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方方

作品数:19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教学
  • 2篇点源
  • 2篇液化技术
  • 2篇植物
  • 2篇植物根
  • 2篇植物根系
  • 2篇植物营养
  • 2篇沙漠化
  • 2篇水系统
  • 2篇思维
  • 2篇土地利用类型
  • 2篇农业
  • 2篇气象
  • 2篇取水
  • 2篇取水系统
  • 2篇污染
  • 2篇溪流
  • 2篇汇聚
  • 2篇基流

机构

  • 19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9篇张方方
  • 8篇李建武
  • 4篇姜培坤
  • 2篇吴亚琪
  • 2篇徐丽华
  • 2篇李永夫
  • 2篇柳丹
  • 1篇周珊
  • 1篇管莉菠
  • 1篇贾佳
  • 1篇高扬
  • 1篇张燕飞
  • 1篇钱淑琼
  • 1篇单胜道
  • 1篇朱弘
  • 1篇阮丽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水系夏秋季水体溶存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1年
内陆水体是重要的活性碳(C)汇和温室气体潜在排放源.为查明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水系夏秋季水体溶存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CH_(4))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年7~11月进行水样采集,采用水-气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体溶存CO_(2)浓度[c_(obs)(CO_(2))]和CH_(4)浓度[c_(obs)(CH_(4))],同步测定水体物理化学指标,分析水体c_(obs)(CO_(2))和c_(obs)(CH_(4))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南苕溪水体c_(obs)(CO_(2))及其饱和度[R(CO_(2))]和c_(obs)(CH_(4))及其饱和度[R(CH_(4))]的均值分别为(505.47±16.99)μg·L^(-1)、(256.31±8.32)%和(1.88±0.09)μg·L^(-1)、(5218.74±264.30)%;所有观测点位R(CO_(2))和R(CH_(4))均大于100%,表明南苕溪水体为CO_(2)和CH_(4)的潜在释放源.农业区水体c_(obs)(CO_(2))最高、居民点区次之、森林区最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间差异显著;居民点区水体c_(obs)(CH_(4))显著高于农业区与森林区.水体c_(obs)(CO_(2))、R(CO_(2))、c_(obs)(CH_(4))和R(CH_(4))均与氧化还原电位(ORP)负相关(P<0.01),与电导率(EC)正相关(P<0.01).叶绿素a(Chl-a)、硝态氮(NO_(3)^(-)-N)、总氮(TN)浓度和EC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c_(obs)(CO_(2))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农业区和居民点区水体中较高的氮污染物浓度还可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并产生更活跃的呼吸作用,最终使两类型区水体c_(obs)(CO_(2))显著较高.居民点区水体中较高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铵态氮(NH_(4)^(+)-N)浓度及水温(WT)是导致该类型区水体c_(obs)(CH_(4))较高的主要原因.降雨对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c_(obs)(CO_(2))和c_(obs)(CH_(4))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雨后农业区水体氮污染物浓度增大和居民点区水体DOC浓度增加分别是造成农业区水体c_(obs)(CO_(2))和居民点区水体c_(obs)(CH_(4))较高的主要原因.
梁佳辉田琳琳周钟昱张海阔张方方何圣嘉蔡延江
关键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农林类高等院校气象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被引量:1
2013年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转变教学思想、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气象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方方徐丽华吴亚琪
关键词:气象学课堂教学
千岛湖地区上梧溪流域地表径流非点源氮污染分类识别
2023年
非点源污染的准确定量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在综合考虑基流非点源污染的前提下,对传统输出系数模型(ECM)进行优化和改进,建立以周为时间步长的输出系数模型(IECM),实现上梧溪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非点源总氮(TN)污染更加准确的定量识别.结果表明,IECM可以有效实现该流域TN负荷的模拟定量,校准期与验证期的纳什系数(NSE)分别为0.82和0.77,R^(2)分别为0.87和0.84.基于IECM得到的上梧溪流域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地表径流和基流的TN输出强度分别为5.74 kg·(hm^(2)·a)^(-1)和9.85 kg·(hm^(2)·a)^(-1),分别占总径流负荷的36.80%和63.20%.相较于IECM,ECM由于未考虑基流对非点源污染的贡献,其估算的地表径流TN负荷量较IECM高54.21%.显然,直接将基流非点源污染归结于地表径流将导致地表径流负荷输出强度的严重高估.基于IECM计算得到的上梧溪流域水田、草地、林地、旱地和人居地的以地表径流形式输出的非点源污染TN输出强度分别为10.95、5.42、5.20、12.34和2.77kg·(hm^(2)·a)^(-1),上述各地类产生的地表径流TN负荷量占总径流负荷的比例分别为5.80%、4.00%、26.55%、0.38%和0.03%.因此,该流域今后非点源氮(N)污染的治理应重点围绕流域地下水非点源的污染防治与管理,以及对耕地(水田和旱地)地表径流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的控制.
俞珂严琰唐张轩张方方何圣嘉姜培坤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输出系数模型基流
一种汇聚空气水成分的自动取水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汇聚空气水成分的自动取水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汇聚空气水成分的自动取水系统,利用仿生学的思维设计,通过整体花瓣结构的设计以及夜晚和白天自动打开与关闭的结构设计,结合了液化技术和MOFs材料,可以很好的对空...
张方方黄文倩朱汉聪王邦宇陈凡殊冯化英迟晓立何圣嘉李建武
