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小斌

作品数:2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后殖民
  • 5篇后殖民理论
  • 4篇文论
  • 4篇文学
  • 3篇代文
  • 3篇当代文论
  • 3篇美学
  • 2篇道家
  • 2篇叙事
  • 2篇殖民
  • 2篇殖民主义
  • 2篇中国当代文论
  • 2篇中国当代文论...
  • 2篇神话
  • 2篇审美
  • 2篇审美生成
  • 2篇生成论
  • 2篇生平
  • 2篇思维
  • 2篇文化

机构

  • 19篇湖南工业大学
  • 4篇株洲师范高等...
  • 4篇扬州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易小斌
  • 1篇钱宗武

传媒

  • 5篇湖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汉字文化
  • 1篇船山学刊
  • 1篇株洲工学院学...
  • 1篇株洲师范高等...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陶瓷科学与艺...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东南传播
  • 1篇视听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禅宗审美研究的新思维——评邓绍秋《禅宗生态审美研究》
2006年
邓绍秋《禅宗生态审美研究》着眼于禅宗生态审美,选题新颖,对推进生态美学的研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积极意义。
易小斌
明代话本小说创作冲破程朱理学樊篱论存疑——兼与高教版《中国文学史》商榷被引量:1
2010年
高教版《中国文学史》将明末话本小说的兴盛归因于明中叶陆王心学的兴起,以至于认为明代话本小说创作冲破了程朱理学樊篱。以"三言"为例,我们不应该将其拔高到"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甚至"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具有尊重女性的意识"等高度。事实上,"三言"的创作更多地受到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并没有跳出理学思想的樊篱。
易小斌
关键词:理学思想
中国语境下的后殖民理论误区被引量:3
2003年
20世纪后半叶开始,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存在的理论迷误成为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事实。它具体体现在:以情绪化的“西方主义”取代后殖民批评;认为我国的文学批评患有一种“失语症”而产生的过度焦虑;后殖民批评实践中令人尴尬的悖论处境。由于“西方主义”那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强有力的挑战性与破坏性,它的兴起阻碍了东西方文化学术交流事业的顺利进行。“失语症”论的提出,体现了提出者的拳拳爱国之心。然而,笔者认为,其存在的前提和相应的对策都值得商榷。至于后殖民批评中的理论悖反,这是我们在操持后殖民理论话语时无法回避的事实。关键是要考虑我们在操持这一话语时,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我们要超越东西方等级制度和人为的冲突模式,不仅要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心态,而且要排除那种狭隘的民族情绪。
易小斌
关键词:后殖民理论西方主义失语症
书如青山常乱叠——论民间曲艺澧州大鼓的文学特色及传播被引量:1
2019年
澧州大鼓是澧水流域的一种德孝文化遗存,鼓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的特征,其内容以孝德为主题,融儒道于一体,特色鲜明;韵散相间,节奏随意,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想象丰富,充满神话色彩,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熊任之易小斌
关键词:神话色彩浪漫主义
陶渊明乡村发现的美学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手,剖析诗人于5世纪的这一乡村发现的重大意义。
易小斌
关键词:陶渊明
捕捉改革事象凸现时代精神——评曹敬庄先生《读株洲》的写作特色
2002年
<读株洲>是曹先生上个世纪最后十几年间发表的有关株洲的人和事的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发表时间不同,题材内容各异.曹先生以作品内容为经,以发表时间为纬,将这些作品归纳为一辑,使这部集子自成体系.书中20余篇文章,以不同角度报告了株洲工业的崛起,株洲新人的精神生活面貌,株洲的文物考古以及伟人当年在株洲的足迹.作品多为当代题材,紧扣时代脉博,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选材典型、立意深远,是我们了解株洲的一个极佳的窗口.作为一部报告文学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性的信息,同时还为我们刻划了文学性的典型形象,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哲理性的思索.我想通过品读这些作品来谈一谈它们共同的写作特色.
易小斌
关键词:艺术特色题材表现手法
直面后殖民主义被引量:6
2004年
20世纪后半叶 ,传统意义上的殖民主义在全球基本结束。同时 ,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悄然兴起 ,理论界称之为后殖民主义。放眼新时期文论 ,我们对西方大量的引进和借鉴 ,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有效地推动了国内文艺理论、文艺思潮的发展和繁荣。这种引进和借鉴在一定程度上却导致了以欧美为文化中心的后殖民主义文化危机。这种现象确实应当引起文艺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然而 ,我们不能囿于后殖民主义理论 ,在中西文化交流问题上裹足不前 ,我们应该以一种跨文化的开放式姿态 ,直面后殖民主义 ,推动我国文论的现代化 。
易小斌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后殖民理论当代文论文化交流
醴陵陶瓷与株洲炎帝文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究被引量:2
2021年
陶瓷作为醴陵市支柱性产业,在近年来遭遇到发展瓶颈,醴陵市的陶瓷产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最薄弱的地方在于陶瓷产品创新性的缺乏。炎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属于株洲市的地域文化标志,炎帝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形的文化载体与无形的文化精神相互融合,将无形的文化融入有形的陶器之中,打造全新的民族品牌,增加醴陵陶瓷的竞争力和炎帝文化的影响力。
蒋志敏易小斌蒋思遥
关键词:炎帝文化
略论道家美学本体论——“道”论的审美生成被引量:4
2010年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先秦道家论"道",主观上并非为了论文谈美,客观上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老子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他的道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内孕育了许多文艺观点和审美问题。庄子道论主要着眼于主体修养,从心理、生理学角度作了深刻的阐述,把理想的审美境界和体道的境界联系起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论道,为哲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转向美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提供了可能,滥觞为"道"为本体的道家美学。
易小斌
关键词:道家道论老庄
道家美学“大”范畴的审美生成
2021年
"大"见之于甲骨文,先秦诸子几乎皆有论之,《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左传》中"大"与"美"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所涉"大"的概念主要赋予其道德层面的内涵。老子论"大",赋予其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的特征,所谓"大道之美";庄子论"大",起始于美又超越于美,体现出自然无为的特性。魏晋南北朝以来,艺术家对艺术技巧根本规律的认识,无论是顺乎自然的天工大巧,还是不违性情的人为之巧,正是以先秦道家"大巧若拙"的观念直接启悟而来。
易小斌陈怡君
关键词:道家美学审美范畴审美生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