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自成

作品数:75 被引量:65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4篇盆地
  • 53篇塔里木盆地
  • 20篇奥陶系
  • 19篇油气
  • 17篇储层
  • 15篇走滑
  • 13篇走滑断裂
  • 12篇成藏
  • 10篇断裂带
  • 10篇裂带
  • 8篇勘探
  • 7篇地质
  • 7篇油气成藏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走滑断裂带
  • 7篇流体
  • 6篇盐岩
  • 6篇碳酸盐岩
  • 6篇北坡

机构

  • 72篇中国石化
  • 20篇中国石化石油...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74篇曹自成
  • 15篇云露
  • 11篇余腾孝
  • 11篇韩俊
  • 10篇黄诚
  • 8篇朱秀香
  • 7篇蒋华山
  • 7篇郭小文
  • 6篇尤东华
  • 6篇刘永立
  • 6篇岳勇
  • 6篇丁文龙
  • 6篇吴鲜
  • 5篇尚凯
  • 5篇汤良杰
  • 5篇吕海涛
  • 5篇王斌
  • 4篇钱一雄
  • 4篇徐勤琪
  • 4篇郝建龙

传媒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海相油气地质
  • 4篇地学前缘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岩性油气藏
  • 3篇地球科学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新疆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中北坡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方解石充填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对储层的指示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方解石胶结充填孔洞及裂缝是破坏塔中北坡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最主要的成岩作用,工区单井取心段发育的孔洞和裂缝中存在大量的方解石充填物。通过对中石化塔中北坡矿权区8口单井的孔洞及裂缝方解石充填物取样,基于镜下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包裹体以及稀土元素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一间房组孔洞方解石充填物在保留原始海源流体信息的同时遭受了大气淡水的影响,指示一间房组存在较为典型的(准)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形成了早期溶蚀孔洞,储集空间为早期充填残余孔;鹰山组裂缝方解石充填物基本不具有同期海相方解石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热液成因,反映鹰山组储集空间分布受构造热流体控制,且在彼此相邻、性质相似的2条走滑断裂带内部,构造热流体具有同源性。
李映涛张哨楠张哨楠韩俊曹自成黄诚
关键词: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动力学被引量:18
2019年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的构造属性及结构构造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也是深层研究的重点及难题.通过区域探井和地震资料联合解释,结合航磁资料综合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深层存在近20个大小不等的南华纪-晚震旦世裂陷.裂陷发育在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上,与上覆显生宙盖层构造格局迥异.受正断层控制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垒堑相间的构造样式,从东北到西南可分为NWW、NEE、NW向展布的三个裂陷群,地层最大厚度可达4100m.从南华纪到震旦纪主要断裂继承性活动,断陷沉降中心沿断裂向东迁移,震旦纪末期至早寒武世断裂活动减弱至停止.断裂走向及沉降中心展布表明,新元古代塔里木陆块不同部位分别处于NNE-SSW、NNW-SSE向拉张古应力场(相对现今),并伴有顺时针旋扭作用.根据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岩浆活动、裂陷充填沉积物及与航磁异常的协调性分析,裂陷的构造属性多以大陆裂谷及陆内断陷为主.裂陷的主要发育期在0.8~0.61Ga,其形成与南阿尔金-西昆仑洋、南天山洋的初始打开为响应,且是Rodinia超大陆主要裂解期的产物.
