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忱琛

作品数:28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盆地
  • 6篇煤成气
  • 5篇金刚烷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页岩
  • 4篇页岩气
  • 4篇油气
  • 4篇原油
  • 4篇源岩
  • 4篇烃源
  • 4篇烃源岩
  • 4篇气田
  • 4篇裂解
  • 4篇化学特征
  • 3篇碳同位素
  • 3篇天然气
  • 3篇同位素
  • 3篇煤系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28篇房忱琛
  • 13篇刘丹
  • 11篇熊永强
  • 9篇吴伟
  • 8篇李芸
  • 7篇冯子齐
  • 7篇梁前勇
  • 4篇黄士鹏
  • 3篇于聪
  • 3篇戴金星
  • 2篇彭平安
  • 2篇胡国艺
  • 2篇赵静
  • 2篇刘金钟
  • 1篇张文正
  • 1篇王汇彤
  • 1篇刘全有
  • 1篇董大忠
  • 1篇孔庆芬
  • 1篇王铜山

传媒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地球化学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系中金刚烷类化合物演化特征及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随着金刚烷类化合物在原油和烃源岩评价方面的广泛应用,它们在原油和烃源岩中的来源、演化、分布等特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五段煤系泥岩进行热裂解模拟实验中发现,金刚烷类化合物主要在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asyRO)为1.0%~1.5%时生成,在EasyRO〉1.5%之后开始裂解。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金刚烷参数MAI、EAI、TMAI-1分别在EasyRO值为1.5%~2.5%、1.0%~2.5%、1.5%~2.5%时与成熟度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都在0.784 4以上,说明这些参数可以在此范围内进行成熟度评价。另外,产率比值A/D、MA/MD、DMA/DMD和As/Ds在EasyRO值为1.2%~2.5%时也与成熟度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都在0.923 6以上,说明这些比值也可作为成熟度评价指标。
房忱琛吴伟刘丹刘金钟
关键词:热裂解金刚烷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与天然气成因被引量:32
2016年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154口井天然气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分类研究,结合盆地下古生界733块烃源岩样品有机质丰度评价,探讨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来源问题。通过分析天然气样品的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其地质背景,将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来源分为3个大类4个亚类:1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的煤成气;2下古生界自生自储的油型气;3源于上古生界煤系与古生界灰岩的混合气,又可分为正碳同位素系列混合气和负碳同位素系列混合气2个亚类。烃源岩样品TOC、有机显微组分分析表明,盐下样品平均TOC值为0.3%,TOC值大于0.4%的样品占28.2%,其干酪根类型为腐泥型,指示较强的生烃潜力。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以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的煤成气为主,在盆地中东部盐下的储集层中发育下古生界自生自储油型气,且其发育一定规模的有效烃源岩,可作为下古生界天然气气源。
刘丹张文正孔庆芬冯子齐房忱琛彭威龙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烃源岩
北美页岩气和我国煤成气发展历程对我国页岩气发展的启示被引量:6
2016年
受限于技术经验不足、投资成本过高、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现阶段我国页岩气进展步伐有所放缓,诸多因素影响着人们对我国页岩气发展前景的正确认识。页岩气作为非常规资源继续促进着美国"能源独立",2014年产量占全美的48.2%;而煤成气作为我国重要的常规天然气资源,在天然气工业依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到2013年底产量占全国的67.31%。通过系统分析两者发展历程、阶段特征和重要意义,可知:美国页岩气和我国煤成气的发展历程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前期理论研究和论证周期,稳重求进逐步打开了勘探局面,其年产量和探明储量的递增速率都是先慢后快,通过技术或勘探突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现今我国页岩气还处于勘探开发的初级阶段,与国外差距较大,需技术创新降低单井投资,深化地质理论认识,协调水资源利用以及企地关系等。
冯子齐黄士鹏吴伟房忱琛刘丹
关键词:页岩气
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轻烃定量中的应用
本研究采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技术(HS-SDME)开展轻烃组分的定量和同位素比值分析。通过轻烃标样的直接进样和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方法进样的对比研究,表明顶空悬滴液相微萃取过程不会产生明显的碳同位素分馏,在最优条件下得到了较...
房忱琛熊永强梁前勇李芸张景茹彭平安
关键词:碳同位素油源对比石油勘探
烃源岩中单金刚烷和双金刚烷化合物的来源与演化
尽管金刚烷类化合物在油气地球化学的很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烃源岩中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依然不明确.金刚烷类化合物在无任何催化条件下的原油热裂解模拟实验中的生成已经被证实(Fang et al.,2012).此外,许多广...
