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畅
- 作品数:2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肚子上的肉越"坐"越多吗
- 2022年
- 久坐与腹型肥胖关联有多大分析结果显示,与最健康的一组(总坐立时间≤6小时/天、中高强度体力活动≥150分钟/周)比较,总坐立时间6小时/天、中高强度体力活动<150分钟/周的组发生腹型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久坐行为及体力活动不足可增加腹型肥胖风险,增加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可有效弥补久坐行为造成的肥胖风险,减少坐立时间亦可使腹型肥胖风险降低。
- 曾畅
- 关键词:腹型肥胖久坐
- TRPC6在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中的作用
- 2012年
- 目的观察传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RPC6)蛋白在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海马苔藓纤维出芽中的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法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实验组按癫痫持续状态(SE)后1 d、7 d、15 d、30 d和60 d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以上各亚组及对照组再分为2个小组,分别进行Western blot检测TRPC6及突触重建标志蛋白Synaptophysin在海马中的表达和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并评分。结果实验组TRPC6蛋白表达量在SE后1 d达高峰(P<0.01),其他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ynaptophysin蛋白表达量在SE后7 d、15 d、30 d和60 d显著增加(7 d:P<0.05;15 d、30 d、60 d:P<0.01),30 d达峰值(P<0.01)。实验组大鼠齿状回内分子层在SE后7 d出现Timm颗粒,并呈进行性增加。结论 TRPC6可能参与了苔藓纤维出芽这一过程。
- 唐薇婷曾畅李国良冯莉陈锶肖波
- 关键词:匹罗卡品颞叶癫痫苔藓纤维出芽
- 戊四氮点燃模型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与Cdk5/p35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动态观察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和调节亚基p35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致痫大鼠海马各区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的关系,以探讨其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成年大鼠120只,随机分为PTZ组和对照组;PTZ组分为PTZ第1次注射后3 d、1周、2周、4周、6周共5个亚组,每亚组12只,对照组随机分为5个亚组,与PTZ组各时间点对应。以上各亚组再分2个小组,每小组6只大鼠,分别进行(1)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各时间点Cdk5与p35蛋白和mRNA在海马CA1和CA3区、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门区的表达;(2)Timm染色并评分。结果:PTZ组大鼠上述各区Cdk5和p35 mRNA在第3天时表达即有明显上调(P<0.01),第4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第6周时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区Cdk5和p35蛋白表达从第3天起即上调(P<0.01),第2周时最强,其后下调,至第6周接近或达到对照组水平。PTZ组CA3区在点燃前MFS评分1~4分,点燃后MFS评分4~5分。MFS的变化趋势与Cdk5和p35的表达一致。结论:海马Cdk5/p35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苔藓纤维出芽,从而促进癫痫的发生。
- 田发发郭婷辉陈金梅马云峰曾畅李凤容王新华傅晶晶
- 关键词:戊四氮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苔藓纤维出芽
- 单位职工腰围与高尿酸血症发病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职业人群腰围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纳入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连续体检4年及以上的70家单位共1 197例员工。以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体检数据作为基线数据, 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数据作为随访数据。按照四分位数间距, 将受试者根据腰围分为4组:第1四分位数(Q1), 男性<77 cm, 女性<68 cm;第2四分位数(Q2), 77 cm≤男性<82 cm、68 cm≤女性<73 cm;第3四分位数(Q3)82 cm≤男性<87 cm、73 cm≤女性<78 cm;第4四分位数(Q4):男性≥87 cm、女性≥78 cm。其中Q1为对照组, Q2、Q3、Q4为暴露组。对总人群、男性人群、女性人群分别建立3个模型, 模型Ⅰ不调整混杂因素, 模型Ⅱ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混杂(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不调整性别), 模型Ⅲ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空腹血糖、血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混杂。采用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腰围水平人群4年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比(HR)和调整风险比(a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1 197例研究对象平均随访(2.05±1.18)年, 共随访2 448人年。总人群4年共发生高尿酸血症208例(女45例/男163例), 4年累积发病率17.4%(女6.4%/男33.3%), 发病密度84.9/1 000人年(女31.8/1 000人年, 男157.6/1 000人年)。Q1~Q4组分别随访626、609、629、584人年, 4年发生高尿酸血症15、30、59、104例, 4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5%、9.2%、20.8%、32.8%, 发病密度分别为24.0/1 000人年、49.3/1 000人年、93.8/1 000人年、178.1/1 000人年。与Q1组相比, Q4组高尿酸血症发生风险增高, HR(95%CI)为2.70(1.81~4.04), P<0.05。总人群调整了混杂因素后, 高尿酸血症的aHR(95%CI)为2.12(1.39~3.24), P<0.05。按照性别分层并调整混杂因素后, 这种风险仍然存在, 与Q1组相比, 男�
