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淼

作品数:37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电子电信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理学
  • 4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机翼
  • 6篇气动
  • 6篇飞机
  • 5篇翼型
  • 5篇数值模拟
  • 5篇CFD
  • 5篇值模拟
  • 4篇离子刻蚀
  • 4篇刻蚀
  • 4篇反应离子
  • 4篇反应离子刻蚀
  • 3篇翼梢
  • 3篇翼梢小翼
  • 3篇优化设计
  • 3篇小翼
  • 3篇民用飞机
  • 3篇结冰
  • 3篇
  • 3篇衬底
  • 2篇大型客机

机构

  • 23篇上海飞机设计...
  • 10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商飞上海...
  • 3篇航天空气动力...
  • 3篇中国商用飞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飞机设计...

作者

  • 37篇张淼
  • 7篇张美红
  • 7篇周峰
  • 6篇刘正堂
  • 6篇刘铁军
  • 5篇李阳平
  • 4篇马涂亮
  • 4篇程攀
  • 4篇陈迎春
  • 3篇徐启远
  • 3篇汪君红
  • 3篇王宏伟
  • 3篇黄湛
  • 3篇郑倩
  • 2篇陈海昕
  • 2篇张宇飞
  • 2篇武倩
  • 2篇赵克良
  • 2篇宋文滨
  • 2篇黎先平

