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金强

作品数:2 被引量:43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冬小麦
  • 1篇应急
  • 1篇应急管理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研究
  • 1篇中国生态
  • 1篇生态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率
  • 1篇水分生产
  • 1篇水分生产力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贮水
  • 1篇气象
  • 1篇贮水
  • 1篇小麦
  • 1篇利用率
  • 1篇黄土高原
  • 1篇旱作

机构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甘肃省气象科...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篇徐金强
  • 2篇邓振镛
  • 2篇张强
  • 1篇李文华
  • 1篇王润元
  • 1篇卢琦
  • 1篇曹建华
  • 1篇王劲松
  • 1篇王鹤龄
  • 1篇李世东
  • 1篇王礼先
  • 1篇闵庆文
  • 1篇刘兴士
  • 1篇王强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贮水力和农田耗水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32
2010年
选择黄土高原旱作区8个冬小麦测站2m土层深度多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观点出发,研究了土壤贮水力和农田耗水量对冬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该区域是一个贮水和保水性能良好的天然土壤水库,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1m和2m土层内最大贮水力分别为270、299、331mm和561、605、676mm,随湿润度增加而增大;但实际贮水能力只有111、183、269mm和230、370、550mm,相当于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最大贮水力的41%、61%和81%,可达到最适宜贮水量的51%、76%、102%。半干旱区远不能满足冬小麦生长需要,达到严重干旱程度;半湿润区只能勉强维持生存需要,达到轻度干旱,必须采取一套有效保墒耕作抗旱措施。冬小麦全生育期2m土层农田实际耗水量和蒸腾系数分别为304-343mm和330-648,随干旱程度增加而增大。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只能满足耗水量的65%-95%,有5%-35%的耗水量是从播前土壤贮水量补给的。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浅层耗水量大于生殖阶段,但深层耗水量正好相反。土壤贮水量是该区域冬小麦生产力最重要因素,冬小麦土壤水分籽粒生产力为0.30-1.38kg/mm,平均为0.87kg/mm,生物产量生产力为1.416kg/mm,随干旱程度增大明显递减。旱作区冬小麦水分生产力低而不稳,但潜力很大。必须在肥力、耕作、管理等措施要跟上,水分生产力水平才能提高。
邓振镛张强王强王润元王劲松王鹤龄徐金强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作区冬小麦水分生产力水分利用率
中国生态气象灾害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综述了生态气象灾害的定义、类型与特点;7种主要生态气象灾害的危害特征,包括危害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危害;气象因子对7种主要生态气象灾害的影响;生态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评估;生态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与防御措施和恢复重建技术等5个重要方面的内容。生态气象灾害是我国一种综合性的、重大的自然灾害,其危害特点:具有累积性与长期性、难恢复性和不可抗逆性。它不仅直接危害到生态系统本身的健康,使生态系统严重恶化,还极大地危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最终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气象灾害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新型而又重要的领域。
邓振镛闵庆文张强李文华刘兴士王礼先卢琦李世东曹建华徐金强
关键词:应急管理防御措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