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群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野生半夏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与繁殖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研究野生半夏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与繁殖,为半夏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四川、重庆、陕西境内收集的46个不同的野生半夏种材,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与结论:块茎质量在0.51~2.00g(直径0.9~1.5cm)的半夏块茎增重和总增重都较大,其增产效益较好;生长速度较大的为采自篷安、射洪、中江、乐至、泸县的居群,繁殖能力较强的为采自乐至、广元、篷安、简阳的居群;栽培0.30g(直径0.7cm)以上的块茎,出苗率可达到90%左右;株芽与质量相当的块茎在生长上无显著差异;在块茎质量与居群2种影响产量增加的因素中,块茎质量是影响块茎增重比例及总增重比例的主要因素;收获块茎重、株芽个数与块茎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块茎增重、块茎增重比例、总增重比例与块茎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增重与块茎质量负相关。根据试验数据得出块茎直径、出苗率、块茎增重、总增重、块茎增重比例、总增重比例、株芽个数等生长、繁殖指标与块茎质量的曲线估计模型,并提出能获得较高效益的栽培策略。
- 曾小群彭正松
- 关键词:半夏块茎居群繁殖人工栽培
- 不同来源地半夏出苗规律的研究
- 2006年
- 通过对采自四川、重庆、陕西、江苏各地的不同半夏居群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出苗情况的研究,采用田间实验的方法对39个半夏居群的出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野生半夏的驯化和栽培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各半夏居群间的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差异显著。采自四川简阳(PT16)、四川射洪县皮曼(PT21)、四川遂宁(PT23)、四川蓬安(PT24)、四川遂宁(PT43)、江苏徐州(PT47)、四川安岳(PT49)、四川广安(PT52)八个居群的出苗率较高、出苗期较短、出苗也较整齐。这些居群的半夏适合用于栽培,可大大提高效益。
- 曾小群彭正松
- 关键词:半夏居群出苗期出苗整齐度
- 半夏种内不同居群间半夏蛋白含量的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测定不同原产地半夏块茎中半夏凝集素(PTA)的含量。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38个半夏居群块茎中的PTA进行分离,并用凝胶成像系统定量分析PTA的含量。结果:不同居群间PTA含量差异较大,每克干燥块茎中的PTA含量介于0.0249~0.0662g之间。PTA含量大于0.05g的高含量居群占50%;低于0.03g的低含量居群占5%;介于0.03g和0.05g之间的中等含量居群占45%。秦岭淮河一带的居群PTA含量普遍很高,四川省的高含量半夏居群较少,且仅有的四个高含量居群全分布在沱江沿岸地区。结论:PTA的含量受基因型控制,与半夏居群原产地有关。
- 蔡鹏彭正松曾小群靳忠英万洪深李欣
- 关键词:半夏居群凝集素块茎
-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被引量:8
- 2009年
-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比较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这种现状作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王贤斌曾小群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半夏RAPD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优化被引量:10
- 2006年
- 从半夏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RAPD反应的优化试验,获得RAPD-PCR扩增反应的最佳条件:25μL体系中Mg2+1.5 mmol/L;dNTPs各0.2 mmol/L;模板DNA100 ng;引物0.25μmol/L;Taq酶活性值1.0 U。
- 杨俊宝彭正松赵梅曾小群蔡鹏
- 关键词:RAPD半夏
- 半夏不同居群出苗情况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研究了采自四川各地的不同半夏居群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出苗情况。结果表明:各半夏居群间的出苗率差异显著,出苗期、出苗整齐度差异极显著,且出苗持续时间也有显著差异。采自德阳中江(PT11)的半夏居群出苗率相对较高,出苗较整齐,出苗期较短。由于中江(PT11)半夏的生物碱含量比较低,将其用于大田栽培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培育和改良;而都江堰(PT18)、资阳(PT7)半夏生物碱含量较高,出苗期较短,出苗较整齐,出苗率较高,采用这2个居群半夏进行栽培,可大大提高栽培效益。
- 曾小群彭正松杨军杨俊宝
- 关键词:半夏居群出苗率出苗期出苗整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