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白雪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siRNA介导的GDF11沉默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基于细胞周期机制探索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GDF11)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方法应用D-半乳糖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衰老模型,应用siRNA构建GDF11低表达模型,观察GDF11对HUVEC的-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galactosidase,SA--Gal)的活性及周期相关P300、C-myc和TGF表达的影响。实验分组与处理:(1)对照组:HUVEC不作处理;(2)模型组:用10 g/L的D-半乳糖成功构建HUVEC衰老模型;(3)siRNA-NC组:siRNA的内部对照组不干预GDF11表达,转染24 h后再应用D-半乳糖诱导24 h后进行指标检测;(4)siRNA组:与siRNA-NC组步骤相同但可降低GDF11的表达;(5)GDF11前处理组:先用GDF11处理24 h后再用D-半乳糖诱导24 h;(6)GDF11后处理组:先应用D-半乳糖诱导24 h后再用GDF11处理24 h。结果 10 g/L D-半乳糖可成功诱导HUVEC细胞衰老模型;10 ng/LGDF11可促进P300和C-myc表达;GDF11可减少衰老相关SA--Gal的表达;GDF11可能经P300/C-myc通路干预细胞周期进而干预细胞衰老进程;GDF11处理后可明显降低SA--Gal活性,且GDF11前处理,细胞抵抗D-半乳糖诱导衰老的能力越好。结论外源性GDF11参与调节HUVEC细胞周期并延缓细胞衰老。
- 赵素洁吴晓琰陆怡徐白雪张鹏雷克成
- 关键词:细胞衰老细胞周期
- 灭多威对果蝇胚胎S2和人肝癌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灭多威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作用广受关注。选用果蝇胚胎S2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细胞活力测定、单细胞彗星电泳和磷酸化组蛋白(γH2AX)免疫荧光印迹等方法研究了灭多威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随着灭多威浓度的升高,S2和HepG2细胞活力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种细胞均出现显著的彗星现象,且彗星尾长增加,尾部面积增大;γH2AX阳性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大。表明果蝇S2和人HepG2细胞DNA受损程度随着灭多威剂量的增大而加重,灭多威可诱导细胞DNA双链断裂,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灭多威具有潜在的基因毒性,长时间接触会损害人类健康。
- 李荻秋吴鸿杰项光刚徐白雪陶黎明
- 关键词:灭多威人肝癌HEPG2细胞细胞活力DNA损伤
- 伏立诺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先天免疫和自噬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干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SKM-1细胞对自噬水平与先天免疫中的Toll样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KM-1细胞分为空白组(不加任何干预)、Toll样受体(TLR)诱导剂组(三酰脂肽300 ng·m L^(-1))、TLR抑制剂组(氧化磷脂30μg·m L^(-1))、HDAC诱导剂组(曲古抑菌素A1抑制剂100μmol·L^(-1))、HDAC抑制剂组(SAHA 2. 5μmol·L^(-1))、自噬诱导剂组(西罗莫司2. 5μmol·L^(-1))、自噬抑制剂组(选择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15μmol·L^(-1)),加药培养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药物干预后HDAC1、TLR2、自噬经典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以及自噬相关指标[自噬相关蛋白6(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SKM-1细胞经处理后,自噬诱导剂组、HDAC诱导剂组、自噬抑制剂组与空白组的自噬水平(流式荧光强度)分别为92. 9±4. 54,6. 58±1. 01,34. 10±3. 18,34. 00±2. 10; HDAC抑制剂组、TLR抑制剂组与空白组的自噬水平(流式荧光强度)分别为71. 00±10. 00,57. 60±3. 10,34. 00±2. 10; HDAC抑制剂组的PI3K、AKT、m TOR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 26±0. 04,0. 20±0. 03,0. 40±0. 07,空白组相应的分别为1. 00±0. 18,1. 00±0. 16,1. 00±0. 18; HDAC抑制剂组的PI3K、AKT、m TOR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的趋势一致;同时,HDAC抑制剂组与空白组的TLR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 30±0. 03,1. 00±0. 16;这2组的TLR2的蛋白表达水平为0. 72±0. 05,1. 00±0. 16。各个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上述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SAHA在PI3K/AKT/m TOR通路上调控SKM-1细胞自噬水平,并可能通过抑制HDAC1与TLR2表达水平增加细胞自噬。
- 郭元成许鸣任建业徐白雪宋长丰曽庆胡琦陆嘉惠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蛋白乙酰化先天免疫自噬
- “扶正”“祛邪”中药醇提物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及TLR2表达诱导凋亡的体外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中药复方醇提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及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干预作用,分析其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MDS患者15例(正虚组10例、瘀毒组5例),正常组3例的BMMN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中药醇提物干预后HDAC1、TLR2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MDS患者HDAC1、TLR2基因及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正虚型患者与瘀毒型患者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扶正、祛邪药对HADC1、TLR2和凋亡水平均有影响,但扶正药与祛邪药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组蛋白乙酰化相关表观遗传学异常和先天免疫失调均与MDS发病有关,有效扶正与祛邪中药复方醇提物对正虚、瘀毒型MDS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和TLR2表达水平均具有调控作用,提示中药可能通过降低HDAC1水平调控TLR2表达,最终影响细胞凋亡。
- 许鸣许鸣郭元成徐白雪徐白雪胡琦胡琦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单个核细胞
- 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细胞红系转录因子水平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红系转录因子(GATA.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l)的表达水平,分析经HDAC抑制剂(HDACI)伏立诺他(SAHA)、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对不同证型MDS患者BMMNCs干预后的HDACl,GATA-1表达变化,探讨MDS红系转录与表观遗传学组蛋白去乙酰化的可能关联性,以及扶正、祛邪中药对其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确诊MDS患者正虚组10例,瘀毒组5例以及正常组3例BMMN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扶正、祛邪药物及SAHA干预前后HDACl和GATA-1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MDS患者GATA-1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人(p〈0.05),HDACl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正虚型患者与瘀毒型患者问未发现明显差异;经HDACI(SAHA)干预后HADCl水平下降,同时GATA-1水平显著上升(P〈0.01),扶正、祛邪中药能上调各组GATA-1表达水平,下调HADCl表达水平(P〈0.01)。结论:表观遗传学组蛋白乙酰化与红系转录水平异常与MDS发病有关,扶正、祛邪中药对正虚、瘀毒型MDS患者BMMNCs的组蛋白乙酰化和GATA-1表达水平均具有调控作用。在MDS患者的BMMNCs中,HDACl与GATA-1表达呈负相关趋势,可能存在经HDAC调控红系转录的信号通路,中药具有HDACI类似的干预作用,但扶正、祛邪中药间尚未发现明显差异。
- 许鸣郭元成任建业徐白雪曽庆胡琦陆嘉惠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单个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