何碧竹焦存礼黄太柱周新桂蔡志慧曹自成姜忠正崔军文余卓颖陈威威刘若涵贠晓瑞郝光明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走滑断裂带与岩溶储集体发育模式被引量:21
2016年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奥陶系发育多条北东—南西向走滑断裂带,沿这些走滑断裂带多口钻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中获得油气发现。研究碳酸盐岩内幕储集体特征、成因及其与走滑断裂带的关系,是塔中北斜坡奥陶系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4口典型钻井奥陶系储集体发育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火成岩发育特征,提出储集体发育可能与不同性质的深成岩溶流体改造有关,其中A井可能与区域火成岩侵入体相关流体有关,而B井、C井和D井可能与深部含硅质地层热液流体有关。通过对4口井所在的3条走滑断裂带的分段性和变形强度进行半定量解剖,并与实钻情况对比,提出走滑断裂带分段性可能控制了储集体发育部位,张扭部位较压扭部位更为有利,而变形强度控制了储集体发育规模,变形强度大的断裂带储集体规模更大。建立了塔中北斜坡奥陶系走滑断裂带与深成岩溶储集体的发育模式,为奥陶系断裂带碳酸盐岩内幕储集体的油气勘探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韩俊曹自成邱华标尤东华张仲培
关键词:塔中北斜坡走滑断裂分段性储集体发育模式
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构造演化及其勘探方向被引量:11
2013年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的古城墟隆起处于满加尔含油气系统,构造演化分析表明,该隆起形成于加里东运动中期,之后始终处于隆起状态,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成藏条件较好。沉积演化分析认为,寒武-奥陶纪该区发育台地边缘相带,广大台地区具备发育加里东运动中期岩溶的条件。因此,古城墟隆起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边缘高能相区是寻找油气有利区,而广大的台地区,构造圈闭不发育,应以岩溶缝洞型等非构造圈闭类型为主要目标。
金仙梅曹自成陈建华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勘探方向
塔东顺南1井区火山活动与断裂及热液作用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塔里木盆地虽广泛分布一到两期二叠系火山岩,但它们何时尖灭、如何尖灭、与奥陶系碳酸盐岩热液储层及断裂活动有无关系等均不十分清楚.在塔里木盆地东部顺南1井三维地震区内发育火山岩,且在奥陶系发现可能的热液储层气藏.本文根据钻井和三维地震仔细解释了火山岩的岩性、期次、展布、火山口位置和沉积尖灭线等,认为工区内二叠系只发育了一期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及凝灰岩,开派雷兹克组为陆源碎屑岩,周边顺南2井、古隆1井火山岩的缺失属于沉积缺失,非剥蚀缺失.火山口虽然分布在过顺南4井的北北东断裂两侧,但其位置也受早期NEE和NW向断裂带与晚期NNE向断裂交汇点的控制.此外,顺南1井工区奥陶系地层发育大量由热液溶蚀造成的片状强振幅异常以及管状强振幅异常,其中片状强振幅的分布与火山口位置有一定相似性,即受到多组断裂交汇以及断裂密集程度的控制.
李坤白云露蒲仁海曹自成
关键词:火山口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及深层有利烃源岩发育区预测被引量:2
2023年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沉积发育对于了解克拉通初始发育及超深层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因其埋深大,资料稀少,在盆地深埋区的研究极为困难,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多解性。通过采用盆-山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多种方法联合研究发现,新元古代塔里木盆地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旋回,形成3个沉积超层序和7~9个层序。盆地与盆缘新元古代沉积相带分布受断陷控制而变化差异较大,发育有陆棚相、冰川相、盆地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潮坪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海相和冲积扇-河流相等不同的沉积相,还发育有火成岩相。对南华纪—早寒武世之间主要的不整合结构构造及空间分布研究表明,盆缘及盆地内深埋区构造-沉积格架反映了伸展环境下的不整合结构构造特征,主要类型包括单斜低角度不整合、渐进角度不整合、断控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它们进一步揭示了不同部位的构造作用过程。根据层序地层特征、新元古代断裂活动、不整合三元结构构造、震旦系及南华系地震地层学特征及波阻抗属性特征综合分析,重建了塔里木盆地深埋区震旦系、寒武系沉积前的构造古地理,各沉积相带的分布与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晚期断陷分布、沉降中心的分布和构造变形差异等有关。与Rodinia超大陆外向生长与裂解、Gondwana拼合响应,塔里木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演化经历了3个旋回:第一旋回为盆地内深裂陷启动期(900~760 Ma),第二旋回为深裂陷发育期(ca.750~630 Ma),第三旋回为裂陷快速扩张期及衰退期(630~520 Ma),3个旋回分别与塔里木陆块周缘新元古代早期俯冲相关的弧后伸展、中期裂谷盆地和晚期被动大陆边缘等大地构造环境转换相关。广盆存在的寒武系与震旦系或前震旦系不整合,揭示了震旦纪、寒武纪之交是塔里木地块由多个裂谷-断陷盆地向统一克拉通盆地的重要转换期。
何碧竹焦存礼刘若涵曹自成曹自成蔡志慧贠晓瑞朱定朱定姜忠正杨玉杰
关键词:新元古代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古构造演化及其对奥陶系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被引量:71
2012年
