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意娜

作品数:57 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25篇文化科学
  • 10篇文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篇文化
  • 10篇创意产业
  • 8篇艺术
  • 8篇文化创意
  • 7篇文化创意产业
  • 6篇文化产业
  • 5篇文学
  • 5篇藏族
  • 4篇多样性
  • 4篇诗学
  • 4篇文化多样
  • 4篇文化多样性
  • 4篇联合国
  • 4篇曼荼罗
  • 4篇民族
  • 4篇口头诗学
  • 3篇艺术美
  • 3篇艺术美学
  • 3篇人民
  • 3篇文本

机构

  • 4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9篇意娜
  • 1篇张爱华

传媒

  • 4篇民族文学研究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当代文坛
  • 2篇西北民族研究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对外贸易
  • 1篇文学遗产
  • 1篇理论导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电影艺术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国情国力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时代大平台的文化政策与伦理关切被引量:4
2019年
数字平台的崛起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价值链。传统的商业伦理已经不能全面覆盖新平台时代的数字商业活动,带来集中、垄断、隐私、监管等问题。加之平台企业责任定位不明、边界不清等基本问题,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的今天,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企业唯有开放心态,积极与全社会一起努力,才能有望构建健康的数字环境。
意娜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伦理社会责任
藏族传统艺术美学的视觉技艺形态与规则程式
2019年
藏族文艺理论阐释体系是参照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的,一向偏重文字传统。但纵观藏族文艺传统,书写文化的辐射面颇为有限,反倒是视觉艺术样式占据更为中心的地位。藏族视觉艺术样式具有连贯性、程式性和统摄性,更易于传播和接受,在藏族民众文化生活中也更为常见。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学术工作却在探索视觉艺术的法度和意涵上几乎无所作为。通过对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中严格遵循的量度规则及技艺特性的呈现,尤其通过对相对统一的量度比例规范及其背后隐伏的时轮、律仪派理解框架的解析,揭示高度程式化的藏族视觉艺术中隐含的法度和规律,进而将其与藏族文艺理论整个传统体系联系起来考察,以揭橥其间所含藏族美学精神之诸面相。
意娜
关键词:视觉文化
藏密曼荼罗(坛城)艺术的本土化与藏族艺术美学被引量:1
2009年
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坛城)艺术是随着佛教密宗从外邦传入藏族聚居区的,在藏传佛教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本土化为藏族传统的特色艺术主题。它是藏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产物,从西方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来看,它又是一种历史流传物。在藏族艺术这样一种视觉化的诗性艺术美学中,藏密曼荼罗艺术以其形式上的广泛可适性具有了可供探寻的典型意义。
意娜
关键词:曼荼罗本土化
直观造化之相——文化研究语境下的藏族唐卡艺术
本论文在当代文化研究的语境下,围绕藏族生命哲学、藏族艺术精神和当代视觉文化等重要论题,对唐卡这一藏族文化、宗教和艺术的集中表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艺术探索。论文从跨学科角度(哲学、文化研究、文艺学、人类学等)切入...
意娜
