诊断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k空间轨迹极易受到梯度涡流和梯度延时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失真,会严重影响磁共振图像重建的质量.该文分析了轨迹失真对UTE图像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轨迹失真校正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减轻UTE图像中轨迹失真的影响、改善图像质量,还可以降低UTE技术对磁共振成像(MRI)硬件系统性能的要求,有助于UTE方法的推广.
- 王超周波张志杨春升陈方刘朝阳
- 一种基于无损压缩数据传输技术的高速程序控制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损压缩数据传输技术的高速程序控制器,包括控制程序解释器,用于对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控制数据进行分析;无损数据压缩模块,用于通过静态表与动态表结合的流压缩算法对控制数据进行无损压缩生成二进制码流并输出到通...
- 刘朝阳张志
- 文献传递
- 一种短群延时数字滤波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群延时数字滤波方法。该方法将CIC(Cascaded Integrator-Comb)数字滤波后的时域信号傅立叶变换到频域进行补偿,截取谱图中间部分后反傅立叶变换得到滤波后的时域数据。本发明采用CIC数...
- 刘朝阳刘造鲍庆嘉张志陈黎
- 一种基于无损压缩数据传输技术的高速程序控制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损压缩数据传输技术的高速程序控制器,包括控制程序解释器,用于对核磁共振脉冲序列控制数据进行分析;无损数据压缩模块,用于通过静态表与动态表结合的流压缩算法对控制数据进行无损压缩生成二进制码流并输出到通...
- 刘朝阳张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