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榕莉

作品数:38 被引量:265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妊娠
  • 12篇后出血
  • 12篇产后
  • 12篇产后出
  • 12篇产后出血
  • 12篇出血
  • 8篇子宫
  • 6篇胎盘
  • 5篇妊娠期
  • 4篇平滑肌
  • 3篇蛋白
  • 3篇植入
  • 3篇分娩
  • 2篇胆汁淤积
  • 2篇胆汁淤积症
  • 2篇动脉栓塞
  • 2篇信号
  • 2篇信号转导
  • 2篇信号转导通路
  • 2篇血功能

机构

  • 27篇福建省妇幼保...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8篇徐榕莉
  • 15篇颜建英
  • 8篇黄科华
  • 8篇黄晓燕
  • 8篇刘青闽
  • 7篇林顺和
  • 7篇黄晓燕
  • 3篇刘逸萍
  • 3篇林金孝
  • 3篇任坤海
  • 3篇廖秋萍
  • 2篇陈文祯
  • 2篇黄小琛
  • 2篇潘勉
  • 2篇邓婷
  • 2篇罗美瑜
  • 2篇余爱丽
  • 2篇吴志辉
  • 2篇张榕珠
  • 2篇唐海燕

传媒

  • 7篇福建医药杂志
  • 6篇海峡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表达差异基因的功能及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GSE65737,GSE70493和GSE92772),用R语言软件Limma包,以P<0.05,|Log10FC|≥1或≥2标准筛选差异显著基因,并用ggplot包绘制图。应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差异基因功能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进行文献共线分析。结果GSE65737,GSE70493和GSE92772分别筛选到588,3,445个差异显著基因。GSE70493与GSE92772筛选到48个共同的GO富集,主要富集于细胞体内平衡,细胞代谢,囊泡转运,免疫应激反应等。文献共线分析得到7个可能同GDM相关的候选基因。结论基因IL1B、ICAM1、NLRP3、CXCL10、SOCS3、IRF3、IRF7可能与GDM发病进展密切相关,为GDM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潜在靶点。
王雪春徐榕莉郑秀琼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差异基因生物信息学
单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阴道分娩后胎盘植入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针对阴道分娩后胎盘植入实施单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阴道分娩后胎盘植入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年龄(31.21±3.64)岁,孕次(3.21±0.68)次,产次(0.79±0.12)次。观察阴道分娩后胎盘植入患者诊断时机、产前处理、产时处理、产后处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33例患者在产前、产时、产后不同阶段均根据其实际患病情况展开了针对性的治疗与干预,其HCG恢复正常时间为(35.24±6.13)d。治疗后患者生理职能[(81.09±3.17)分]、精神状态[(81.16±4.25)分]、总体健康[(81.34±3.07)分]、活力[(81.29±4.22)分]、躯体疼痛[(83.48±3.08)分]、生理功能[(81.56±4.35)分]、情感职能[(81.54±4.27)分]、社会功能评分[(81.88±3.52)分]均高于治疗前[(73.24±4.55)分、(73.17±3.87)分、(73.28±5.43)分、(73.44±4.87)分、(75.49±5.27)分、(73.15±4.88)分、(74.28±3.48)分、(74.48±3.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31、7.985、7.422、6.997、7.519、7.390、7.571、8.160,均P<0.001)。结论单纯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对阴道分娩后胎盘植入患者实施治疗时,能够产生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优化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任坤海郑秀琼徐榕莉林金孝
关键词:阴道分娩胎盘植入子宫动脉栓塞术
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CX43表达与产后出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离体子宫平滑肌自发性收缩功能和收缩潜能的变化,并探讨子宫平滑肌组织中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水平和连接蛋白(CX43)表达变化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30例为病例组,另选同期无产后出血产妇30例为对照组。采用等长张力测定方法检测产妇离体子宫下段平滑肌收缩功能和缩宫素诱导的收缩潜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产妇子宫下段平滑肌组织中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c-JunN端蛋白激酶(JNK1/2)、p38磷酸化蛋白和CX43蛋白水平;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产妇子宫下段平滑肌组织中CX43mRNA表达。结果:①病例组离体子宫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收缩频率、收缩活动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缩宫素诱导后病例组的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收缩活动力和收缩潜能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②以子宫平滑肌自发性收缩活动力72.66g·次/h作为诊断点,评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③病例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p-ERK1/2、p-JNK1/2、p-P38、CX43蛋白的表达量和CX43mRNA的表达水平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p-ERK1/2、p-JNK1/2、p-P38、CX43蛋白表达量以及CX43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其离体子宫的自发性收缩活动力呈正相关关系(P<0.05)。⑤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p-ERK1/2、p-JNK1/2、p-P38、CX43蛋白和CX43mRNA表达量相互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和收缩潜能明显降低,其子宫平滑肌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及CX4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两者密切相关,提示MAPK信号通路活化受阻和CX43表达�
颜建英黄科华刘青闽黄晓燕徐榕莉余爱丽邓婷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连接蛋白43
子宫疤痕妊娠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黄晓燕谢熙黄小琛徐榕莉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疾病瘢痕妊娠初期
产后2h不同出血量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产妇产后2 h不同出血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212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2 h不同出血量分为3组:出血量400~500 ml 61例为预警组,出血量500~1 500 ml 127例为处理组,出血量为>1 500 ml 24例为危重组,分析不同出血量与相关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07%,其中71.23%发生在产后2 h。新生儿体质量与预警组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产次与处理组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红细胞压积(hematokrit,HCT)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与处理组出血量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宫高与危重组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预警组中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或子宫肌瘤的产妇出血量明显高于无此合并症的产妇(P<0.05),处理组中孕早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0 kg/m2的产妇出血量明显高于BMI<28.0 kg/m2的产妇(P<0.05),处理组中合并前置胎盘的产妇出血量明显高于无此合并症的产妇(P<0.05),危重组中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产妇(P<0.01)。结论:应对具备上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情况,根据不同产后出血量迅速启动相应急救方案。
