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涛

作品数:98 被引量:22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哲学宗教
  • 31篇文学
  • 19篇艺术
  • 1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詹姆逊
  • 23篇文艺
  • 23篇美学
  • 13篇文学
  • 13篇访谈
  • 12篇主义
  • 12篇访谈录
  • 11篇文艺理论
  • 11篇马克思主义
  • 10篇代文
  • 7篇艺术
  • 7篇文论
  • 6篇当代美学
  • 6篇社会
  • 6篇文化
  • 6篇西方现代性
  • 6篇后现代
  • 5篇艺术理论
  • 5篇现代主义
  • 5篇美学概论

机构

  • 92篇中国艺术研究...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95篇李世涛
  • 2篇杜书瀛
  • 2篇李醒尘
  • 1篇毛崇杰
  • 1篇刘纲纪
  • 1篇张文勋
  • 1篇陈思和
  • 1篇刘宁
  • 1篇靳锐
  • 1篇缪俊杰
  • 1篇侯敏泽

传媒

  • 13篇艺术百家
  • 12篇甘肃社会科学
  • 6篇学习与探索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5篇河北学刊
  • 3篇云南艺术学院...
  • 3篇河南大学学报...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深圳大学学报...
  • 3篇阴山学刊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云梦学刊
  • 2篇新疆艺术学院...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文艺争鸣

年份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第三世界文学(文化)理论及其在中国接受的反思被引量:5
2005年
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摈弃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文本。事实上,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文本的民族寓言性质、价值对美国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该理论的局限和原因是:划分标准的混乱、二元对立和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以及其难以克服的殖民心态。因此,中国应有的选择是:强化问题意识,立足我国特定的文学(文化)现状,把解决国内、国际文化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地建立起有利于我们自己发展的文学(文化)批评。
李世涛
关键词:詹姆逊中国文化民族寓言本质主义
文化研究的批判性视角——詹姆逊视野中的“文化研究”
2007年
詹姆逊从学科发展趋势、政治倾向和现实关怀等方面肯定了文化研究,但又批判了其迷恋权力分析、学院政治、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等局限。他希望文化研究重建其问题意识,以其批判性和敏感性更有效地介入现实,并获得学科上的发展。文化研究传入我国,为我国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詹姆逊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文化研究的良性发展。
李世涛
关键词: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权力分析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身份问题
2018年
在当代西方理论家中,弗里德里克 詹姆逊的身份是比较复杂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他的研究属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在判断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身份问题上,却出现了种种分歧,这里举出几类有代表性的例子。
李世涛
关键词:詹姆逊马克思主义身份理论家
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评价及其论争——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三
2005年
作为代表了中国当代美学重要成就之一的实践美学与新崛起的后实践美学,都受到了美学界的关注。应该注意的是,两派之外的许多学者也都非常关注这次论争,并对两派的观点及其论争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中立的立场容易使他们跳出局外,更客观、更超然地看待论争双方的得失。其中他们提供的思路———结合说、合理借鉴美学思想资源等———都很有针对性和价值。而克服其对立、缺陷,共同发展也是双方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论者认为,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对世界美学的贡献,尽管有时代和自身的局限,但仍有发展的余地;后实践美学确实指出了实践美学的弱点,在克服这些弱点上有一定的成绩,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认真正视。二者都应该面对复杂的审美现实,确立问题意识,吸收对方与其他各方面的长处,正视自己的弱点,把问题意识与学科发展结合起来,才可能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李世涛
漫谈朱光潜晚年和宗白华早期的美学研究
2010年
李醒尘李世涛
关键词:美学研究宗白华晚年教学工作
从瞬间中捕捉永恒——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思想被引量:1
2016年
波德莱尔较早地提出并运用了"现代性"概念,他强调了现实的瞬间的美的重要性,这一概念的实质是审美现代性;他区分了社会现代化和审美现代性,主张以后者对抗前者,从而促进了现代人精神的发展。他的现代性探索发现并肯定了"现代"的新的含义,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间意识,其有助于确立"现代"的身份、促进现代主体和现代审美主体的形成;他对审美现代性的发掘有助于重建遭受社会挤压的现代人的精神空间。波德莱尔立足于自由文人的批判立场,他的现代性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价值,但也应该正视其缺乏严密性等缺陷。
李世涛
关键词: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社会现代化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阶级性与共同人性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集中回顾了中国艺术理论在解放前、50与60年代和新时期对阶级性与共同人性之间关系的探讨,并把这些结论放到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独特的历史语境中予以分析,指出了其得失。论者认为,20世纪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影响到艺术理论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许多结论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为此,我们一定要区分历史的常态和特定时期所得出的不同结论,注意结合艺术的根本属性,科学而客观地评价这些命题的得失和具体的艺术现象。同时,也应该从辩证的角度,从二者对立和统一两方面来理解这些命题,以更好地服务于现在的艺术发展。
李世涛
关键词:艺术理论阶级性历史语境时代烙印艺术现象解放前
走向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现代性与文艺现代性被引量:2
2018年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现代性主要追求现代化,它面临清算历史、发展现实的双重任务,在吸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资源时产生了矛盾,由于没能协调好矛盾,致使许多领域出现了紧张、抵触、混乱。而且,学界对现代化抱着肤浅的、乐观的、盲目追逐的心态,对其阴暗面、潜在危机缺乏清醒的认识,还机械地把传统视为现代化的对立物。80年代的文艺现代性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代化进程,既与社会现代化一起追求相同的诉求,但又因其追求独立、超越而与现代性的某些资源发生矛盾,并在当时的不少讨论中表现出相应的矛盾和不适应性。
李世涛
关键词:西方现代文化
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的全国高校美学教师进修班
2017年
在中国当代(尤其是新时期)美学史上,全国高等院校美学进修班发挥了巨大的、独特的作用。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在新时期拨乱反正、知识荒芜、青黄不接的特殊历史时期,全国高等院校美学进修班在传承美学知识、培训高校美学教师、提高美学教师知识水平与修养、提升美学研究者的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世涛
关键词:美学
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诸问题——波德莱尔的艺术论被引量:1
2012年
波德莱尔较早地提出并运用了"现代性"概念,它强调了现实的瞬间的美的重要性,其实质是审美现代性,他的现代性理论反映了其美学思想,也是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美学理论主要强调审美主体与自然的应和、美的独立性、从丑恶中发掘美,希望追求现象背后的美及其表现的无限、永恒;他把对美的追求自觉地贯穿于艺术实践活动中,他的艺术论是其美学理论的展开、发展、补充和最终落脚点,他详细论述了现代艺术对艺术家、想象、灵感的要求;也为我们清理他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李世涛
关键词:艺术理论波德莱尔美论艺术论文化特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