传媒

  • 4篇空气动力学学...
  • 4篇科技信息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航空学报
  • 3篇航空计算技术
  • 3篇飞行力学
  • 3篇民用飞机设计...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半导体技术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实验力学
  • 1篇力学季刊
  • 1篇光学学报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科技视界
  • 1篇中国力学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三维机翼性能的超临界翼型优化设计方法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考虑超临界机翼的当地后掠角和当地曲率影响,对带梢根比后掠超临界机翼的二维翼型/三维机翼压力分布的修正转换关系进行了验证,基于此理论发展了面向三维机翼性能的翼型优化设计方法(2.75D方法),并由此获得性能良好的超临界机翼外翼段设计.将此方法的优化设计结果与传统二维转三维设计方法(2.5D方法)以及三维机翼直接优化方法(3D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二维转三维方法,本文的2.75D方法针对当地后掠角和当地曲率进行了修正,可以体现梢根比效应,能够使得二维翼型与三维机翼外翼段相应截面的压力分布形态更加吻合,因此更好地反映三维性能,从而在优化设计中获得三维性能更优的机翼;另一方面,与三维优化设计方法相比,采用2.75D方法进行优化则大大提高了优化效率.
赵童张宇飞陈海昕陈迎春张淼
关键词:超临界翼型优化设计
民用飞机静压孔布局规律被引量:4
2017年
对民用飞机静压孔布局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相关条例中静压孔的安装使用要求,将其转换成具体的设计分析技术指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翼身组合体构型进行气动计算,得到不同状态下机身表面压力分布;对机身表面压力分布均方根进行分析,得到机身表面静压随马赫数、攻角变化较小的区域,定义为稳压线;将机身等直段等效为圆柱体,将来流分解为轴向平直流动和圆柱周向绕流,通过圆柱绕流Cp分布理论分析,获得与计算结果一致的稳压线分布规律,表明稳压线分布规律的普适性。开展高低速测压风洞试验,对稳压线规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稳压线上压力分布变化范围趋近于0,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以及理论分析结果高度一致,证明了稳压线计算及分析方法合理、可行,静压孔布局规律的正确、普适。所得稳压线分布规律可为常规布局民用飞机静压孔布局提供直接参考。
周峰赵克良张淼汪君红
关键词:圆柱绕流
阶梯式翼梢小翼的初步研究
2013年
对于大部分的运输类飞机来说,诱导阻力占到总阻力40%左右。各大航空企业都在致力于研究翼梢小翼,以减少诱导阻力,提高飞机性能。当前,空客A320NEO和波音737MAX均将采用新型的翼梢小翼。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布局的阶梯式小翼,基于翼身组合体高速构型,使用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阶梯式翼梢小翼在机翼翼尖处的安装位置、展向起始位置、根弦大小和梢根比进行参数化研究。
马涂亮张淼
关键词:CFDNS方程翼梢小翼
一种考虑静气动弹性的气动特性修正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CAE-DNW correlation workshop提供的两个数模构型——标准构型CAE-AVM Base与CAE-AVM DZ构型进行研究。CAE-AVM DZ构型是CAE-AVM Base构型在风洞试验时产生静气弹形变后的真实构型。采用SST湍流模型,预测CAE-AVM Base构型与构型CAE-AVM DZ的流动状态,分析流动现象,并研究风洞实验中气弹变形干扰下气动数据修正方法。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计算状态,并对气弹数据修正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得到一套适用于关联CFD结果和风洞试验结果的数据修正方法,即在同升力系数下进行数据的关联修正。
赵旸张淼刘铁军汪君红张美红
关键词:WORKSHOP风洞数据
基于准三维冰形算法的结冰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2017年
机翼结冰是威胁民用飞机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机翼的结冰过程和特点,可为防除冰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撑。提出了利用二维模拟三维的准三维冰形算法,该算法在保证结冰预测精度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型号结冰计算成本;给出了顺气流和垂直于前缘两种典型民用飞机后掠翼机翼的二维剖面截取方法,并将采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三维后掠机翼的结冰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顺气流方式,垂直于前缘方式的准三维冰形算法与三维后掠机翼的结果更为接近。
赵宾宾黎先平张美红张淼周峰
关键词:机翼结冰
不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多重分形研究
2019年
湍流是世界复杂问题之一,目前还没有方法准确的描述湍流。研究通过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FDFA)流体力学中基本的圆柱绕流问题,通过CFD计算获得四个不同雷诺数速度场,利用MFDFA方法研究了不同雷诺数速度流场的尺度特性。结果在不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的速度场数据在变为湍流时呈现出不同的尺度特性,雷诺数越大,湍流的分形测量值越高。本文提供了一种描述自然界湍流的方法。
东乔天张淼
关键词:圆柱绕流湍流
多段翼型结冰数值模拟研究
2011年
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多段翼型进行了结冰数值模拟研究。应用多块网格技术生成多段翼型网格。引入水滴流场的概念,通过求解空气-水滴两相流场的欧拉方法,获得翼型表面水滴收集特性。流场采用有限体积法及LU-SGS隐式时间推进数值求解,运用流场分区求解算法,完成了多段翼型绕流流场及水滴流场的数值求解。建立了冰层的法向增长模型,对冰形进行了预测。
周志宏李凤蔚李广宁张淼
关键词:多段翼型结冰
考虑转捩点约束的自然层流翼型变弯度设计被引量:1
2018年
在巡航过程中,大型民用航空飞机的飞行状况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燃油的消耗,飞机实际巡航升力系数将偏离设计升力系数,使用变弯度技术能够提升飞机在整个巡航段的气动性能。但是,对于自然层流翼型,传统的翼型变弯度设计将会导致自然层流翼型表面转捩点的前移。基于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提出了针对自然层流翼型的变弯度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在巡航范围内的不同升力系数下,随着翼型弯度的变化,翼型表面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层流区域,同时整个巡航段中翼型的气动效率得到了提升。
王一凡孙刚张淼
基于CFD方法的大型客机高速气动设计被引量:19
2016年
大型客机高速气动设计需融入型号的设计经验、准确的数值分析方法以及高效的全局优化流程。将型号研制积累的设计经验及准则与现有数值计算工具、优化算法和计算机硬件资源相结合,探索发展了基于CFD的大型客机气动优化设计综合方法,该方法系统综合全局优化与局部寻优、人工经验与数值优化、参数化方法和参数控制以及自动化网格生成等方法和技术,大幅提升了气动设计效率。同时,完善了工程中实用的大型客机高速气动设计方法和流程,设计过程中融入了气动、结冰、静气动弹性等多专业的综合约束,反映了机翼设计多学科综合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形成综合最优的设计方案。以大型客机的超临界机翼优化设计为例,叙述了其在高速气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张淼刘铁军马涂亮陈迎春程攀周峰
关键词:大型客机气动设计超临界机翼CFD
民用飞机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对民用飞机风标式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进行了研究。根据相关条例中攻角传感器安装使用的要求,提出了侧滑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攻角校线分析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传统机头和"流线型机头+翼身组合体"构型进行气动计算,通过侧滑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攻角校线分析方法,对攻角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规律进行分析,最终在两种机头外形上得到相同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规律——轴向48%~100%机头最大宽度线上为攻角传感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将得到的规律应用至构型一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中,并通过风洞试验对安装位置处的侧滑敏感性以及攻角校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侧滑敏感性和攻角校线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分析方法合理、可行,总结的规律正确,对机头外形类似飞机的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克良周峰张淼
关键词:攻角传感器CFD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