- 周薇单年春刘绍辉王保祥曾畅
- 关键词:腰围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回顾性队列研究
- 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分析与护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提高本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分析15例肥厚性硬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针对性地配合、实施好相关症状及腰穿、脑活检、使用激素后等治疗手段的护理。【结果】本组15例有头痛.8例有脑神经麻痹,1例有癫痫发作;15例影像学上有硬膜增厚的表现。治疗2个月后10例临床治愈,5例好转。【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大多有头痛和脑神经麻痹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病因者需病因治疗。护理上加强对症状的对症处理,对激素使用和有创检查后的患者,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防治并发症。
- 王青霞曾畅张宇扬远平
- 12例脑干脑炎的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脑干脑炎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多有前驱感染史,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居多,多侵犯脑桥至延髓锥体交叉以上,可合并其他部位受累,脑脊液改变不明显,MRI可发现病灶。结论脑干脑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MRI对诊断较有帮助,激素及抗病毒治疗有效。
- 党静田发发周高峰傅晶晶黄文娇王玉忠曾畅
- 关键词:脑干脑炎疾病特征预后
- mTOR通路抑制剂对颞叶癫痫齿状回兴奋性环路的影响
- 目的颞叶癫痫是难治性癫痫最常见的类型,以苔藓纤维出芽、突触重组导致齿状回兴奋性环路的形成为特征。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最近被证明能抑制苔藓纤维出芽。本研究应用Western blot、膜片钳技术及Timm染色观察雷帕...
- 唐海云龙泓羽曾畅李艺毕方方肖波
-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糖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职工体检队列,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选取无高血糖的3937例本院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收集基线资料。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每年体检时进行随访,共随访7年。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360μmol/L、360≤尿酸<420μmol/L、420≤尿酸<480μmol/L、尿酸≥480μmol/L四组,分别计算总体人群及不同性别四组间高血糖累积发病率。以是否发生高血糖作为结局指标,尿酸水平为观察指标,尿酸<360μmol/L为参照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为混杂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前后分别构建Cox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男性人群、女性人群不同尿酸水平与高血糖发病的关系。结果:总人群中各组高血糖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7%、34.0%、38.8%、43.8%(Z=148.94,P<0.01),其中男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3.4%、29.9%、34.7%、35.8%(Z=11.17,P<0.01);女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4.2%、42.5%、52.2%、65.0%(Z=141.84,P<0.01)。以尿酸<360μmol/L为参照,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影响后,总人群中,360≤尿酸<420μmol/L、420≤尿酸<480μmol/L、尿酸≥480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73(1.39~2.15)、1.86(1.42~2.45)、1.95(1.34~2.85)倍(均P<0.05);女性职工中,360≤尿酸<420μmol/L、420≤尿酸<480μmol/L、尿酸≥480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2.18(1.62~2.94)、3.41(2.24~5.20)、3.02(1.69~5.40)倍(均P<0.01)。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医务人员高血糖发病风险增高,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女性医务人员中。
- 曾畅单年春刘绍辉王保祥萧梅芳周薇
- 关键词:尿酸高血糖队列研究COX回归分析
- 量子点和量子点-Aβ-Ab探针对活体动物的毒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和动物行为学观察、肝肾功能测定系统考察量子点及制备的量子点-Aβ-Ab探针的生物毒性作用,以此评价量子点及探针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正常C57BL小鼠30只随机分为量子点(QDs)组、量子点-Aβ-Ab(QDs-Aβ-Ab)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行量子点、量子点-Aβ-Ab探针、PBS侧脑室注射后,行HE染色、尼氏体染色、动物行为学观察及肝肾功能测定。结果 HE染色和尼氏染色示QDs组、QDs-Aβ-Ab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正常,尼氏体清晰可见,与对照组无差异。行为学观察7 d,3组小鼠进食进水正常,二便正常,无举尾、无皮肤毛发颜色改变,无步态异常、无兴奋抑制反应,无死亡。QDs组和QDs-Aβ-Ab组血清ALT、AST、BUN和CRE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量子点及量子点-Aβ-Ab探针对小鼠整体毒性作用小,生物相容性好。
- 刘人恺肖波曾畅吴志国冯莉
- 关键词:量子点生物相容性C57BL小鼠
- mTOR通路抑制剂对颞叶癫痫齿状回兴奋性环路的影响
- 目的:颞叶癫痫是难治性癫痫最常见的类型,以苔藓纤维出芽、突触重组导致齿状回兴奋性环路的形成为特征.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最近被证明能抑制苔藓纤维出芽.本研究应用Western blot、膜片钳技术及Timm染色观察雷...
- 唐海云龙泓羽曾畅李艺毕方方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