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键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3篇食管反流
  • 3篇食管反流病
  • 3篇胃食管
  • 3篇胃食管反流
  • 3篇胃食管反流病
  • 3篇流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反流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血清铁
  • 2篇血清铁蛋白
  • 2篇血色病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血色病
  • 2篇诊治
  • 2篇铁蛋白

机构

  • 7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朱键
  • 7篇周力
  • 2篇陈晓琴
  • 2篇吕锐
  • 1篇保铭
  • 1篇苏天兰
  • 1篇王岚
  • 1篇郑州云
  • 1篇张永宏
  • 1篇陈玉梅
  • 1篇陈治
  • 1篇郑罡
  • 1篇谭玉洁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2007年贵...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贵阳兰州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了解贵阳兰州两城市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 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疾病间关系. 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1 388例儿童进行血清抗Hp- IgG、抗Hp-IgM检测. 结果:(1)IgG及IgM总阳性率分别为:44.0%和26.2%.其中贵阳地区IgG及IgM阳性率分别为:40.7%和25.0%.而兰州地区分别为:52.3%和29.0%.(2)两地区儿童Ig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1).贵阳地区与兰州地区儿童在6,10岁儿童IgG阳性率有差异(P<0.05);有消化道症状儿童与体检健康组儿童IgM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4)两地区男女儿童及各民族间儿童IgG及IgM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1)贵阳,兰州两地区儿童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兰州地区Hp感染高于贵阳地区;兰州地区儿童3-6岁年龄段Hp感染明显高于贵阳地区同年龄组段Hp感染.(2)有消化道症状,荨麻疹,贫血儿童与Hp感染有关.(3)男女儿童Hp感染无显著差异.在儿童中民族间Hp 感染无显著差异.
朱键周力陈晓琴谭玉洁陈玉梅李淑惠张华保铭
关键词:儿童流行病学幽门螺杆菌感染
贵州省安顺地区人群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贵州省安顺地区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患病.方法:2006-07/2006-12采用中文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应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安顺地区人群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面试,所得资料均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用SPSS14.0软件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等.结果:被调查者共1692例(男836例,女856例),应答率96.2%;年龄10-87(平均年龄42.2±15.3)岁.按RDQ评分(≥12)定义,安顺地区人群GERD的患病率为6.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GERD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结论:贵州省安顺地区人群中GERD患病率明显高于广东省社区人群GERD患病率,也高于北京,上海两地GERD患病率.
朱键周力王岚吕锐郑州云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分析
遗传性血色病诊治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报道2003~2006年发现的3例原发性血色病患者,3例均为男性,有典型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肝肿大;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分别为1414.7μg/L、902μg/L、1063.4μg/L。2例有心功能衰竭,性功能减低。3例均行腹部CT检查,肝脏CT值均明显增强。例1行去铁铵及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铁蛋白由1414.7μg降为245μg/L,例2死于心功能衰竭,例3行放血治疗血清铁蛋白由1063.4μg/L降为556.0μg/L。
朱键周力
关键词:原发性血色病血清铁蛋白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价值。方法:对490例消化内科门诊患者进行GerdQ问卷调查,内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RE)或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试验有效为GERD的诊断标准,并与GerdQ分值进行比较,计算各分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得出诊断GERD的最佳临界值。结果:GERD患者85例,其中60例GerdQ分值≥8,且取临界值为8分时,敏感度为70.59%,特异度为87.50%,GERD诊断阳性符合率80.00%,阴性符合率为35.00%。结论:GerdQ量表是诊断GERD简单、易行、有效且零成本的方法,值得推广。
陈治张永宏周力朱键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量表内窥镜
原发性血色病诊治及探讨(附3例报道)
报道我院于2003~2006年发现3例原发性血色病患者,3例均为男性,有典型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肝肿大,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分别为1414.7μg/L、902μg/L、1063.4μg/L。2例有心功能衰单竭,性功能减...
朱键周力
关键词:原发性血色病血清铁蛋白
文献传递
贵州省安顺地区门诊人群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摘要]
目的探讨贵州省安顺地区门诊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情况。方法自2006年7月至12月应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安顺地区门诊人群作为被调查者,采用中文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面试式。调查...
朱键周力吕锐郑罡苏天兰
关键词: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Wilson病37例诊断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诊断Wilson病(HLD)的临床特点,不同辅助检查的价值,提高HLD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按Sternlieb标准确诊的3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结果:①19例患者以肝功能损害为主;1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3例表现为血尿;2例以贫血为主;2例表现为关节疼痛。②3例有阳性家族史;31例血清铜蓝蛋白低于200mg/L,角膜Kayser-Fleischer环阳性率达89.19%;所有患者尿铜排泄均高于100μg/24h。③12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8例发现基底节,豆状核等异常低密度灶;8例行头颅MRI检查,5例显示基底节,豆状核等处异常信号。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是肝豆状核变性预后的关键。为了避免误诊,对诊断不清的具有肝功能损害,或神经系统症状,或血尿,贫血等症状的患者,检查角膜Kayser-Fleischer环,铜代谢,细致的询问家族史十分重要。必要时行头颅CT及MRI检查。
朱键周力陈晓琴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