关键词:艺术美学生命哲学视觉文化
藏族《诗镜》文本经典化历程论析被引量:2
2020年
藏族《诗镜》是藏族古典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它的经典化过程与常见的文献经典化路径有若干差异,代表了一种步步为营、层层本土化的努力方向,可将之概括为“开创之作—多样并存—选择认同—范式保留—重新命名—理念传播—塑造典型—教育传承”。此外,《诗镜》的经典化路径还具有“译-述”一体和反复经典化的特征,就更容易看清权力持续参与的结果,即从多声部到单声部的统合,进而形成阐释幅度收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交织作用的面貌。在历史阐释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过程中,《诗镜》得以成为经典,并且具备了历史阐释的开放性,具有了跨语际并跨时代的意义。
意娜
新时代民族文艺理论建设的五重进路被引量:1
2019年
新时期以来,在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体系建构的努力中,少数民族古代文艺理论、多民族文学史观、口头传统理论是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焦点。理论建设之路颇多起伏,学科设置局限、自身定位不明、学理性思考不足,导致文学批评数量虽多,质量却不理想。在学科越界扩容与转向的新环境下,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建构需要解决新问题,面对新机遇,迎接新发展,实现民族文艺理论建设的五重进路。
意娜
藏密曼荼罗的分类、表相与质料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曼荼罗的表相将形象曼荼罗分为自然曼荼罗、平面绘制曼荼罗、立体建造曼荼罗三个大类。自然曼荼罗就是让炯曼荼罗。"让炯"是自然天成的意思。平面曼荼罗从介质来分有唐卡曼荼罗、壁画曼荼罗、画板曼荼罗;按照制作方式不同分为绘画曼荼罗、织绣曼荼罗、雕刻曼荼罗、印刷曼荼罗;按照色彩分为彩色曼荼罗与单色曼荼罗;按照材质来分有织物曼荼罗、皮革曼荼罗、纸本曼荼罗、木板曼荼罗、壁画曼荼罗、掐丝镶嵌珐琅曼荼罗等。立体建造曼荼罗包含建筑曼荼罗、曼荼罗雕塑、彩砂彩粉曼荼罗、法坛曼荼罗、供品曼荼罗等。藏密曼荼罗纷繁多样、千姿百态,每种形态独出机杼,特色鲜明。
意娜
关键词:藏密
《诗镜》文本的注释传统与文学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藏族《诗镜》迻译自梵文,后成为藏族文学的“创作指南”。它在数百年间经历了反复的翻译、解释、诠释和语内翻译过程,形成流传至今形式多样、为数众多的不同注疏版本,积淀为极具特征的“《诗镜》学统”。《诗镜》学统具有如下特征:跨越梵藏语际和跨越古今的“双跨性”,与佛教思想体系形成重叠互渗的“互文性”,以及由于语言本身就处于永恒变化之中,再加上源于原典作者和注释者之间多重“视域差”造成的“未定性”。藏族《诗镜》历经多重重构,在经典文学文本之外,兼具历史文本、文化文本等属性,并在藏族文人模仿和践行过程中逐渐内化为藏族文学观念的“因子”,大大超越了原典的意涵,进而成为充满张力的开放体系。
意娜
关键词:注释翻译解释学
论口头诗学对传统文学理论的超越被引量:4
2016年
口头诗学在半个世纪前诞生,二十余年前经由朝戈金等学者译介到国内。自口头诗学诞生以来,其边界不断扩张,在理论、田野和介质上都突破了最初的外延,加入到世纪之交大文学理论越界、扩容、去界域的趋势中。口头诗学的建构本身就是多种范式共生、多元形态的对话,它在历史形成的范式基础上预留了新形式的可能性,并且由"间性"场域实现其多样性特征。这一理论的出现,代表了上个世纪中叶民间文艺学领域对于西方美学与批评中的"文本中心论"之呼应与反叛,实现了对传统书面文学理论的超越。
意娜
关键词:口头诗学文学理论
藏密坛城(曼荼罗)的文化符号意义——藏密曼荼罗系列论文之三被引量:2
2015年
作为文化符号的藏密曼荼罗,从形象上来分,即圆与"十"字,以及二者的组合这几种,而从抽象的哲学层面来看,则是作为精神"转型"象征的符号意义。在曼荼罗的世界里,圆的轮是圆满成就的象征,所谓"轮圆具足",而轮上的每一点都做着周而复始的运动,借这个形象化的比喻命名了佛教的重要观念"轮回"。"十"字形也是一个跨文化的文化符号,它常常象征着一种分割的方式。世界主要的几种宗教之列的佛教和基督教,其基本图形就是"十"字。建立在简单的圆与"十"字的组合上的藏传密宗曼荼罗(坛城),就代表并修够着藏族人的宇宙观、文化观,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曼荼罗图式。
意娜
关键词:文化原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