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祥芝

作品数:20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3篇地震
  • 7篇深井
  • 4篇地球物理
  • 4篇地震学
  • 3篇地球物理观测
  • 3篇勘探
  • 2篇地壳
  • 2篇地球物理学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波形
  • 2篇地震活动
  • 2篇电法
  • 2篇电法勘探
  • 2篇信号
  • 2篇信号检测
  • 2篇震波
  • 2篇深部
  • 2篇深井观测
  • 2篇全排列
  • 2篇汶川地震

机构

  • 20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作者

  • 20篇曾祥芝
  • 6篇徐纪人
  • 6篇赵志新
  • 4篇皮金云
  • 3篇于常青
  • 3篇周聪
  • 2篇瞿辰
  • 2篇王庆良
  • 2篇李海兵
  • 2篇刘圣博
  • 2篇杨文采
  • 2篇李兴泉
  • 2篇袁静
  • 1篇周云好
  • 1篇许健生
  • 1篇傅德荣
  • 1篇刘文义
  • 1篇高锦曦
  • 1篇陈文胜
  • 1篇陈长敬

传媒

  • 3篇地震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应用数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技纵览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深度地震观测记录特征分析
<正>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海长期观测站位于江苏省东海县西南(东经118°40''''22',北纬34°24''''21'),比邻郯庐断裂带。长观站依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取得的5000m深井的,旨在利用地面-...
曾祥芝皮金云杨文采
文献传递
中国井下地震观测研究回顾与展望——从井下到东海深井垂直地震台阵
2024年
目前我国约有数百个井下地震观测台。井下观测可以避免地表噪声干扰和场地效应,填补在高噪声区域获取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空白。增加井下观测台站可以弥补地表观测能力的不足,使观测台站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也为地震学观测研究开辟新途径。井下台网观测波形有利于准确测定地震参数,建立高精度波速模型,探索地震成因,从而推动地震预报工作。唐山强震就发生在低速体与高速体之间,文安地震前波速出现了可信的地震前兆性降低异常。井下地震仪可观测到地表反射波,对研究地壳精细结构和资源评估均有重要意义。井下观测到的震级、矩震级以及拐角频率均小于地面台站观测结果。江苏东海大陆深井垂直地震台阵井下波形的平均信噪比为70 dB以上,在高噪声背景区可获得高保真度的地震波形,也为研究震源提供更直接的约束条件,有利于高可信度的震源理论研究,以及地震波传播的非线性效应和场地效应的研究,进而提高强地面运动预测的精确度。井下与地面观测的震级差异可能与上层介质的波形非线性增幅效应及波的频率有关,它们拐角频率差异可能与上层介质对不同频率波分量的影响有关。这些差异的成因也具有多重复杂性,有待于深入地科学研究和探索。我国近期将建设更多井下地震观测台站,井下观测网和垂直地震台阵观测研究是创新未来地球物理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徐纪人徐纪人曾祥芝李海兵赵志新
关键词:地震学低噪声震源
基于地倾斜数据的九寨沟Ms7.0地震旋转运动场构建被引量:7
2019年
过去几十年由于对地面旋转运动认识的不足以及直接测量旋转分量存在实际困难,所以一直忽视了地震旋转分量的观测和研究.目前国内尚缺乏地震旋转量直接测量的工作,文章尝试讨论从地倾斜资料中获得地震旋转量的可能性.基于均匀全空间弹性波场的位移公式,推导了剪切位错源在水平面产生的旋转运动场,对比分析了三分量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近、中、远场的特征.并根据自由表面旋转量与倾斜量的对应关系,获得了间接构建分层半空间中旋转运动场的方法.最后计算出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产生的理论旋转运动场,结果表明九寨沟Ms7.0地震产生的旋转运动场集中在震中附近约150km范围内,主要分布在近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区域.自由边界的存在对整个地震旋转运动场有衰减作用,特别是在旋转分量的能量优势方向衰减剧烈.通过实际地倾斜数据与理论旋转运动场的对比,发现特别是在远场区域,实际资料与理论计算结果的趋势性基本一致.表明了可以尝试从地倾斜资料中获得地震旋转运动水平分量,为完整描述地下介质的运动特征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周聪曾祥芝王庆良刘文义汪翠枝
关键词:地倾斜走滑断层
基于变系数声波方程的地震深度偏移被引量:1
2020年
理论分析表明,常系数声波方程与变系数声波方程之间有根本性的区别,变系数声波方程中波场的作用算子属于拟微分算子.地震学的理论应该建立在变系数声波方程的基础上,才更加准确.但是,变系数声波方程理论需要通过实际资料应用来检验.本文基于变系数声波方程上下行波分离与深度偏移方程降阶方法,导出二维和三维波速不均匀介质中的一种地震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在理论上应该有更高的精度,理论模型的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利用塔里木盆地的实际资料的试验表明,基于变系数声波方程的深度偏移算法,不仅理论上是正确的,和一般声波方程的偏移算法相比,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细节,取得更加准确可靠的结果.实际资料试验证实了变系数波动方程的拟微分算子理论在地震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曾祥芝曾祥芝
