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成
- 作品数:101 被引量:226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一)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时动态记录和具有优良花时性状的不育系的选育,(二)对选育的具有优良花时性状的不育系进行繁殖和制种的异交结实调...
- 文建成黄大军谭学林徐津金寿林洪汝科谭亚玲张忠林李向东许红云李娟陈丽娟李伟华顾晓明师佳
- 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水稻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在套袋隔离和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对其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类型及杂交后代群体中杂草稻发生频率、类型及主要特征以及杂草稻的发生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直接验证和重演杂草稻起源的主要路径。杂草稻的主要特征为:颖壳褐色或金色,种皮红色,散穗、易落粒,中长芒或无芒。结果表明,如果以近缘野生种为亲本,在其F2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生类似杂草稻的单株;杂交组合中杂草稻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杂草稻或野生稻/粳稻(44.16%)>杂草稻或野生稻/籼稻(27.84%)>籼稻/粳稻(3.30%)>籼稻/籼稻(1.41%)>粳稻/粳稻(0)。这一结果显示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在后代中出现杂草稻类型植株的频率就越高。套袋条件下,后代中杂草稻出现的频率为10.70%,而不套袋情况下为4.90%。
- 许红云熊海波朱骞石瑜敏王威豪刘百龙徐家星文建成李东宣陈丽娟
- 关键词:杂草稻野生稻籼稻粳稻
- 开花集中度是影响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被引量:4
- 2016年
- 阐明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开花习性与异交率之间的关系,是选育高异交率粳稻不育系的重要基础。在对284份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检测和部分不育系开花性状观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开花习性的精细比较,发现粳稻不育系间自然异交结实率变化幅度较大,大多数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都比较低,但同时也鉴定出少量高异交率的不育系。相关分析发现颖花的开颖角度与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3个不育系开花性状的精细观察分析,显示了开花集中度是影响粳稻不育系异交率的重要因素。在粳稻不育系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加大对不育系开颖角度和开花集中度的选择,以提高粳稻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
- 赵锦龙罗碧冯洁深黄大军谭亚玲张忠林文建成谭学林徐津
- 关键词:异交结实率开花习性
- 一种新型可调节水稻滚播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可调节水稻滚播器,属于农业机械设备领域,所述的新型可调节水稻滚播器主要包括支架、拉杆、安装板、轴承、转轴、滚轮、滚播筒、排水板、加种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不经育秧,直接将催芽露白的水稻种子播种到整理好...
- 杨志雷文建成李国治张建群
-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46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滇杂46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育性稳定的合系42-7 A不育系与强恢复系南46组配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剑叶挺直,耐倒伏;生育期和株高适中,全生育期174 d,熟相好;蒸煮品质好,食味佳、冷饭不回生;田间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强;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产量高;适应性和适应范围广。于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1007)。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 许红云徐津谭学林王樨金寿林黄大军谭亚玲张忠林洪汝科文建成陈丽娟
-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选育
- 不同类型籼稻区对杂交籼稻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明确不同稻作区对杂交籼稻表型的影响,2014—2015年连续2年对种植于3个不同稻区(双季籼稻区、单季籼稻区和籼粳交错区)的40个籼稻杂交组合的农艺和抗病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双季稻区和交错区对40个籼稻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变化影响很大,而单季稻区的杂交组合性状表现居于双季稻区和交错区之间。双季稻区的穗颈瘟、纹枯病和白叶枯病严重,交错区是穗颈瘟和纹枯病严重。基于农艺性状和发病情况数据,采用特有性简约性分析法分析,40个杂交组合的综合表型在不同稻作区多数呈现连续分布,在交错区87.5%(35/40)的籼稻杂交组合综合表型发生聚集,单季稻区为75.0%(30/40),双季稻区为57.5%(23/40)。在交错区和双季稻区都适宜种植的籼稻杂交组合占比仅为2.5%(1/40),在双季稻和单季稻区都适宜的杂交组合占比为40.0%(16/40)。
- 于洋陈建云张江丽普世皇金寿林张亮张春龙文建成
- 关键词:水稻
- 杂交粳稻“滇杂35”的选育及其规模化生产技术应用
- 张忠林文建成黄大军金寿林徐津洪汝科谭学林
- 主要技术内容:1.杂交粳稻新品种"滇杂35"于2006和2008年通过云南和贵州省的品种审定,是通过两省审定的第一个滇型杂交粳稻品种,也是西南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三系粳杂品种。2.该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评价为强,在云南和贵州...
- 关键词:
- 关键词:粳稻滇杂35品种选育
- 水稻OsSUT3基因突变体及其分子鉴定方法和应用
- 一种水稻OsSUT3基因突变体及其分子鉴定方法和应用,该水稻OsSUT3基因突变体属于自然突变,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利用含水稻OsSUT3基因突变体的冷水谷为供体亲本,构建水稻OsSUT3突变基因...
- 李丹丹 张春龙 李秋平文建成李娟金寿林黄大军
- 籼粳交后代杂草稻棕色和红色果皮多样性形成的分子基础
- 2019年
- 杂草稻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籽粒具有红色的果皮,并且颜色由浅至深具有多样性。然而,迄今对杂草稻果皮颜色变异成因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籼粳交后代衍生的42份棕色和红色果皮杂草稻株系(F9)及其白色果皮亲本为研究材料,鉴定其基因型并与表型比对;同时对Rc-bHLH基因和DFR基因序列进行测序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2份杂草稻株系果皮颜色呈不同程度的棕色和红色具有多样性,其基因型与表型鉴定结果完全吻合;Rc-bHLH基因比较分析发现,杂草稻株系与亲本在452 bp处发生G/A替换;669~682 bp处亲本缺失14 bp,而杂草稻株系无缺失;DFR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发现,红色与棕色果皮杂草稻株系之间存在22个突变位点,其中在DFR基因的外显子上有8个突变位点;亲本与棕色果皮杂草稻株系的DFR基因相同;杂草稻株系的DFR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Tajima'D值呈极显著性,说明杂草稻株系中的DFR基因是中性进化基因,受自然选择作用。根据Rc-b HLH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类群1主要是由籼型和粳型栽培稻组成,类群2主要是由棕/红色果皮的杂草稻株系和野生稻组成,表明杂草稻株系与野生稻遗传关系较近。该研究揭示了籼粳交可能导致后代Rc和Rd基因发生重组或突变从而产生不同颜色果皮,为阐明杂草稻棕色和红色果皮变异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范例。
- 熊海波董陈文华李娟文建成许红云朱骞李伟汪琨璧刘思琪付亚雄郭效琼Sadia Nadir周丽李梦婷李东宣陈丽娟
- 关键词:籼粳交杂草稻
- 一种粳稻不育系混杂含恢复基因可育株分子鉴别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稻不育系混杂含恢复基因可育株分子鉴别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或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取水稻总DNA,用水稻Rf-1基因引物M49609BstUI进行PCR反应;反应产物加入BstUI酶在4℃酶...
- 文建成黄大军谭学林谭亚玲洪汝科张忠林金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