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强宏娟

作品数:24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总后勤部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胆固醇
  • 13篇固醇
  • 12篇胆固醇酯
  • 11篇胆固醇酯转运...
  • 9篇动脉
  • 9篇脂蛋白
  • 8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基因
  • 5篇突变
  • 4篇细胞
  • 4篇基因突变
  • 3篇血清
  • 3篇血脂
  • 3篇巨噬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硬化
  • 2篇血浆
  • 2篇血浆胆固醇
  • 2篇实验和临床研...
  • 2篇基因表达

机构

  • 22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医药卫...
  • 1篇西双版纳州人...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作者

  • 24篇强宏娟
  • 21篇庄一义
  • 14篇汪俊军
  • 14篇张春妮
  • 10篇刘小传
  • 10篇陈大宁
  • 5篇李勇
  • 4篇李克
  • 3篇黄承荣
  • 3篇丁庆
  • 2篇马百坤
  • 2篇王卫萍
  • 2篇黄宇烽
  • 2篇刘效林
  • 2篇陈光辉
  • 1篇李露言
  • 1篇李丽
  • 1篇史利宁
  • 1篇韩晓冬
  • 1篇姚兵

传媒

  • 5篇临床检验杂志
  • 5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妊娠中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正常妊娠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水平特征。 方法 :采用”Sandwich”酶免疫法测定 2 96例正常妊娠者血清CETP ,同时测定血脂和雌激素水平 ,并以年龄匹配的 92例正常非孕女性为对照。 结果 :早孕组 (孕 7~ 2 0周 )CETP浓度为 (3.79± 1.33)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6 4± 1.2 5 )mg/L ,P <0 .0 0 0 1,同时也高于孕中期 (孕 2 1~ 2 8周 ) [(2 .84± 1.5 0 )mg/L ,P <0 .0 0 0 5 ]和孕晚期组 (孕 2 9- 4 0周 ) [(2 .79± 1.6 4 )mg/L ,P <0 .0 0 0 1];孕中、晚期组CET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 ,但无明显差异。另外 ,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I则在孕中期达到最大值。 结论 :妊娠期间激素
刘小传张春妮汪俊军强宏娟陈大宁庄一义
关键词: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血脂妊娠
肥胖儿童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及其基因突变的研究
2003年
强宏娟李建军黄承荣庄一义
关键词:肥胖儿童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
血清脂蛋白(a)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建立人血清脂蛋白 (a) [Lp(a) ]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法 ,探讨人体内是否存在Lp(a) CIC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分别建立抗人IgG为包被抗体 ,酶标抗载脂蛋白 (a)和抗载脂蛋白B为检测抗体的Lp(a) CI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ICELISA检测法 ,并对16 0例冠心病患者和 2 90名对照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相比 ,冠心病患者Lp(a) CIC ( 2 2 4±1 71AUvs 1 6 2± 1 5 0AU)、LDL CIC ( 2 77± 1 2 9AUvs 1 4 0± 0 92AU)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 0 0 01)。LDL CIC水平分别与血浆LDL、胆固醇 (r =0 5 4 9)、载脂蛋白B (r =0 4 78)、总胆固醇 (r =0 4 13)、甘油三酯 (r=0 2 4 8)和Lp(a) (r=0 2 39)浓度正相关 (均P <0 0 0 0 1)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 =- 0 30 8)和载脂蛋白A1(r=- 0 2 0 9)浓度负相关 (P <0 0 0 0 1)。Lp(a) CIC水平分别与血浆Lp(a) (r =0 5 77,P <0 0 0 0 1)、LDL胆固醇 (r =0 2 0 7,P <0 0 0 0 1)、载脂蛋白B (r =0 12 8,P <0 0 1)和总胆固醇 (r=0 14 5 ,P <0 0 1)浓度正相关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 0 12 6 ,P <0 0 1)和载脂蛋白A1(r=- 0 0 96 ,P <0 0 5 )浓度负相关。LDL CIC与Lp(a) CIC水平亦相关 (r =0 313,P
汪俊军王素梅强宏娟张春妮庄一义
关键词: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脂蛋白调节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对动脉硬化形成机制的研究-基础和临床研究
张春妮刘小传强宏娟陈大宁汪俊军庄一义李克李勇
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同位素标记等先进技术,并利用基因靶技术产生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鼠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鼠模型,系统地分析了非修饰脂蛋白、氧化修饰脂蛋白、载脂蛋白等对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以及作用机制...
关键词:
