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狭窄
  • 4篇疗效
  • 3篇血管
  • 3篇血肿
  • 3篇清除术
  • 3篇微创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出血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出血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肿清除
  • 2篇血肿清除术
  • 2篇造影
  • 2篇支架成形术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全脑...
  • 2篇内血肿

机构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方毅
  • 11篇袁良津
  • 9篇施雪英
  • 8篇蒋鸣坤
  • 5篇周力军
  • 5篇姚正鹏
  • 3篇顾尚恒
  • 3篇陈苏毅
  • 2篇周立军
  • 2篇唐向阳
  • 1篇石力
  • 1篇张玉琴
  • 1篇李博
  • 1篇曹莉
  • 1篇陈祚胜
  • 1篇胡慧敏
  • 1篇陈先文

传媒

  • 6篇安徽医学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被引量:10
2010年
方毅张玉琴韩岱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SCL-90心理健康
88例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排除出血。上述患者全部进行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88例脑梗死中血管造影显示69例(78.41%)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58例有颈动脉系统受累,29例有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8例。其中38例同时有多部位受累。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的以椎动脉开口处最为常见。19例血管造影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DSA显示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开口部位病变为主。DS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工具。
方毅袁良津蒋鸣坤施雪英
关键词:脑梗死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狭窄
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脑出血患者,男性36例,女性15例,均有高压病史。基底节区出血45例(28~90ml),皮质下出血6例(25~55ml),其中有11例破入脑室。根据CT定位,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性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术后辅以尿激酶纤溶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18h~5d。51例患者,术后血肿完全清除19例,清除80%以上27例,清除60%~80%5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简单、安全、创伤小,能较快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施雪英袁良津蒋鸣坤姚正鹏方毅周力军顾尚恒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6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60例病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前微创组与对照组在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的NIHSS评分改善55例(91.7%),高于对照组45例(75%);治疗后微创组的BI评分改善56例(93.3%),高于对照组47例(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较内科保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陈苏毅施雪英蒋鸣坤姚正鹏方毅周力军袁良津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水肿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经三七总皂甙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型特征、凋亡蛋白的表达及存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证实三七总皂甙能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横向分化,但分化细胞能否表达神经递质?存活时间是否延长?采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并检测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型特征、凋亡蛋白表达及存活情况。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安徽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方法:脱颈椎法快速处死大鼠,取股骨,剪断骨两端,IMDM冲洗骨髓腔,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取第5代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1mmol/L2巯基乙醇的完全培养液预诱导24h,然后更换含不同诱导剂的无血清培养液诱导分化,设立3组:三七总皂甙组的诱导剂含2.0g/L三七总皂甙,2巯基乙醇+丁羟茴醚组的诱导剂含200μmol/L丁羟茴醚+10mmol/L2巯基乙醇,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诱导剂。②实验评估:观察诱导期间细胞形态变化及分化细胞的存活时间。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型特征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①加入三七总皂甙诱导后约2h可见细胞胞质收缩,逐渐有突起形成。约5h后多数细胞呈明显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呈圆形,突起较长,双极或多极形,在突起末端出现分支,部分相邻细胞的突起连接成网。②2巯基乙醇+丁羟茴醚诱导8h后即有部分细胞贴壁,但不牢靠,1d后约半数细胞死亡,3d后仅少数细胞存活。三七总皂甙诱导后细胞死亡现象缓慢发生,1周内少数神经元样细胞出现漂浮、崩解,三四周仍有部分细胞存活。③分化细胞能够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神经元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递质标志乙酰胆碱酯酶及γ-氨基丁酸,不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④诱导后12,24h与2巯基乙醇+丁羟茴醚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分化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bax蛋白阳性表�
施雪英陈先文袁良津方毅周力军胡慧敏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神经元分化三七总皂甙凋亡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5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予以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成功植入16枚球囊扩张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1.7±4.8)%和(11.2±2.1)%;3个月随访12例症状消失,3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蒋鸣坤袁良津方毅施雪英周力军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疗效
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期、远期疗效;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7例,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了解脑血管狭窄状况,包括狭窄部位、狭窄程度,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符合介入治...
袁良津蒋鸣坤曹莉施雪英方毅唐向阳方国真钱保进陈苏毅
文献传递
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蒋鸣坤袁良津方毅施雪英姚正鹏顾尚恒周立军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脑保护装置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 BAEP与EEG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进行BAEP、EEG及TCD检测。结果 VBI患者BAEP、EEG及TCD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65%、32.5%及72.5%。结论 BAEP、EEG及TCD检查从不同角度反映了VBI的病理生理基础,对VBI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方毅唐向阳陈祚胜袁良津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6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60例病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治疗前微创组与对照组在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
陈苏毅施雪英蒋鸣坤姚正鹏方毅周力军袁良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