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昀

作品数:32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入路
  • 11篇动脉瘤
  • 11篇手术
  • 9篇外侧入路
  • 9篇侧入路
  • 8篇动脉
  • 7篇颅内
  • 5篇切除
  • 5篇外科
  • 5篇显微手术
  • 5篇显微外科
  • 5篇颅咽管瘤
  • 4篇血管
  • 4篇手术治疗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4篇脑膜
  • 4篇夹闭
  • 4篇出血
  • 3篇血管痉挛

机构

  • 32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太仓市中医医...

作者

  • 32篇朱昀
  • 24篇王中
  • 14篇孙晓欧
  • 11篇周岱
  • 10篇陈罡
  • 8篇马超
  • 8篇尤万春
  • 6篇孙春明
  • 6篇王中
  • 6篇卞杰勇
  • 5篇虞正权
  • 4篇崔岗
  • 4篇周鹏
  • 4篇周幽心
  • 4篇王伟
  • 3篇朱巍巍
  • 3篇吴江
  • 3篇张世明
  • 3篇张健
  • 2篇孙青

传媒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5篇临床神经外科...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江苏省第十八...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内动脉上间隙入路治疗高位基底动脉分叉及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动脉瘤
目的:探讨高位基底动脉分叉及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动脉瘤治疗的新手术入路.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8例高位基底动脉分叉及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动脉瘤,
王中周岱孙晓欧陈罡周鹏吴喻吴江朱昀邵忠孙春明
辛伐他汀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内微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内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2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用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安慰剂组、辛伐他汀组,经大鼠自体尾动脉(股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池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腹腔注射辛伐他汀,注射剂量20mg·kg-1·d-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7d后处死大鼠,并取脑组织标本,HE染色测定微血凝块,通过免疫染色测定纤维蛋白(原)测定微血栓形成。结果对照组脑组织中,微血栓形成为每个视野(1±1)个,SAH组和安慰剂组中分别为(25±5)个和(24±4)个,辛伐他汀组为(5±2)个。和对照组相比SAH组微血栓数显著增多(P〈0.01),和安慰剂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微血栓数明显减少(P〈0.01),SAH组和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大鼠视交叉池注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能够减轻脑皮质内的微血栓的形成。
朱昀陈罡王中
关键词:辛伐他汀蛛网膜下腔出血
鼻咽癌脑转移伴放射性脑坏死1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报道1例鼻咽癌脑转移伴放射性脑坏死病例,探讨鼻咽癌脑转移与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方式,总结放射性脑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鼻咽癌脑转移伴放射性脑坏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患者鼻咽癌放化疗术后6年余,以左侧头部胀痛伴头晕起病。术前诊断为"双侧颞叶占位:转移癌?放射性脑坏死?鼻咽癌,缺铁性贫血"。头颅MRI提示双侧颞叶占位。对比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左侧新发灶进展迅速,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明显强化,考虑鼻咽癌脑转移,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故施行"左颞叶占位切除术"。术后头颅MRI显示左侧侧脑室受压较前明显好转,左颞叶水肿带消失。磁共振波谱显示右侧颞叶病变区脂质峰增高,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和胆碱峰降低。患者术后恢复可,查体无异常,生活能自理。结论鼻咽癌脑转移伴放射性脑坏死临床少见,结合多种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对二者进行鉴别有助于妥善选择治疗方式,改善患者预后。
孙越王紫兰陈周青马超朱昀王中
关键词:放射性脑坏死
幕上脑肿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颅内幕上脑肿瘤切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幕上脑肿瘤切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呕吐,其中2例患者表现进行性意识障碍。CT检查发现远隔性小脑出血发生于双侧2例,单侧1例。1例患者行后颅窝去骨瓣减压术,1例患者行小脑血肿清除术+幕上/后颅窝去骨瓣减压术,1例患者采用对症治疗后出血完全吸收。1例患者术后10 d死亡;另外2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者1例,3分1例。结论头痛、呕吐及进行性意识障碍是幕上脑肿瘤切除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常见临床表现,术后早期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的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病残率,改善预后。术中及术后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急剧改变可能是其发生的机制。
马超朱昀杨博宇王中
关键词:小脑出血并发症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8月—2018年8月,经翼点入路47例(翼点组)及经眶上外侧入路29例(眶外组)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肿瘤的性质、大小、部位、有无钙化进行比较。手术中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肿瘤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1周评价患者术前相关症状的改善状况,并进行手术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比较。术后2周时评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结果眶外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显著高于翼点组(P=0.002),术后视力视野改善(P<0.001)及KPS评分(P=0.002)和GOS评分(P=0.002)均显著优于翼点组;并且术后视力损害和尿崩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翼点组(P<0.001,P=0.001)。结论眶上外侧入路能够显著提高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率,改善神经损害症状,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季骋远王中朱昀王伟孙晓欧