依据2D和3D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分层数据得到的不同时代地层的残余厚度图和现今埋深图,在对主要构造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和去压实校正的基础上,采用古构造、古地貌恢复方法,利用盆地模拟软件(PetroMod10)计算了不同地层的在不同构造时期的古埋深和古厚度,系统深入研究了巴楚-麦盖提地区古构造演化历史,阐明了巴楚隆起与和田古隆起构造演化关系及迁移规律,结合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特征,探讨了古隆起演化与岩溶储层发育之间关系,建立了岩溶储层发育的构造演化模式,预测了奥陶系有利岩溶储层分布地区。结果表明:巴楚-麦盖提地区古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燕山期和喜山期等4个构造旋回阶段;不同时期古构造面貌受控于不同构造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巴楚隆起是海西早期开始发育,显现出隆起的雏形,到喜山中期开始大幅度隆升,并最终定型。构造演化经历了二个阶段,即海西运动的隆起形成和喜山运动强烈隆升改造阶段,隆起位置迁移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隆起规模上的变化。而和田古隆起则是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发育的一个大型古隆起,现今呈现为一个向南倾斜的大型麦盖提斜坡带;构造演化经历了早加里东运动雏形形成、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运动持续隆升、海西运动中晚期的沉降埋藏、印支-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掀斜消失等四个阶段,且古隆起位置在平面上发生了明显逆时针方向的迁移。受和田古隆起构造演化的控制,奥陶系发育了加里东中期、晚期和海西早期等三期风化壳岩溶,其中以海西早期岩溶最发育;玉北地区遭受了三期构造抬升剥蚀,为三期岩溶的叠置区,是巴楚-麦盖提地区岩溶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地区。
丁文龙漆立新云露余腾孝吴礼明曹自成游声刚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古构造演化奥陶系岩溶储层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寒武系划分与对比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对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剖面的观察与对比分析,结合尉犁1井寒武系的综合研究,按国际上采用的寒武系4分方案,提出了该区寒武系4统4组新的划分标准;识别出"反勺形伽马段"与"特高伽马段"2个标志层,在西山布拉克组—莫合尔山组获得了丰富的多门类化石,并在区内寒武系识别出了1次具有全球等时对比意义的重大地质事件(ZHUCE)。通过地层的划分对比,指出作为槽盆相寒武系典型井(塔东1、2井)缺失寒武纪初期的沉积,表明震旦纪末"满加尔坳拉槽"南端未达塔东1—塔东2井一线。该区寒武系层序地层共划分为4个Ⅱ级、6个Ⅲ级层序,这为沉积相、构造运动及油气成藏等其他学科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地层学基础。
蔡习尧窦丽玮蒋华山余腾孝曹自成
关键词:化石地质事件地层划分对比寒武系塔里木盆地
特提斯洋与古亚洲洋协同演化控制下的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富集效应被引量:1
2024年
显生宙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2大构造域演化历史对塔里木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效应包括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成藏与调整改造等。原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分别经历了扩张、俯冲-消减和关闭-碰撞造山过程。特提斯域经历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3个阶段,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古亚洲洋在新元古代—古生代多陆-岛-洋的格架下经历了复杂的伸展—聚敛过程。受特提斯洋(昆仑-阿尔金分支洋)和古亚洲洋(南天山洋分支)协同演化控制,塔里木盆地经历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新生代2个从伸展—聚敛的巨型盆地旋回,与海平面升降和气候旋回匹配,形成了优质烃源岩、多类型规模性储层和盖层,构成了油气形成的优越物质基础。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多圈层协同演化控制的油气富集效应体现在:①多类型盆地原型与后期构造改造决定了塔里木台盆区不同部位油气成藏与富集的差异性;②北部坳陷广泛分布的优质烃源岩,是塔北—顺托—塔中地区大型油气富集区形成的基础;③多期构造运动伴随的构造破裂与古岩溶作用造就了断控缝洞型和岩溶缝洞型2类各具特点且规模发育的储集体;④区内构造与地温场差异演化决定了油气聚集区内油气相态与次生改造的规律性变化。台盆区大型古隆起和不整合面、走滑断裂带、高能相带及其叠加区是油气有利目标区。
何治亮何治亮杨鑫云露曹自成云露曹自成
关键词:成藏要素盆地原型古亚洲洋特提斯洋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断裂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被引量:8
2013年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划分为卡塔克隆起区和塘古孜巴斯坳陷两大构造单元,分属两大断裂体系。塘古孜巴斯坳陷断裂体系又可划分为西部滑脱-逆冲、中部滑脱-逆冲兼走滑以及东部高角度逆冲等三个断裂发育区。断裂主要发育于加里东中期Ⅰ幕和Ⅲ幕,以逆冲断裂为主,分为盖层滑脱型和基底卷入型两大类,并可划分出反转断裂、逆冲-滑脱断裂、逆冲-滑脱兼走滑断裂以及高角度逆冲断裂等四个亚类。不同断裂的叠加组合,主要形成了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潜山-披覆构造、花状构造以及正反转构造四大类构造样式。断层相关褶皱所形成的圈闭多且面积大,是重要的勘探目标,其成藏最关键因素应重点考虑储层发育情况;潜山-披覆构造是塔中南坡较发育的另一类重要构造样式,盖层条件为成藏关键因素之一,该类构造的周围斜坡地区也是有利目标区。塔中南坡四种构造样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潜在资源量大,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需加大勘探投入。
马庆佑曹自成吕海涛沙旭光
关键词:奥陶系地震勘探构造样式油气成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