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林
- 作品数:16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1550部队更多>>
-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军事更多>>
- 同心发射筒研究现状被引量:9
- 2012年
- 介绍同心发射筒的特点、关键技术、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比较2种一筒/箱多弹布局方案并给出应用实例;从发展方向、燃气流排导方案、冲击效应、燃气降温、导流板设计和燃气开盖技术等方面介绍燃气流排导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发展同心筒式垂直发射装置提出建议。
- 边金尧徐松林钱海鹰
- 反舰导弹舰载软杀伤技术及武器系统进展被引量:8
- 2013年
- 舰载软杀伤武器一般称为电子对抗和干扰武器,依靠电子对抗资源来破坏敌反舰导弹对舰艇的捕获和跟踪,致使反舰导弹攻击失效。对目前海军水面舰艇广泛装备和使用的、专用于对付反舰导弹的舷外无源干扰和舷外有源干扰软杀伤武器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应用形式进行了综述,简要分析了未来舰载软杀伤技术及武器系统的发展方向。
- 钱海鹰徐松林
- 关键词:反舰导弹软杀伤有源干扰无源干扰
- 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及试射近况浅析被引量:5
- 2016年
- 导弹试射及飞行试验是其研制、定型和服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和作战使用性能考核、保障装备和新技术适应性验证、批生产质量可靠性检验、产品延寿、部队战斗力检验以及国家核威慑力展示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对国内外公开文献报道的系统梳理,较全面介绍了俄罗斯现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历程及性能指标,浅析了其2010年以来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近况,文献综述至2016年1月。
- 马顺南徐松林
- 关键词:洲际弹道导弹试射飞行试验
- 国外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将固体燃料与液态氧化剂分开贮存,直到发动机实际点燃,燃料才与氧化剂接触,通过控制氧化剂流量就可以控制发动机的开关机。从固液混合发动机原理模型和实验研究两个角度,介绍了2008年以来国外有关固液混合发动机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就,最后对其应用进行了简要总结。
- 边金尧徐松林李玉龙
- 关键词: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
- 国外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兼具固体火箭发动机简单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可控的优点,必将成为未来运载火箭、亚轨道飞行器、轨道转移系统上有效的推进系统之一。简要介绍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和原理模型,重点介绍了2008年以来国外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亟待解决的不稳定燃烧的理论研究方法、提高固体装药的退移速率等关键技术及实验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对HRM的工程化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 边金尧徐松林李玉龙
- 关键词: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
-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发动机部件模型求解被引量:4
- 2012年
- 传统求解航空发动机部件模型中的非线性方程和共同工作方程组的方法因对初值的依赖使得模型并不总能收敛。首先针对模型中的非线性方程求解的特点,在带邻域的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将收敛因子、被动聚集压力因子和自适应惯性权重引入算法,提出一种混合粒子群算法HPSO1。而对模型中的共同工作方程组的求解,则是在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将收敛因子和被动聚集压力因子引入基本粒子群算法,提出另一种混合粒子群算法HPSO2。实验仿真表明HPSO1和HPSO2均克服了对初值的依赖性,因而对发动机部件模型求解是有效的。
- 钱海鹰杨培源徐松林
-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自适应惯性权重
- 国外常规战术导弹毁伤效果研究
- 2013年
- 常规战术导弹以体积小、质量轻、弹冀可折叠、雷达波有效反射面小等优势成为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利器。从理论研究和实验角度分别介绍国外战术导弹对空中飞机机翼、海上舰船与坦克、建筑物和雷达等陆上目标毁伤效果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导弹对空中目标、海上目标和陆地目标的实战打击效果。
- 边金尧徐松林白文平
- 关键词:战术导弹毁伤效果实战
- 国外海基反舰导弹战斗部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2年
- 概述了近年来国外海基反舰导弹战斗部的常用类型、作用特点、研制现状及装备情况。主要包括爆破战斗部、半穿甲爆破战斗部、聚能装药战斗部及破片杀伤战斗部,着重阐述了半穿甲爆破战斗部的毁伤机理。最后,对海基反舰导弹战斗部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包括:战斗部模块化、系列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装药和引信设计,以及新毁伤理论和毁伤原理研究。
- 徐松林高汝明姚江涛
- 关键词:战斗部毁伤机理
- 浅议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研究进展
- 2018年
- 本文首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气动/推进/结构/控制等耦合、黏性效应显著、工作环境条件变化大三个方面入手,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具备的基本特性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研究进展进行探究。
- 宋涛徐松林
-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
- 高能推进系统试验操作风险及处置措施
- 2019年
- 高能推进系统的高能量特性使得飞行器射程更远,但同时也增大了推进系统及其飞行器的操作使用风险。通过综述目前被国内外导弹、火箭广泛使用的硝酸酯增塑聚醚推进剂及其高能推进系统特性,梳理了近年来与推进系统相关的安全事故及原因,基于某型高能推进系统火箭在试验场的试验操作内容,采用使用和保障危险分析方法对其试验过程进行了风险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
- 尹怀志徐松林王军延
- 关键词: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