颜建英陈爱月黄科华黄晓燕徐榕莉林顺和
关键词:产后出血出血量
三胎妊娠85例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三胎妊娠的受孕方式,胎儿发育规律、适宜分娩孕周及母儿结局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5例三胎妊娠的分娩孕周、平均出生体质量、母儿并发症等。结果 1)不同受孕方式三胎妊娠的分娩孕周及母儿并发症无明显差异;2)三胎妊娠胎儿股骨长度(FL)与单胎妊娠比较,孕33周后发育延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孕31周之后分娩的三胎胎儿平均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单胎胎儿平均值;4)三胎妊娠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5)比较两种分娩方式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胎妊娠平均分娩孕周缩短、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单胎,母儿并发症高,加强孕产期管理可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减少母体并发症。
徐榕莉王雪春徐艳红
关键词:三胎妊娠分娩胎儿发育
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9例分析被引量:8
2002年
池扬舲徐榕莉张榕珠
关键词:卵巢巧克力囊肿囊肿破裂
孕妇血清sRAGE与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关系及其在早产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糖基化终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水平变化在自发性早产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0例自发性早产孕妇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足月妊娠经阴道顺产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sRAGE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临床相关指标。体外分离培养早产胎盘滋养细胞并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sRAGE干预,应用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检测干预12、24 h后各组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结果:病例组临产后血清sRAGE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RAGE水平与TNF-α、WBC、NLR、N、CRP均呈负相关(P<0.01)。添加sRAGE处理后,12 h收样组T-SOD含量随着sRAGE浓度升高而上升,ROS含量随着sRAGE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24 h收样组,0.6μg/mL的sRAGE处理后细胞样本中的T-SOD、ROS含量与0μg/mL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μg/mL的sRAGE处理后细胞样本中的T-SOD含量上升,ROS含量下降(P<0.05)。结论:孕妇血清sRAGE水平升高是自发性早产的保护因素,机制与孕妇炎症反应及胎盘滋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sRAGE对胎盘滋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存在时间与浓度依赖性。
黄科华颜建英徐榕莉罗金英陈娴
关键词:早产氧化应激
子宫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与小窝蛋白相互作用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产妇子宫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与小窝蛋白相互作用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病例组)和30例宫缩正常无产后出血产妇(对照组)子宫平滑肌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1、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2的共定位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1、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2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1)两组子宫平滑肌细胞均有BKCa(α亚基)、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表达,其中BKCa(α亚基)主要位于细胞膜表面,而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在细胞膜表面和细胞质均有表达;且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1、BKCa(α亚基)与小窝蛋白-2均有部分区域共表达于细胞膜。(2)病例组子宫平滑肌BK-Ca(α亚基)免疫沉淀物中小窝蛋白-1、小窝蛋白-2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中BKCa(α亚基)免疫沉淀物中小窝蛋白-1、小窝蛋白-2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小窝蛋白与BKCa(α亚基)相互作用增强可能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颜建英廖秋萍刘青闽徐榕莉黄晓燕林顺和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细胞质膜微囊蛋白小窝蛋白-1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23
2014年
目的探讨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建立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系统和风险预测方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212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同期住院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42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在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拟定"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简称"评分表")基础上,用筛选出的高危因素建立较全面的"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系统"(简称"评分系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并比较评分表和评分系统工作效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07%,其中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5.56%。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有孕妇年龄、产次、人工流产史、孕早期体重指数(BMI)、产前宫底高度、双胎或多胎妊娠、产前血小板计数(PLT)、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胎儿腹围、羊水过多、分娩方式、子宫切口延裂、产道裂伤、第一产程异常、第三产程延长、胎盘粘连或植入、新生儿体重。用评分系统评分,若总评分≥6分或产前评分≥4分者发生产后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评分表预测产后出血的ROC曲线AUC为0.657,评分系统评估产后出血的AUC为0.805。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方程为:Z=1-1/[1+exp(-3.216+0.482×产前评分+0.452×产时产后评分)]或Z=1-1/[1+exp(-3.187+0.469×总评分)];严重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方程为:Z=1-1/[1+exp(-3.715+0.146×总评分)]。结论产后出血发生与孕妇及胎儿因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产程等均密切相关。评分系统总评分≥6分者或产前评分≥4分者应纳入产后出血重点监护范围。评分系统与评分表相比有较强预测产后出血的效能。
颜建英黄科华刘青闽黄晓燕徐榕莉
关键词:产后出血评分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