关键词:脂蛋白巨噬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抗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自行制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人血清CETP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调查中国人群CETP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CETPMcAb。用棋盘试验确定ELISA法的反应条件;进行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特异性试验。结果:制备出一株特异性好、反应性强的CETPMcAb。筛选出ELISA法最佳反应条件,样本稀释2000倍,可检测0.28~4.52mg/L的血清CETP水平;平均批内CV为4.9%,平均批间CV为10.2%;平均回收率为92.5%~97.2%;特异性高。检测结果同国外实验室ELISA法高度相关。1128例参考人群血清CETP浓度为1.84±1.55mg/L,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高,CETP浓度降低。冠心病患者CETP浓度为2.66±2.08mg/L,较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该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特异等优点,对了解CETP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汪俊军庄一义刘小传李勇强宏娟
关键词: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参考值冠心病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张春妮汪俊军庄一义强宏娟刘小传陈大宁丁庆李勇刘效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世界第一致死病因,脂代谢异常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介导血浆各种脂蛋白之间脂质转运,影响脂蛋白组成、大小和浓度,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系统地进行CE...
关键词:
关键词: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直径增大被引量:9
2000年
为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对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大小的影响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 2 0 0例冠心病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 15外显子D44 2G错义突变 ,并分析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及图形。共检测出 6例杂合子和 1例纯合子突变 ,冠心病患者该基因突变率为 3.5 %。突变患者 (7例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显著大于非突变患者 (4 0例 ) (2 6 .92± 0 .79nm比 2 5 .71± 0 .6 6nm ,P <0 .0 1) ,突变组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图形均为A型 ;而非突变组A型占 5 2 .5 % ,B型占 47.5 %。突变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Ⅰ浓度明显升高。结果提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直径增大。
汪俊军陈大宁强宏娟张凌庄一义陈琪
关键词:胆固醇酯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
MK mRN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Midkine(MK)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K的表达情况。结果  6例乳腺癌组织均表达MKmRNA(表达率为 10 0 % ) ,而 6例癌旁正常组织除 1例有较弱的MKmRNA表达外 ,其余 5例表达阴性 (表达率 16.7% )。结论 MK基因高频率。
张燕妮钟青张春妮李克强宏娟马百坤刘小传
关键词:乳腺癌MK基因表达RT-PCR
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基础和临床研究
汪俊军张春妮庄一义刘小传强宏娟陈大宁李勇李克黄宇烽
1994年1月1日~2002年12月30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九五” 科研基金和江苏省应用基础基金等资助,对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进行了基础及临...
关键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
无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诊断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了解精子发生障碍的遗传学原因。 方法 :对 1 0 7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结果 :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 1 3例 (1 2 .1 % ) ,均涉及性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 ,其中 1 0例为 4 7,XXY ,1例为 4 7,XXY ,t(4 ;1 2 ) ,1例为 4 6X ,del(Y) ,1例为 4 6 ,XX。 4 6X ,del(Y)和 4 6 ,XX除检出SRY外 ,未检出Y染色体上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其他DNA片段。检出 8例患者有Y染色体微缺失 ,AZFb +AZFc缺失 2例 ,AZFc缺失 6例 ,共占 7.5 % (8/ 1 0 7)。 1例AZFb +AZFc缺失患者 ,睾丸活检病理显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 ,1例生精阻滞在初级精母细胞阶段。 6例AZFc缺失患者精液细胞学检测 ,1例见初级精母细胞 ,5例见各级生精细胞。 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有助于无精子症的遗传学病因诊断。
崔英霞王咏梅姚兵张丽强宏娟黄宇烽
关键词:无精子症染色体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