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 作品数:15 被引量:7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寄生异育银鲫两种粘孢子虫的分类学研究
- 在粘体动物的区系调查中,作者从养殖异育银鲫的肌肉、肾脏、鳃等部位分离到两种粘孢子虫.经形态特征、寄生特性及分子序列分析,发现寄生于肌肉与肾脏的粘孢子虫为荆州碘泡虫(Myxobolus kingchowensis),其孢子...
- 张波柳阳顾泽茂
- 关键词:粘孢子虫异育银鲫
-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鉴定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及四个抽穗期基因之间的遗传互作研究
- 第一部分:水稻单株产量主要由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粒重构成,挖掘和克隆产量性状相关QTL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至关重要。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具有遗传组成简单、QTL检测能力强等优点,是发掘QTL的优良材料。本研究利用农艺...
- 张波
-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产量性状抽穗期
- 文献传递
- 寄生异育银鲫两种粘孢子虫的分类学研究
- 张波柳阳顾泽茂
- 寄生黄颡鱼两种碘泡虫的分类学研究
- 张波翟艳花柳阳顾泽茂
- 利用水稻F7世代MAGIC群体鉴定抽穗期和株高QTL的剩余杂合系
- 剩余杂合系(RHLs)是高世代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全基因组区段基本纯合,个别区段杂合的单株衍生的家系。通常任意两个个体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存在功能变异的等位基因数目有限,因此使用双亲本重组自交系衍生的RHLs检测功效有限。多...
- 张波
- 关键词:QTL抽穗期株高
- 寄生黄颡鱼两种碘泡虫的分类学研究
- 2016年6月,作者从湖北省应城市养殖黄颡鱼的皮肤和鳃分离到两种碘泡虫.寄生于黄颡鱼鳃的碘泡虫在鳃丝基部形成圆形白色孢囊.孢子壳面观呈长梨形,缝面观呈柠檬形,长 14.46±0.53(13.07-15.48)μm,宽 7...
- 张波翟艳花柳阳顾泽茂
- 关键词:碘泡虫形态学组织学
- 寄生部位分化对吉陶单极虫种群分化的影响
- 2023年
- 为探究寄生部位分化对黏孢子虫种群分化的影响,以吉陶单极虫(Thelohanellus kitauei)为例,研究了寄生于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和肠道的吉陶单极虫的形态、寄生特征和分子遗传信息。寄生皮肤的吉陶单极虫(S型)形成单个明显孢囊,直径约2.1 cm,寄生肠道的吉陶单极虫(I型)形成多个(16个)孢囊,直径0.21~0.82 cm;孢子形态特征相比,S型和I型孢子鞘膜宽差异不显著(P>0.05),但孢子厚差异显著(P<0.01),孢子长、极囊长、鞘膜长、孢子宽和极囊宽呈现极显著差异(P<0.001);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二者均寄生于结缔组织中,引起淋巴细胞浸润、组织增生等炎症反应,但S型孢子主要分散在真皮疏松层,部分孢子侵入致密层,造成结缔组织弯曲、变形,而I型孢子主要分散在肠黏膜下层上方,挤压并导致肠绒毛萎缩;分子序列比对发现,S型和I型的SSUrDNA序列相似度较高,为99.7%,具有4个差异位点,ITS-5.8S rDNA序列间相似度较低,仅97.3%,共有20个差异位点。基于SSU rDNA和ITS-5.8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S型和I型于吉陶单极虫支系内部各自聚类,表明相同寄生部位的吉陶单极虫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综上所述,寄生不同部位的吉陶单极虫在形态、寄生特征和遗传信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种群分化特征,说明寄生部位分化是驱动黏孢子虫种群分化的重要因素。
- 沈宇航张波涂笑张波
- 关键词:种群分化寄生部位核糖体DNA
- 青鱼肠道出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4
- 2010年
- 从患典型肠道出血症的青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BCB01,人工腹腔注射感染试验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单克隆菌落的Biolog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CB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的16S rRNA基因测序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菌株BCB01与嗜水气单胞菌(EF645799)的亲缘关系最近,其相似性为99%。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大多数试验药物敏感,其中对复达欣、头孢西丁、先锋必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
- 张波曾令兵罗晓松徐进肖艺周勇
- 关键词:青鱼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
- 青鱼肠道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疫苗的初步研究
-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水生动物细菌性出血病,是危害水生动物种类最多、影响区域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2009年7月,湖北省荆州市某青鱼养殖示范区域暴发严重的肠道出...
- 张波
- 关键词:青鱼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脂多糖
- 患病大鲵中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2
- 2012年
-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方法】从大鲵肝脏中分离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纯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再用大鲵和鲫鱼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患病大鲵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JZ01,经人工感染健康大鲵,可复制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且从人工感染病鲵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该致病菌对健康鲫鱼也有致病性。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鉴定,以及进一步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此致病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三嗪、先锋噻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是大鲵的一种致病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该菌对大鲵具有致病性。
- 高正勇曾令兵孟彦刘小玲张波
- 关键词: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