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 作品数:16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患者术后进行适当功能锻炼。随访所有病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8个月。依据Rowe肩关节功能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23例患者中疗效优17例,良4例,优良率为91.3%。结论:肩胛骨骨折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早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合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徐吉 支晓丞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 接枝水凝胶硅胶膜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缺损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02年 张建众 李维宾 包小义 徐吉 蔡国平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骨科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利用骨科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评分及改良POSSUM(Portsmouth modified POSSUM,P-POSSUM)评分系统分别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评估,探讨其在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164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从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值、鉴别能力、拟合优度三方面评价其预测价值,其中鉴别能力和拟合优度分别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 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实际值/预测值为0.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2,拟合优度检验良好(H2=3.66,df=8,P>0.05);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死亡率:整体实际值/预测值为0.80,ROC曲线下面积为0.93,拟合优度检验良好(H2=3.21,df=4,P>0.05),但POSSUM评分系统高估了死亡率(整体实际值/预值值为0.27). 结论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分别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但骨科POSSUM评分系统过高地估计了术后死亡率. 刘志勇 张新潮 蔡国平 徐吉 胥正锋 孙剑伟 朱行飞关键词:髋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 POSSUM 上肢挤压伤成功保肢一例 随着外科修复重建技术的进步,既往需要截肢的上肢严重挤压伤病例,如MESS 评分大于7 分的患者,也可以保肢成功,但保肢过程复杂。我们治疗了一例上肢严重挤压伤患者,MESS 评分为10 分,患肢大面积评分撕脱,经过10 月... 曾庆敏 张新潮 熊敏 徐吉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8例报告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治疗8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关节镜下从膝内侧关节间隙用特制器械导入钢丝,并贯穿ACL基底部,再由特殊的器械将钢丝从胫骨结节内下方的骨隧道引出固定。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时间为18个月。8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平均得分为93分。结论: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的优点。 张新潮 徐吉 蔡国平 王坤关键词: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撕脱性骨折 胫骨平台 腰椎间盘突出病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 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过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检测得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弓顶距离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数有腰椎弓顶距离缩短。结论:腰椎弓顶距离缩短(即腰椎生理弧度僵直)是病体做出的减缓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发展过程和减轻临床症状的主动的适应性改变。 熊敏 张建众 徐吉 蔡国平 吴荣博 曾庆敏 王坤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 生物力学 一种微小钢板夹持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小钢板夹持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小钢板角夹持钳包括钳柄、连接槽、连接孔、咬合面、指环、卡齿;所述的钳柄包括左钳柄和右钳柄;所述的连接槽设于左钳柄前端内表面;所述的连接孔设于右钳柄前端内表面;所述的连... 赵明东 熊敏 张新潮 徐吉 蔡国平 夏阔 陈方毅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缓释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制备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考察其体外缓释作用和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应用透射电子扫描显微镜和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仪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粒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建立体外释放体系,研究微球的体外药物缓释作用和体外抑菌作用。通过绘制抑菌环时间面积曲线观察微球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的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53.2±13.7)μm,载药量为(39.8±1.6)%,包封率为(79.6±3.5)%。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的累计释放率第1小时为16.5%,第2小时为21.6%,第3小时为33.2%,第24小时达53.7%;克林霉素对照品第3小时的累计释放率已达99.6%。载药微球的抑菌面积时间曲线表明,释药3 d后载药微球仍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包封率,故体外缓释作用和体外抑菌作用较好。 徐吉 孟德强 刘德昌关键词:克林霉素 几丁糖 微球 缓释作用 抗菌作用 手术治疗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36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asonⅡ型22例,Ⅲ型9例,IV型5例。根据骨折类型选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1例Ⅲ型骨折患者发生骨化性肌炎,无感染或神经损伤发生。按Broberg和Morrey的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Ⅱ型骨折患者术后患侧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Ⅲ型、Ⅳ型骨折患者术后患侧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asonⅡ型骨折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效果;Ⅲ、Ⅳ型骨折首选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若手术失败可行桡骨头置换。 丁磊 张新潮 徐吉 刘志勇关键词:桡骨头骨折 关节置换 手术治疗 颈臂痛患者X线表现与颈椎牵引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01年 邹菊培 尹望平 徐吉 马慎谨关键词:颈椎牵引 椎间隙 椎间孔狭窄 颈椎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