房忱琛熊永强李芸陈媛
关键词:烃源岩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碳同位素倒转现象分析
五峰组-龙马溪组是现阶段四川盆地最现实,最具潜力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自2010年威201井在五峰组—龙马溪组实现页岩气勘探开发后,2014年在该层段探明了我国首个千亿立方米大型页岩气田.五峰-龙马溪组(下简称龙马溪组)...
冯子齐房忱琛刘丹吴伟彭威龙
关键词: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碳同位素
高精度地表油气化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济阳凹陷垛石桥地区土壤酸解烃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酸解烃技术是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常规的油气化探中被普遍应用,然而多解性一直影响其应用效果。本文选择济阳凹陷垛石桥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改进的酸解烃技术,分析研究区已知背景区和产油气区土壤中的酸解烃含量及其碳同位素特征,以验证改进酸解烃技术在复杂含油气区块油气化探工作中的有效性,为油气化探提供高精度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垛石桥地区地表土壤酸解烃中甲烷的含量受干扰因素较多,与下伏油气藏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乙烷和丙烷等重烃含量与下伏油气藏的对应关系较好,可以较好地揭示深部油气运移的贡献。另外,该地区土壤酸解烃的组成特征指示其深部油气源以油藏为主,部分为凝析油藏,与实际地质情况较为吻合,表明改进的酸解烃技术可以作为复杂含油气区块指示深部油气藏的有效化探方法。
梁前勇熊永强赵克斌赵静张宗元李芸李武房忱琛孙长青
关键词:地表油气化探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挑战
2014年
截至2013年,页岩气产量已达到2亿方。2014年,长宁地区建成我国第一条页岩气外输管线,已经获得高产页岩气井的区块全面进入产能建设时期。中国已经顺利实现了页岩气的工业起步。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五峰-龙马溪组是我国工业性开采页岩气的主要层系,最成功的当举中石化重庆涪陵的焦石坝区块,单井日产量最高可达到54.7万立方米。其他盆地和页岩层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资源的规模、质量、分布和经济效益都不清楚,需要持续攻关,所以投资页岩气的风险仍然很大,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耐心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学习并自主研发页岩气相关的关键技术及装备,降低页岩气勘探开发成本才是页岩气工业健康发展的必须途径。
吴伟房忱琛刘丹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业性外输管线产能建设龙马溪组
钻井罐顶气组分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储层辨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罐顶气分析可以快速对钻井油气层深度进行识别,其气态烃参数也经常用于判别储层油气属性。由于钻井罐顶气取样过程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气体损失,罐顶气气态烃性质能否代表储层天然气的气体属性存在一定的争论。因此,利用罐顶气气态烃参数识别储层油气属性也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通过对某钻井储层天然气和同等深度罐顶气的对比研究,建立了罐顶气分析判别储层油气属性模型。结果表明,储层天然气中气态烃(C1-C5)含量与同等深度的罐顶气气态烃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利用罐顶气气态烃含量指标参数判识的储层油气藏属性与利用储层天然气判识的油气藏实际属性亦存在一定差别;而罐顶气气态烃的碳、氢同位素比值与储层天然气的碳、氢同位素比值一致。因此,钻井录井中,罐顶气气态烃含量仅能用来识别钻井油气层的深度,其碳、氢同位素比值可用来判别储层油气属性。
梁前勇熊永强房忱琛李芸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热模拟实验研究现状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0
2018年
系统梳理了热模拟实验研究现状,提出了3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及5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按照体系封闭性分类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类热模拟实验分类方案。不同的热模拟实验体系各具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来选取合适的热模拟实验体系。封闭实验体系更加适合于腐殖型烃源岩的热模拟实验,开放体系的在线分析产物在研究易挥发组分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半开放体系是最为接近实际地质体中烃源岩热演化的热模拟体系。热模拟实验中3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水对热模拟实验的影响;二是热模拟实验中是否可以得出费托合成以外的有说服力的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三是在进行热模拟实验研究生烃动力学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地质背景建立模型。热模拟实验5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有水参与的相对低温长时间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二是与非常规油气形成相关热模拟实验研究;三是热模拟实验中烃源岩孔隙微裂缝发育以及流体排出相互耦合关系相关的研究;四是碳酸盐岩烃源岩相关热模拟实验研究;五是与异常压力相关的热模拟实验研究。
彭威龙胡国艺刘全有贾楠房忱琛龚德瑜于聪吕玥王鹏威冯子齐
关键词:热模拟实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