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必凤

作品数:97 被引量:708H指数:14
供职机构: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韶关市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27篇生物学
  • 15篇医药卫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杆菌
  • 12篇嗜血杆菌
  • 11篇基因
  • 11篇副猪嗜血杆菌
  • 9篇蛋白
  • 7篇水稻
  • 7篇外膜蛋白
  • 7篇甘薯
  • 7篇RAPD
  • 7篇纯化
  • 6篇多杀性
  • 6篇多杀性巴氏杆...
  • 6篇基因组
  • 6篇巴氏杆菌
  • 5篇毒力
  • 5篇多糖
  • 5篇营养
  • 5篇酵母
  • 5篇发酵
  • 5篇分子

机构

  • 72篇韶关学院
  • 53篇南昌大学
  • 4篇江西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景德镇陶瓷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韶关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昌理工学院

作者

  • 96篇朱必凤
  • 43篇彭凌
  • 30篇刘主
  • 22篇杨旭夫
  • 11篇刘安玲
  • 8篇廖朝晖
  • 8篇刘博婷
  • 7篇马海燕
  • 7篇韦昭玉
  • 6篇吴成钢
  • 6篇高建林
  • 5篇邹佩贞
  • 4篇陈德学
  • 3篇赵发清
  • 3篇罗莉菲
  • 3篇刘盈盈
  • 3篇薛喜文
  • 2篇阙生全
  • 2篇邓少平
  • 2篇邓少平

传媒

  • 22篇韶关学院学报
  • 14篇南昌大学学报...
  • 5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江西大学学报...
  • 4篇食品与生物技...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兽医导刊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生物技术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中国酿造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14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6篇1996
  • 3篇1995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肉质果、肉质叶基本营养成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种类,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油茶肉质果、肉质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并与12种常见热带、亚热带水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油茶肉质果、肉质叶富含糖、酸、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其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一些常见水果。油茶肉质果、肉质叶的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TAA)的37%和35%,其蛋白营养价值要优于12种水果。因此,油茶肉质果、肉质叶的营养价值优于一些常见水果,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优质水果。
彭凌朱必凤
关键词:营养成分
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类的一种共患性病原,可以在同种和不同种的动物间传播,并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原成分进行概述。
谢波朱必凤杨旭夫
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抗原
酱油多菌种液态前发酵条件及其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采用米曲霉、黑曲霉、香菇菌等多菌种液态发酵酱油研究了液态条件下三种菌的酶系组成、产酶条件及特点以及蛋白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菌在酶系组成上有取长补短的效果,可以明显促进氨基酸的生成,改善酱油风味。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液态中酸性蛋白酶最适pH为2;6;中性蛋白酶pH6.9;碱性蛋白酶pH9.8.酶作用温度在35~45℃范围内,酶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马海燕朱必凤朱学春
关键词:酱油多菌种液态发酵动力学
全文增补中
对除草剂敏感致死水稻bel基因的RAPD和SCAR分子标记被引量:9
2006年
以8077s与抗感的籼稻品种丰35亲本及杂交后自交所得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群分法(Bulked SegregantAnalysis,BSA),从210个10mer随机引物,找到2个水稻苯达松敏感池和抗感池之间表现多态性的特异引物———S20和S316,分别产生的标记片段为S20-440和S316-590。它们与bel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2.13 cM和7.97 cM。对RAPD扩增标记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合成两对特异性的SCAR引物,包含原有的RAPD序列。SC01引物在敏感单株中扩增出1条423 bp带;SC02引物在敏感单株中扩增出1条606 bp带,它们的SCAR标记与bel基因的连锁距离为10.66 cM和7.04 cM。应用SCAR标记对水稻恢复系进行了辅助选育。
朱必凤朱友林吴成钢廖朝晖黎书伟刘主彭凌郭克婷刘安玲
关键词: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RAPD标记
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表型分析
2011年
为了揭示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与毒力的关系,采用SDS-PAGE测定了82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细胞外膜蛋白(OMP),比较了不同临床背景分离株的OMP表型差异,根据外膜蛋白的电泳迁移率Rf值和蛋白含量对OMP与毒力菌株的相关性和PAGE分型进行了聚类分析。图谱表型分析结果表明,82个分离株分成以分子量36~40KD为特征的Ⅰ型和以42~45KD为特征的Ⅱ型2种类型,约34%患病猪分离株属于PAGEⅠ型,只有约9%健康猪分离株属于PAGEⅠ型。Rf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外膜蛋白分为3种类型,PAGEⅠ、PAGEⅡ和PAGEⅢ型。图谱蛋白含量聚类分析显示5个PAGE型。结果提示,36~40KD蛋白与菌株的毒力相关。
朱必凤杨旭夫彭凌韦昭玉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毒力菌株聚类分析
有机溶剂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水解植物油脂的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研究了在有机溶剂中固定化脂肪酶对樟核油、棕榈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考察了有机溶剂/水、固定化酶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水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7℃时,水解樟核油的最佳条件是有机溶剂/水98%、固定化酶量002g/g油、反应时间6h,而水解棕榈油的最佳条件是温度35℃、有机溶剂/水95%、固定化酶量002g/g油、反应时间4h。
朱必凤刘安玲罗莉菲
关键词:有机溶剂固定化脂肪酶水解反应植物油脂
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开发价值及食用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研究了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性。成熟的肉质果(叶)各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水分91.36%(91.58%)、蛋白质7.81%(6.56%)、脂肪3.7%(2.90%)、还原糖30.41%(21.83%)、总糖37.23%(29.28%)、茶皂素2.44%(1.46%)、灰分3.45%(4.55%)、酸度0.35%(0.46%)。测定的矿物元素中,肉质叶、果的钙含量分别为411.3 mg3、59 mg;锰的含量分别为31.35 mg和33.06 mg;含有16种氨基酸;所测的6种维生素中,维生素C和叶酸含量较高。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样品为无毒野生果。微核试验和致畸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小鼠精子致畸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明显。该野生果基本无毒、无致突变物质,证明油茶肉质果、肉质叶是一种食用安全的野生果和食品资源。
朱必凤彭凌罗莉菲刘静华何秋东
关键词:油茶营养成分微核试验致畸试验
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8
2001年
本文对近年来金属硫蛋白的结构、特性和功能及其分子生物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讨论了金属硫蛋白与医学的关系 ,提出了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
刘安玲朱必凤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分子生物学
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褐变的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发生及防止措施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褐化发生程度与培养温度、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无机盐含量等因素有关;较高的培养温度、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无机盐、较高浓度的激素及木质化程度高的外植体都会促进褐化的发生;培养基中加入吸附剂能有效地抑制褐化的发生.
阙生全彭凌朱必凤钟德华
关键词:吸附剂褐化
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2009年
采用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冷冻干燥和SephadexG-100层析等方法,获得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粗酶及纯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菇中谷氨酰胺转氨酶粗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温度稳定范围在50℃以下,最适pH为6.0,pH稳定范围在5.0~7.0,Na+、Ca2+等离子对该酶的活性影响甚微,为非Ca2+依赖性酶;纯酶的最适温度为40℃,以Nα-CBZ-Gln-Gly为底物时香菇谷氨酰胺转氨酶的Vmax为0.020mg(/mL·min),Km为1.520g/L。
邹佩贞朱必凤张钟兰钟水明
关键词:谷氨酰胺转氨酶酶学性质香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