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作品数:24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分析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3435例LC术后17例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发病率为0.49%,与手术时间、二氧化碳气腹、体位及年龄等有关。14例浅静脉血栓病例溶栓治疗,3例股深静脉经溶栓、取栓术治愈,抗凝治疗6个月,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LC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高危因素、二氧化碳气腹、体位及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疗和预防。 李云 郭晓华 沈世强 王志刚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静脉血栓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4月间427例连续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实施,均在肝门阻断下进行(肝门阻断15 min/间断5 min)。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427例患者中,男362例,女65例,平均年龄(51.1±10.4)岁;肝细胞癌391例,胆管细胞癌31例,两者混合型5例;86.4%(369/427)患者有肝炎背景,54.8%(234/427)患者同时伴有肝硬化;≤3个肝段切除与≥4个肝段切除的患者分别为358例(83.8%)及69(16.2%)例。17例(4.0%)发生肝切除术后发生功能不全,其中10例表现为非胆道阻塞、胆汁漏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腹水及凝血时间延长,1例患者因肝性脑病于术后21 d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血清前白蛋白〈170 g/L与术后肝功能不全有关(P=0.045,P=0.009),多因素分析证实血清前白蛋白〈170 g/L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HR=3.192,95%CI=1.185~8.601,P=0.022)。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是Child-Pugh A级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降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朱倩 李云 段睿 乔国梁 晏建军 严以群关键词: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功能不全 前白蛋白 各评分系统对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各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 AP 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的 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测值,结合中国胰腺炎诊治指南(2007)将患者分为轻症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组、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按照各评分系统的相应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Ranson、BISAP、CTSI 评分。按照APACHEⅡ≥8分、Ranson≥3分、BISAP≥2分、CTSI≥3分、CRP≥21.4 mg/L 的标准分别将患者区分为 MAP 组、SAP 组,ROC 曲线比较各评分系统对 AP 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156例 AP 患者,确诊为 SAP21例,另135例诊断为 MAP。APACHEⅡ≥8分、Ranson≥3分、BISAP≥2分、CTSI≥3分、CRP≥21.4 mg/L 预测 SAP 的 AUC 分别为0.78(95%CI:0.70~0.84),0.69(95%CI:0.62~0.76),0.74(95%CI:0.66~0.80),0.69(95% CI:0.61~0.76),0.68(95%CI:0.57~0.78),各评分系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评分系统对 SAP 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工作中,SAP 的早期预测应参考多种评价体系,临床获取及应用更为简便的单一实验室指标的参考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唐洁 李云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评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分为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的问题。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本研究针对LC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郑刚 李云关键词:LC 影响因素 胆管宽口径端端吻合术在胆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2013年 胆管损伤临床并不鲜见,开腹胆囊切除术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实际发生率远较报道的高。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和普及,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胆管吻合口发生缩窄性病理改变是术后必然事件,如处理不当,致残、致死率高。且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发现损伤的时间不同,伤后修复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设计的一种胆管宽口径端端吻合法即时修复22例胆管损伤,现报道如下。 李云 郑刚 唐杰 潘乐玉 王志刚 郭晓华 陈辉平 朱倩关键词:胆管损伤 胆囊切除术 端端吻合术 胆道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308例胆道疾病患者的胆汁并送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对病原菌耐药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8例患者的胆汁标本中病原菌培养阳性151例,培养阳性率49.03%,共培养出病原菌1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2株,占70.44%,革兰氏阳性菌45株,占28.30%,真菌2株,占1.26%。常见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均对部分临床常有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其中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如亚胺培南。46株大肠埃希菌和1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25株,检出率为39.68%,其中22例(88.00%)对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ESBLs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敏感。ESBLs的检出率与胆道手术史,反复感染以及术后感染等因素相关。结论胆道感染致病菌仍以肠道细菌为主,以往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正在逐渐降低抗菌活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ESBLs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作为复杂胆道感染一线用药。 王志刚 潘乐玉 徐金莲 郭德良 陈辉平 李云关键词:胆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恶性脑瘤缺失1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 观察人胆囊癌组织中恶性脑瘤缺失1(DMBT1)基因的表达.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2例人中晚期胆囊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DMBT1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组织中DMBT1蛋白表达.结果 91.7%(11/12)的胆囊癌组织中DMBT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而癌旁组织中83.3%(10/12)该基因表达上调和蛋白表达增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胆囊癌组织中DMBT1表达处于下调或缺失状态,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云 宋自芳关键词:胆囊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报道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浅静脉血栓14例经溶栓治疗、股深静脉血栓3例经溶栓、取栓术治疗均治愈。行抗凝治疗6个月。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与病人高危因素、CO2气腹、体位、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疗和预防。 郭晓华 李云 王志刚关键词:手术后期间 静脉血栓形成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61例分析 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161例胆管结石。结果 16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4~6 d痊愈。术后住院7~12 d,平均9 d。术后6~8周拔除T管,4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二期胆道镜取石成功。161随访1~17个月,平均6个月,B超或MRCP复查未发现肝外胆管狭窄,无黄疸、结石复发、胰腺炎等。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有效。 郭晓华 李守红 李云 王志刚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纤维胆道镜 肝门空肠Roux-y吻合左右肝管U形管引流治疗肝管损伤 2001年 陈辉平 黄文斌 李云关键词:胆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