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彭
- 作品数:192 被引量:231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147)Pm内污染诱导小鼠嗜多染红细胞突变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为探讨低剂量钷- 147 (147 Pm) 对小鼠的内污染效应, 应用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观察了低剂量147Pm 内污染小鼠能否改变相继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引起的染色体损伤效应。结果显示, 18-5 kBq/g体重的单纯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可引进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多,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01) 。然而,预先应用0-37 , 3-7 和37 Bq/g 体重的147 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 3 天后应用相同的高剂量147 Pm(18-5 kBq/g 体重) 内污染机体, 骨髓和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明显减少, 与单纯高剂量147Pm 内污染实验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1 或P< 0-001) ; 并且0-37 ~3-7 Bq/g 体重147Pm 内污染预处理组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0-37 Bq/g 体重147Pm 内污染预处理组的血液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表明, 低剂量147Pm 内污染预处理动物, 可诱导红细胞系统的放射适应性反应,使红细胞系统对相继高剂量147Pm
- 杨占山杨淑琴朱寿彭
- 关键词:微核率钷147
- 浓缩铀脑内照射对新生大鼠脑发育的生化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为研究浓缩铀对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影响 ,给新生大鼠侧脑室内注射不同剂量的浓缩铀 2 μl (分别含2 3 5U 0、1、5和 10 μg)后 ,观察其对早期体格生长、行为发育的影响。以放射自显影示踪术观察脑内放射性核素行径定位 ,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内皮素 (ET)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放射性核素行径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在细胞浆和细胞间隙中亦有呈现 ;新生大鼠出现生长延迟及神经行为异常 ;随着浓缩铀剂量的增加 ,大鼠的小脑、皮质、海马、间脑中SOD、ET的含量有变化 ,小剂量组SOD和ET增升 ,而大剂量组却呈明显的抑制。结果提示 ,从生物化学角度表明 ,在新生大鼠中α辐射体浓缩铀对发育脑的损伤具有神经细胞的敏感性、易脆性和代偿性特征。
- 古桂雄朱寿彭王六一杨淑琴朱玲俐
- 关键词:浓缩铀脑损伤内皮素
- 放射损伤病人的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 2000年
-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的发展 ,以及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核战争条件下急性放射病病人以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中意外核事故受害者的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造血干 /祖细胞移植 ,是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 张占英朱寿彭
- 内照射浓缩铀的睾丸辐射剂量估算与生殖毒性研究
- 1995年
- 研究了机体内污染不同剂量浓缩铀时的辐射剂量贡献诱发胎体显性致死突变和显性骨骼畸形效应,观察表明,当在BALB/C纯品系雄性小白鼠睾丸内摄入0.4~60μg浓缩铀后与雌鼠交配至受孕的平均28天中,睾丸受到的辐射剂量为9.14×10-5~1.38×10-2GY的铀α粒子辐照;随着机体睾丸中摄入浓缩铀剂量的增加,可见孕鼠的活胎数下降,胚胎死亡率和显性骨骼畸形率增高。并且观察到胎体的显性骨骼畸形率(B)与睾丸中浓缩铀摄入量(I)之间呈正相关:B=28.84+0.84I。
- 朱寿彭伦明跃杨淑琴
- 关键词:内照射浓缩铀睾丸生殖毒性
- 槲皮素的抗肿瘤作用与相关基因的调控被引量:4
- 1996年
- 本文主要综述了槲皮素抗肿瘤作用与相关基因调控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槲皮素对相关基因的调控机理,指出对新的抗癌剂槲皮素的研究。
- 肖东顾振纶朱寿彭
- 关键词:槲皮素抗肿瘤基因药理学
- 浓缩铀诱发免疫细胞的放射免疫毒理效应
- 1994年
- 我们研究了浓缩铀内污染机体时诱发中枢和外周免疫细胞的免疫毒理效应。结果表明:(1)浓缩铀可抑制中枢免疫器官的胸腺细胞和骨髓细胞对3H-TdR的自发掺入,尤其是对胸腺细胞的抑制更严重;(2)浓缩铀可阻抑外周免疫器官脾脏T、8淋巴细胞的增殖,且B淋巴细胞的受抑程度大于T淋巴细胞;(3)浓缩铀可使脾脏淋巴细胞IL-1的生成抑制,而使得IL-2的消耗减少。
- 朱寿彭赖冠华王六一
- 关键词:免疫细胞
- α辐射体诱发发育脑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
- 2001年
- 目的 研究α辐射体诱发发育脑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 新生大鼠侧脑室注射 2 μl浓缩铀溶液后 ,多方位地观察不同浓度的2 35U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放射自显影示踪术观察脑内放射性核素行径定位。结果 新生大鼠脑注入浓缩铀后 ,放射性核素行径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 ,在细胞浆和细胞间隙中亦有呈现 ,是发育脑损伤的基础。并可导致新生大鼠体质量和脑质量的增长减低 ,以及神经行为的延迟。结论 α辐射体浓缩铀的脑内照射可诱发新生大鼠发育脑损伤。
- 古桂雄朱寿彭王六一杨淑琴朱玲俐
- 关键词:新生大鼠脑损伤
- 从整体水平到亚细胞水平的放射自显影示踪学研究
- 朱寿彭付强汪源长夏芬韩晓枫管宏庚
- 本研究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放射自显影示踪原理,放射自显影示踪量与曝光,放射自显影示踪的设计,放射自显影示踪的特点与分辨力,放射自显影示踪的本底与灵敏度,宏观放射自显影示踪,微观放射自显影示踪,以及亚微观放射自显影示踪等,通过...
- 关键词:
- 关键词:双标记荧光增敏
- 不同辐射体核素在生殖细胞滞留诱发放射遗传毒理效应研究
- 1990年
- 研究发现,^(147)P_m在睾丸内的滞留半减期长达10天,较难转移。而^(134)C_s的相滞留半减期只有5.2天。受^(147)P_m或^(134)C_s内污染时,均可诱发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且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而染色体型畸变的断片或易位则较少呈现。同时也观察到^(147)pm对初级精母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可产生染色体断片和易位,出现多价体。由于^(134)C_s在睾丸内的累积吸收剂量小于^(147)P_m,所以比较^(134)C_s所诱发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精子畸形等放射遗传毒理效应,亦明显低于^(147)P_m。
- 朱寿彭郑斯英王六一杨卫东
-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
- 放射性核素^(235)U诱发Molt-4细胞和Ana-1细胞凋亡被引量:5
- 1998年
- 对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诱发Molt-4和Ana-1细胞的死亡形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琼脂糖电泳、MTT和JAM实验对核素诱发的细胞死亡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放射性核素235U诱发的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且细胞凋亡的程度及DNA链断裂量与235U作用的时间和内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有关。结论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可诱发细胞凋亡。
- 付强张澜生朱寿彭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铀235MOLT-4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