关键词:翼点入路颅咽管瘤手术切除
NF-κB、ICAM-1在实验性SAH后基底动脉壁上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新西兰家兔经枕大池二次注血制成SAH动物模型。在各相应时间点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HE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兔基底动脉管壁形态以及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在管壁上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在SAH后第3天基底动脉血管腔已开始狭窄,第7天达到高峰,之后狭窄渐减轻,14d时基本接近正常。SAH后3d NF-κB表达增加,5~7d表达持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后开始下降;ICAM-1表达变化趋势与NF-κB相似,但在表达高峰时相上稍迟于后者。结论NF-κB、ICAM-1在血管壁上的表达变化与CVS的发生时相密切相关,提示由其参与介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可能在CV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健王中周岱孙晓欧卞杰勇朱昀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KAPPAB细胞间粘附因子-1脑血管痉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后循环动脉瘤七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临床症状、Hunt-Hess分级量表,及影像学资料如动脉瘤部位、大小以及瘤颈宽度。术前使用Mimics 21.0医学影像控制系统三维重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模拟眶上外侧入路开颅,测量动脉瘤两侧大脑后动脉分叉角度、动脉瘤直径以及动脉瘤颈与后床突的距离。术后即刻行CT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估动脉瘤是否完全夹闭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GOS评分1~3分为预后较差,4~5分为预后较好;影像随访采用门诊复查CTA,明确动脉瘤是否夹闭完全或复发。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5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小脑上动脉瘤1例,动脉瘤均高于后床突。所有患者动脉瘤经眶上外侧入路完全夹闭。术后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肌力下降4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脑梗死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GOS评分4~5分5例(预后较好),GOS评分3分2例(预后较差);门诊CTA复查均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无复发。结论后循环动脉瘤手术复杂且并发症多,眶上外侧入路作为一种改良入路可尝试用来夹闭破裂及未破裂后循环动脉瘤,可能适用于高于后床突、Hunt-HessⅠ~Ⅲ级且位于鞍后的动脉瘤。
仇尤佳王紫兰陈周青顾枫谈心王世鑫王伟朱昀王中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底动脉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术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经显微手术夹闭的ACo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收集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动脉瘤分型、GOS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297例;术后再次出血6例,予二次手术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19例(6.3%)。GOS评分5分221例,4分43例,3分30例,1分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Ⅳ~Ⅴ级)、改良Fisher分级(Ⅳ级)、合并脑内血肿以及高龄(>65岁)是手术夹闭ACoA动脉瘤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ACoA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预后受到病人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合并脑内血肿以及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
陆晓诚朱昀刘建刚吴江陈罡孙晓欧虞正权王中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入路翼点入路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进展情况。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采用翼点入路者5例、颞下经天幕入路10例、Kawase入路10例、乙状窦后入路22例、联合入路4例。术后随访中位时间30个月。肿瘤与脑干粘连、术前MRI T_(2)WI显示瘤周水肿及入院KPS评分≤80分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5);不同手术入路及肿瘤切除程度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岩斜区脑膜瘤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肿瘤与脑干粘连及瘤周水肿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
王紫兰陈周青顾枫杨兴宇葛祎马超尤万春蔡湛朱昀王中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并发症
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的治疗
2020年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或保守治疗。结果听神经瘤均达全切除;肿瘤切除后脑室缩小10例,肿瘤切除加脑积水手术后脑室缩小5例,随访期间脑室缩小3例,脑室无明显缩小3例。听神经瘤切除后出现颅内血肿2例,均行急诊脑血肿清除术。结论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应优先治疗听神经瘤,当影响肿瘤切除时先行处理脑积水;根据病人术后症状谨慎选择脑积水手术治疗;脑积水分流手术前需要排除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涉及脑脊液操作时注意缓慢及梯度降压。
卜计源陈周青朱昀陈罡王中
关键词:听神经瘤脑积水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膜分流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