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 作品数:6 被引量:2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对虾传染性肌肉坏死病 2015年 病原
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
症状
感染时体色发白,腹节发红,尾部肌肉组织呈点状或扩散的坏死症状,体表有不规则黑斑,则可初步断定患有传染性肌肉坏死病。
流行情况
凡纳滨对虾目前是主要易感种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均可感染,养殖在海水和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的幼虾和半成虾最容易受到感染。该病发病缓慢,累计死亡率高达70%,引起病发的原因可能与养殖过程中温度、盐度过高或过低、撒网捕虾或投喂劣质饲料等因素有关。 张志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 养殖过程 肌肉组织 劣质饲料 低盐度 鲍病害研究进展及防治技术研究 2010年 鲍(Abalone),俗称“鲍鱼”,是国际市场最畅销的海产品之一。鲍是名贵的海珍品,其肉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味之冠”的美称,自古就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从鲍肉中提取的鲍灵素Ⅰ、Ⅱ、Ⅲ和馏分物C可抑制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鲍灵素Ⅲ还具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作用。 孙秀秀 陈文 王江勇 颜远义 张志 曾庆雄关键词:病害 营养丰富 疱疹病毒 海产品 海珍品 广东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药残超标事件严重伤害了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也给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丁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是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的重点省份。为了进一步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水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和产品可追溯,广东近年来在新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和技术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工作。 方伟 王云新 彭华林 张志 曾庆雄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 可追溯体系 安全监管 孔雀石绿 养殖生产 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池塘水体氨氮、亚硝氮、硝氮变化规律及消减措施 被引量:8 2017年 凡纳滨对虾是全球主要养殖对虾品种,近年来肝胰腺坏死综合症(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HPNS)造成的损失严重,HPNS的发生与水体理化因子和条件致病菌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选取广东省电白地区1个凡纳滨对虾养殖场43个虾塘进行氨氮、亚硝氮、硝氮的监测。结果显示:对虾养殖第1-22天内,氨氮质量浓度在0.01~0.30 mg·L^(-1)的范围内波动,而亚硝氮低于0.01 mg·L^(-1),硝氮在0.01~0.60 mg·L^(-1)的范围内波动,氨氮与硝氮的变化趋势相似。养殖第22-72天期间内,氨氮质量浓度波动幅度增大,处于0.30~1.50 mg·L^(-1),有逐步升高趋势;亚硝氮和硝氮质量浓度同步缓慢升高,在0.01~0.80 mg·L^(-1)之间波动,处于平稳升高状态。养殖第72天后,三氮均处于0.60~1.50 mg·L^(-1)的高水平波动状态,且质量浓度不断升高。从氨氮和亚硝氮两者波动和升高趋势来说,氨氮大幅波动变化比亚硝氮提前大约26 d。在养殖过程中选取5个塘分别检测肥水和添加沸石粉前后的氨氮变化,施用肥料1 d后氨氮平均降低19.50%,2 d后降低37.54%;施用沸石粉后在4 d内氨氮分别平均降低47.62%,23.34%,60.73%和76.58%。对5个塘投料量和水体三氮平均值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投料量与水体氨氮、亚硝氮和硝氮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果表明,氨氮是凡纳滨对虾封闭养殖中期和晚期(约第20-95天)的限制性因子,且在养殖中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波动大,表现出剧烈的震荡特征,成为养殖环境容纳量主要限制因子;亚硝氮是养殖中期尤其晚期的限制性因子。 刘健 侯冬伟 曾燊正 钟志伟 高杰锋 翁少萍 翁少萍 方伟 张志 黄志坚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氨氮 亚硝氮 硝氮 草鱼免疫防病技术示范与推广 被引量:2 2009年 我国水产养殖面积大,养殖品种多,其中草鱼是池塘养殖最主要的优质品种,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人工育苗成功以后迅猛发展,草鱼已发展成为是广东省淡水池塘养殖第一大品种,2008年广东全省养殖面积达到340多万亩,产量达50多万吨。但草鱼的病害也十分严重,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赤皮四大病害一直困扰着养殖生产。由草鱼呼肠弧病毒引发的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发病率高且无药可治,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赤皮虽然可通过药物进行防治,但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易造成药物残留超标,影响产品质量,并且对环境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使用药物防治草鱼病害非最佳方式。采用免疫防病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防治水产养殖病害最有效的、最安全的方法,是减少水产养殖用药, 张志 彭华林 黄志斌 陈文关键词:免疫防病 水产养殖病害 细菌性烂鳃 淡水池塘养殖 病毒性出血病 药物防治 广东地区吉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与耐药性 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调查广东省惠州、肇庆、珠海、湛江4个吉富罗非鱼主养区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并进一步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与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关系。本实验通过传统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扩增特异性基因cfb以及16s r DNA对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PCR检测β-内酰胺酶类基因在分离菌株中的分布情况,并用Statistic6.0统计分析各β-内酰胺酶基因与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阳性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惠州(46.46%)>湛江(43.24%)>肇庆(17.30%)>珠海(4.17%);药敏结果显示各地区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4.29%)和磺胺二甲基嘧啶(耐药率为86.40%)普遍耐药,对恩诺沙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为3.99%);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与细菌耐药性统计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基因组中的9个β-内酰胺酶基因在各分离菌株中的分布呈高度多态性,其中SAG0658基因与氨苄青霉素抗性显著相关,提示SAG0658基因在无乳链球菌耐氨苄青霉素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此外,9个β-内酰胺酶基因与青霉素抗性无相关性,说明其在菌株对青霉素耐药过程中并未发挥明显作用,提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可能依赖其他途径。 魏顺 张泽 李宇辉 胡敏强 余岸艮 张华 兰江风 张志 颜远义 林蠡关键词:吉富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药敏实验 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