关键词:拟微分算子地震勘探地震偏移
深井地球物理观测与东海深井长期观测的最新进展
深井地震与地球物理观测是21世纪的一项崭新的高科技项目.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是我国开展深井地震学观测研究迈出的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地球物理学界开始从地面观测向地下深井发展,前苏联等国相继进行了不同深度的科...
徐纪人赵志新曾祥芝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球物理观测地震波形
文献传递
重力异常方向导数的刻痕分析方法及在江西省地热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江西省已知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剩余重力低异常区和梯度带上,剩余重力低异常区主要反映了地下中酸性岩体,而梯度带主要反映了岩体的边缘和断裂构造,这些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地热水成因及导水储水结构机理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文基于江西省重力异常数据,利用剩余重力异常刻痕分析的边界系数识别线性构造,提取的断裂构造与地质图上的主构造基本吻合,呈现北东向主构造背景特征.为了特定识别北西向微弱断裂构造,本文提出基于剩余重力异常方向导数的刻痕分析方法,利用其脊形系数识别线性构造,提取特定方向上构造信息,并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江西省处于北东向大断裂构造背景下,北西向断裂构造在地热资源的形成机理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基于该技术方法,可靠地提取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根据已知地热点的分布特征,圈定多处北东、北西向两组构造交汇位置,结合构造交叉型蓄水空间理论,为微弱构造的识别以及后续地热靶区的确定提供了地球物理的依据.
刘盼刘圣博刘圣博曾祥芝
深井气氡异常对地震活动的响应统计分析
大量研究表明,断裂带附近观测到的氡异常常常与地壳活动有关。但实际观测表明,这种关系并不明确。本文基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长期观测站2015~2019的深井气氡观测数据,提出了通过分析震后气氡异常概率密度分布变...
曾祥芝张平川皮金云
关键词:氡异常气氡观测统计分析
文献传递
使用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音成像技术研究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结构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松潘-甘孜造山带主体由5个东西向的弧形逆冲-滑脱叠置岩片组成(摩天岭、马尔康、丹巴、雅江和木里),西部的马尔康和雅江岩片是三叠纪为主的被动陆缘石楔岩片,而摩天岭、丹巴和木里岩片是新元古界变质基地叠置在扬...
瞿辰于常青曾祥芝
关键词: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结构成像技术
利用深度自编码算法的地震脉冲信号检测方法被引量:5
2020年
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前,一些测震和形变台站记录到了低频脉冲信号。为了进一步分析和判别这类脉冲信号的真实性,提出了基于深度自编码算法的地震脉冲信号检测方法。以汶川地震为例,首先收集四川省49个台站震前9天的波形数据作为样本集,采用连续小波变换获得波形数据的时频谱,然后利用深度自编码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训练,并应用于地震脉冲异常信号的自动识别。测试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深度自编码网络模型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对新数据的识别准确度在93%以上。最后初步统计了汶川地震前1个月四川省出现的疑似脉冲异常的空间分布,从断层慢滑移运动的角度给出了一种可能解释。
周聪曾祥芝袁静李兴泉王庆良陈文胜
关键词:连续小波变换异常信号汶川地震
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仪器设置与观测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是我国开展深井地震学观测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地面干扰,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项目组开展的深井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研究项目在4000m深井的不同深度处设置了多种观测仪器(Chavarria et al,2003),
徐纪人赵志新曾祥芝皮金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