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小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肉瘤
  • 3篇预后
  • 3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肉瘤
  • 2篇热灌注
  • 2篇肿瘤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滑膜肉瘤
  • 2篇灌注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疗法
  • 1篇预防使用抗菌...
  • 1篇预后分析
  • 1篇肢体
  • 1篇软组织肿瘤
  • 1篇食管

机构

  • 12篇甘肃省肿瘤医...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朱小军
  • 9篇宋建民
  • 8篇付来华
  • 8篇李晶
  • 7篇梁鹏
  • 6篇潘东升
  • 5篇王建澍
  • 4篇齐江华
  • 2篇张庆明
  • 2篇杨荣
  • 2篇卫玲
  • 1篇胡青烽
  • 1篇井小会
  • 1篇党彩凤
  • 1篇胡青峰
  • 1篇雷旭东
  • 1篇金育忠
  • 1篇王勇平

传媒

  • 3篇第八届中国肿...
  • 2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肢骨骼肌肌内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四肢骨骼肌肌内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肌肉内血管瘤28例,对上述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1∶1.33;年龄6个...
王建澍宋建民梁鹏李晶潘东升付来华朱小军齐江华李廷栋刘曌
关键词:血管瘤
22例滑膜肉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22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22例中,男性13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1.44∶1.年龄10岁~67岁,中位年龄36.2岁,50岁以上6...
王建澍宋建民梁鹏李晶潘东升付来华朱小军齐江华
关键词:滑膜肉瘤预后
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的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术在肢体恶性黑色素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肢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行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术,术后14~21d对有原发病灶的24例患者行原发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价肿瘤坏死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随访40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为6—113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全组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70.0%。灌注后,肿瘤平均缩小55.6%,术后病理学检查肿瘤坏死率为90%~100%者21例(87.5%),60%-89%者3例(12.5%)。结论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术是治疗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李晶王平朱小军宋金纲宋建民
关键词:黑色素瘤四肢热灌注药物疗法预后
风险分层法规范骨与软组织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为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的预防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骨与软组织科手术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Ⅰ类切口感染风险分层表,通过感染风险评估的方式实现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个体化使用,对高风险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规范使用,低风险患者少用或不用。结果:通过感染风险分层评估法,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74.10%下降至28.68%,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从4.23 d缩短至2.21 d,而术后感染率未出现上升。结论:通过感染风险分层评估的方式实现手术患者抗菌药的个体化使用,可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保证手术感染可控的情况下,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减少抗菌药滥用现象。
金育忠宋建民雷旭东梁鹏朱小军
关键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2例滑膜肉瘤临床分析
<正>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7年22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22例中,男性13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1.44∶1。年龄10岁~67岁,中位年龄36.2岁,50岁...
王建澍宋建民梁鹏李晶潘东升付来华朱小军齐江华
关键词:滑膜肉瘤病理机制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术辅助治疗软组织肉瘤的12例报告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术辅助治疗局部晚期肢体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 sarcoma,STS)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2例IIB期的肢体STS患者行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术。化疗后14~21天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并行病理学检查。术后11例行6周期表柔比星+异环磷酰胺( epirubicin+ifosfamide,AI )方案的辅助化疗,1例行局部放射治疗。观察并记录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后肢体疼痛、肿胀程度、原发肿瘤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观察术后疗效、局部复发、转移、并发症及化疗毒性反应等情况。肿瘤坏死情况评价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破坏肿瘤的情况;生化检查观察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的变化;毒性反应评价采用Wieberdink分级标准。结果本组12例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后2天均出现患肢肿胀、皮温升高,化疗后7~10天达到高峰,化疗后10天肿胀逐渐消退、皮温逐渐下降,化疗后2周原发病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瘤缩小、皮肤移动性增大、患肢周径缩小。化疗后3天,患者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4倍,未见肾功能异常变化。肿瘤坏死率≤60%者2例(16.66%),~90%者5例(41.67%),~100%者5例(41.67%)。1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7.25±37.71)个月。1例达完全缓解( complete response,CR ),5例达部分缓解( partial response ,PR ),总缓解[ overall response,OR ( CR+PR )]率为50%。5例转移,2例局部复发并截肢,总局部复发率( local recurrence,LR )16.66%,总保肢率( limb salvage,LS )83.34%。1例跟腱挛缩者行跟腱延长术,恢复良好。1例肌间静脉血栓,给予溶栓治疗后治愈。Wieberdink毒性反应分级为I、II、III级,未见IV、V级毒性反应发生。结论术前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术辅助治疗肢体 STS 疗效满意,能明显杀灭肿瘤组织、降低�
朱小军宋建民李晶付来华胡青烽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肉瘤热灌注
腹壁及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腹壁及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5年~2010年对12例腹壁及髂腹股沟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全层缺损的患者7例,肌层缺损的患者9例,缺损范围10cm×7cm~15cm×12cm。肌层缺损采用聚丙烯人工补片修复5例,用阔筋膜修复腹壁肌层缺损4例,皮肤缺损转移皮瓣修复7例。结果: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2例患者二次手术转移皮瓣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3次手术后愈合,1例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补片修复下腹壁缺损,由于补片紧贴血管,术后合并感染,血管破裂大出血,反复多次手术,患者死于大出血。获随访1~5年患者,无肿瘤复发,无腹壁切口疝、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壁及髂腹股沟肿瘤切除后可根据患者组织缺损的大小以及术者的修复技术选择修复方式,其中关键是维持腹壁的张力,防止腹壁疝的产生。
梁鹏党彩凤付来华潘东升朱小军
关键词:腹壁缺损外科手术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Bub1、p53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中Bub1、p53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40例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根据组织摄取部位不同分为癌旁组和癌中组。观察治疗前后癌旁组和癌中组的Bub1、p53的含量。结果:癌中组的Bub1均增高,p53均降低,接近癌旁组。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临床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升高Bub1、降低p53含量进行调节,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卫玲干丽敏朱小军张庆明杨荣
关键词: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BUB1P53
食管癌术后肢体转移1例报告
<正>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多见。本病是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食管癌高死亡率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死亡率为14.59/10万。其自然病程(从早期癌到死亡...
潘东升宋建民梁鹏李晶付来华王建澍朱小军齐江华
文献传递
骨肉瘤基因治疗新进展
2011年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骨肉瘤基因治疗的一些新进展,详细全面的阐述了基因治疗的多种方法,介绍了多个骨肉瘤基因治疗的试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提出了基因治疗已经成为骨肉瘤治疗中新型的、不可取代以及有良好前景治疗方式的新观念。
潘东升宋建民梁鹏李晶王勇平付来华王建澍朱小军
关键词:骨肉瘤基因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