文献传递
“微课”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作为新兴教育资源,"微课"以"短小、生动、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形态特征,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重点,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用中成效显著。如何更好地设计开发微课,提高学习者学习成效,引导微课与高等教育模式有机结合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张方方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一种汇聚空气水成分的自动取水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汇聚空气水成分的自动取水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汇聚空气水成分的自动取水系统,利用仿生学的思维设计,通过整体花瓣结构的设计以及夜晚和白天自动打开与关闭的结构设计,结合了液化技术和MOFs材料,可以很好的对空...
张方方黄文倩朱汉聪王邦宇陈凡殊冯化英迟晓立何圣嘉李建武
文献传递
千岛湖地区上梧溪流域基流磷输出定量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双参数递归数字滤波(ERDF)、LOADEST模型和遗传算法,建立一种递归滤波基流负荷分割算法(RFLSA),对千岛湖地区上梧溪流域的基流总磷(TP)负荷进行分割定量.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对双参数滤波日尺度退水常数和最大基流指数(BFI_(max))进行同步优化,可以有效提高ERDF基流分割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NSE=0.92,RSR=0.29,R^(2)=0.92);以此为基础建立的RFLSA能够实现上梧溪流域基流TP负荷的准确定量(NSE=0.79,RSR=0.46,R^(2)=0.95),可以作为流域尺度上基流非点源污染定量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2020年11月—2021年10月,上梧溪流域以基流形式输出的TP负荷量为0.167 kg·hm^(-2),占总径流负荷量(0.302 kg·hm^(-2))的比例高达55.30%.基流已经成为上梧溪流域非点源TP的主要输出途径,是该地区地表河流水体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污染源.
何圣嘉俞珂严琰唐张轩张方方姜培坤
关键词:基流非点源养分流失
绿化和建筑布局对居住区小气候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选取临安市高档、中档和低档3类小区的实测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素,探讨绿化和建筑布局及天气状况对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居住区所测温度与中央气象台相应时段的数据有明显差别,晴天平均高2.22℃,阴天平均高1.63℃,雨天平均高1.83℃。3个居住区一天之中的温度波动范围也不一样,低档小区平均波动2.39℃,中档小区平均波动1.62℃,高档小区平均波动1.11℃。冬夏2个季节各小区的温度变化情况也不一样,夏季温差、相对湿度变化都比冬季明显。建筑和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风速,改变人体的舒适度。
方慧芳张方方张燕飞
关键词:居住区小气候绿化建筑
南苕溪流域水体溶解性有机碳、氮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
2023年
以太湖流域上游重要支流南苕溪流域河流水体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2021年5月持续监测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有机氮(DON)浓度,探讨DOC和DON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相关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该流域内水体DOC和DON浓度均值分别为(2.57±0.09)和(0.40±0.01) mg·L^(-1),DOC/DON均值为9.43±0.46.流域内水体DOC和DON浓度均在夏季最高,DOC/DON值在春季和秋季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DOC浓度与叶绿素a(Chl-a)和氮素浓度均呈正相关,DON浓度与颗粒态氮(PN)浓度呈正相关;夏季雨热条件和高氮污染物浓度促使浮游植物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进而释放更多的DOC和DON,这可能是夏季DOC和DON浓度最高的主要原因.研究期内农业和居民区水体DOC浓度和DOC/DON值均显著高于森林区水体,农业区水体DON浓度显著高于森林和居民区水体;森林区水体DOC以内源途径产生为主且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而农业和居民区水体中外源DOC所占比例增大,水体DON有更高的生物可利用性;上述空间差异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放污染物可造成区域内水体DOC浓度和DOC/DON值升高;农业区肥料施用等农业活动是区域内水体DON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陈学兵贾珺杰田琳琳高扬陈有超张方方蔡延江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
杭州城区PM_(2.5)和PM_(10)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利用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杭州城区空气质量监测站PM2.5、PM10浓度值结合气象、道路、人口数据以及站点周边绿地信息分析PM2.5、PM10浓度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杭州城区各监测站PM2.5和PM10晴天日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M2.5比PM10污染严重;晴天日PM2.5、PM10浓度值与对应的温度(-0.463,-0.281)、风速(-0.305,-0.332)呈负相关,与湿度(0.257,0.239)呈正相关;晴天有风时,杭州市区PM2.5、PM10污染北部重于南部,东部重于西部,浓度极高值集中在风速小于5 m/s时段,且风速越小浓度值越高;温度为12℃左右,湿度在60%-80%时,颗粒物污染最严重;交通高峰时各监测站PM2.5、PM10污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PM10污染程度与道路密度成正比,与缓冲区内绿地覆盖面积成反比。PM2.5污染程度与人口密度成正比,PM10污染与人口密度成反比。
项佳娥徐丽华张方方邱布布朱弘
关键词:PM10气象因子人口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