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被引量:3
- 2009年
-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手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可解脱弹簧圈GDC)的发明使介入治疗的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扩乏。随着近十年来手术例数的增加,使得血管内介。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水平逐渐提高,治疗技巧逐渐成熟。但是对于直径小于3mm的微小动脉瘤而言,不论开颅手术还是介入栓塞都有相当地难度。我们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间我科通过介入治疗的8例微小动脉瘤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 徐翔崔建忠王大勇王凯杰
-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治疗微小动脉瘤开颅手术血管内介入介入栓塞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血管内介入治疗据发病的时间分为A、B、C3组。A组发病3d内接受治疗,共132例;B组发病4—14d内接受治疗,共126例;C组发病14~30d内接受治疗,共72例。比较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c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均高于B组(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05);A、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与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手术或药物治疗下延期手术效果均优于间期手术,因此推广采用早期手术或晚期手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时机。
- 张生张国欣刘雅丽赵湘萍徐翔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相关因素探讨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30例,其中A组132例患者发病3d内即给予介入栓塞治疗,B组126例4~14d内接受治疗,而C组72例患者发病14~30d内接受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根据患者动脉瘤瘤颈、大小和栓塞程度探讨其与动脉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A、C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动脉瘤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宽颈复发率高于非宽颈患者,大型动脉瘤复发率高于中小动脉瘤患者,治疗次全栓塞复发率明显高于完全栓塞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与患者治疗时机、动脉瘤颈、动脉瘤大小和栓塞程度密切相关。
- 张生张国欣刘雅丽赵湘萍徐翔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复发因素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观测Hedgehog信号通路在脑胶质瘤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脑胶质瘤的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118例原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onic hedgehog(Shh)、受体Patched(Ptch)及下游转录因子Gli1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结果 免疫染色结果显示Shh、Ptch和Gli1的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病理等级升高呈增强趋势(P<0.01) 随KPS评分的下降而成增强趋势(P<0.01).生存分析表明,阳性表达Shh、Ptch和Gli1的胶质瘤患者总体存活率低于三者不表达的患者(P<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KPS(P<0.05)、WHO grade(P<0.01)、Shh(P<0.05)、Ptch (P<0.05)和Gli1(P<0.05)是影响脑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脑胶质瘤的Shh-Ptch1-Gli1 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与脑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参数密切相关,提示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化在脑胶质瘤的恶性潜能和患者的生存时间起重要的预示作用.
- 刘爱军洪军徐翔王树伟孙立倩王大永
- 关键词:脑胶质瘤HEDGEHOG信号通路SHHPTCH预后
- 经眼上静脉插管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切开暴露眼上静脉插管介入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复杂的CCF32例,男女各16例。均以眼部症状就诊,其中9例为直接型CCF,都是经动脉途径球囊栓塞失败或复发的病例。23例为硬膜型CCF,有3例曾做过颈外动脉供血支的液体栓塞剂(NBCA)、线段或PVA颗粒的栓塞。手术在导管室采用全身麻醉,经眉切开解剖暴露眼上静脉穿刺插管进入海绵窦。栓塞材料有游离弹簧圈、电解脱弹簧圈、真丝线段、球囊和NBCA。结果32例中完全栓塞占81.3%(26/32);残留岩下窦少量引流占12.5%(4/32);只闭塞了眼上静脉,其他引流仍有显影的占6.2%(2/32);眼部症状均有好转,没有死亡和永久性残疾。门诊随访22例,平均3.5年,没有临床症状复发。结论切开解剖暴露眼上静脉的技术简单,经眼上静脉插管进入海绵窦的路径短直,可用包括球囊在内的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对于复杂的CCF采用眼上静脉途径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尹龙范一木徐翔焦德让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眼上静脉栓塞
- 经颈部穿刺颈外静脉置管栓塞硬膜型颈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 2006年
- 尹龙徐翔李旭东黄楹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外静脉置管球结膜充血膜型栓塞眼球突出
- 一种简易监测大鼠颅内压的方法被引量:2
- 2007年
- 在对大鼠脑组织进行各种实验时,常会遇到大鼠因颅内压过高而引发脑疝的情况。脑疝的出现使得实验大鼠的死亡率明显升高,严重干扰了实验的准确性。为了早期发现大鼠颅内压的升高,就需要对大鼠进行颅内压监测,以尽早采取保护措施。笔者经过多次动物实验,研制出一种简易的颅内压测量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防止脑疝的发生。
- 梁伟伦黄慧玲徐翔只达石
- 关键词:大鼠脑组织颅内压监测实验大鼠动物实验脑疝
-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 2008年
- 目前,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地不断进步,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尤其是后循环动脉瘤,由于手术间隙狭小,周围组织结构复杂,特别是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手术病死率为4%~7%,当动脉瘤由前向后指向时,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病死率可高达50%。后循环动脉瘤首选血管内治疗已经得到公认。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1月行介入治疗后循环动脉瘤53例,其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8例(占34%),现报告如下。
- 李旭东尹龙徐翔陈兴河黄楹杨玉山
- 关键词:基底动脉颅内动脉瘤颅内栓塞
- 不同时间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距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即手术距发病时间〈4d的为A组(132例),手术距发病时间4-14d的为B组(126例),手术距发病时间14-30d的为C组(72例),分别于发病时和发病后40d时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Cys-C、Caspase3、MMP-9水平。结果 A、B、C 3组刚发病时均具有较高的血清Cys-C、Caspase3、MMP-9水平,且3组间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40d时3组血清Cys-C、Caspase3、MMP-9水平均较发病时显著性的降低(P〈0.05);发病后40d时A组和B组血清Cys-C、Caspase3、MMP-9水平显著性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在手术距发病时间〈4d和手术距发病时间4-14d时间段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优于手术距发病14-30d的血管内介入的治疗效果。
- 张生张国欣刘雅丽赵湘萍徐翔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
- 静脉途径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 目的总结经静脉途径介入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方法10年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CCF45例,主要临床表现和体症有球结膜水肿和眼球突出(100%),眼球运动受限和复视(69%),眶内压增高和眼眶内疼痛(33%),视力损伤...
- 尹龙焦德让范一木李旭东徐翔黄楹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静脉途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