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群
- 作品数:54 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MRI导向下立体定向开颅术被引量:18
- 1996年
- 本文报告74例CT、MRI导向切除脑内病灶。此术式具有定位准确、侵袭性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详细介绍了手术方式。认为对脑内小于3mm病灶,多发性病灶及AVM,MRI优于CT定位;Leksell(D/G)型定向仪最适合CT、MRI导向开颅手术。
- 傅先明汪业汉魏祥品凌至培凌士营徐复华邵坤山李光群孙华明王彪
- 关键词:CTMRI导向开颅术脑内病灶
-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护理
- 2013年
-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痛手术前和术中的如何配合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时间内,对1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如何做到术前护理工作,术中手术配合,器械准备。结果 168例顺利完成MVD手术,158例找到责任血管,使用Teflon棉隔离,10例未发现责任血管,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疼痛消失率达98.8%。先后4例复发,1例感染,无死亡。结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对显微手术器械熟习和术中密切配合是MVD手术成功保障。
- 李光群孙克桂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护理
- 皮层电极描记配合立体定向切除癫痫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评价皮层电极描记在立体定向切除癫痫灶手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对 2 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继发性癫痫患者采用MRI导向下 ,立体定向环钻开颅 ,切除病灶前行皮层电极描记 ,记录有无癫痫波和范围 ,切除病灶后再次描记 ,如仍有癫痫波 ,则在不影响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将有癫痫波的皮层尽可能切除。结果 2 5例患者中有 1 9例在切除病灶前记录到棘波、棘 慢波、尖波或尖 慢波 ,切除后有 1 5例上述癫痫波完全消失 ,4例仍有散在的少许癫痫波 ;另有 6例患者未记录到癫痫波 ,但表现为基本的节律异常 ,切除病灶后好转。 2 5例患者中胶质瘤 6例 ,脑囊虫病 5例 ,蛛网膜囊肿 3例 ,软化灶 3例 ,皮层发育不全 2例 ,血管畸形 2例 ,转移癌 2例 ,炎症 1例 ,胶质细胞增生 1例 ,病灶直径在 0 .8~ 4 .7cm。手术后 2 4例癫痫发作消失 ,1例仍偶有癫痫发作 ,比例能够被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手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结论 皮层电极描记和立体定向方法相结合 ,既能明确癫痫灶的范围 ,又能以微侵袭的方法切除癫痫灶 ,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
- 钱若兵傅先明汪业汉魏建军凌至培喻廉殷小梅李光群
- 关键词:神经功能癫痫MRI
- 难治性癫痫的基础与外科治疗研究
- 傅先明钱若兵魏祥品牛朝诗刘向喻廉凌士营靳玉萍姜晓峰汪业汉李光群鲍得俊
- 项目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了难治性颞叶癫痫模型,发现该模型的癫痫发作形式、病理变化、脑电活动与人类难治性癫痫高度类似;长期癫痫发作会导致动物出现学习记忆障碍,且障碍程度与神经元内钙离子尝试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而通过神经干细...
- 关键词: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
- 偶极子定位法在癫癎外科中对癎灶定位的价值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偶极子定位法(DLM)在癫外科中对致灶定位的价值。方法对25例癫病人进行DLM和CT、MRI检查,全部病人行外科手术及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描记。结果DLM检查与ECoG结果高度一致,但与CT、MRI检查结果不完全相符。结论DLM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致灶定位方法,有助于寻找致灶,提高手术疗效。
- 喻廉傅先明钱若兵殷晓梅李光群
- 关键词:癫痫神经外科影像学检查
- 实时超声导航在脑深部病灶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导航系统在脑深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应用术中实时超声指导病灶切除的经验。方法我科自2005年7月至今应用蛇牌 Brian Lab 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术中实时超声手术切除脑深部病灶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
- 江涛傅先明姜晓峰牛朝诗计颖丁宛海魏祥品魏建军李光群付古月
- 关键词:神经导航超声脑深部病灶神经外科手术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配合被引量:3
- 2009年
- 总结269例电视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261例经腹膜后腔路径,8例经腹膜路径,在腹腔镜监视下,用超声刀游离切除肾上腺肿瘤,手术顺利彻底切除肿瘤。熟练的手术配合,术中密切观察,严格无菌操作,是确保手术顺利成功的关键。
- 王爱华李光群杜丽
- 关键词: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配合
- 立体定向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35
- 1997年
- 立体定向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傅先明,汪业汉,徐复华,周本秀,陈宜鑫,凌士营,朱娟,李光群,孙华明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已得到飞快发展,自1978年Backlund首次报告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次全排空脑内血肿之后,国内外学者相继报告了此项技术的改进及...
- 傅先明汪业汉徐复华周本秀陈宜鑫凌士营朱娟李光群孙华明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立体定向技术
- 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影像学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 3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 ,在手术后的早期 (16例 )、晚期 (7例 )进行MRI随访 ,了解毁损灶的MRI表现、大小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并且计算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坐标的误差。结果 16例患者在术后 3~ 7天复查MRI ,T1加权像 :中心为细小的长T1低信号点 ,中间为短T1高信号环 ,最外为长T1低信号环 ,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 ;T2 加权像 :中心为细小的长T2 高信号点 ,中间为短T2 低信号环 ,最外为长T2 高信号环 ,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 7例患者术后 1~ 2年复查MRI,毁损灶的MRI表现为长T1长T2 类圆形信号。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的误差小于 1mm。结论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大小与毁损的温度、时间、毁损针的直径和长度成正比 ,晚期MRI随访提示如果靶点位置正确 ,毁损灶大小在 5 .0mm× 5 .2mm× 8.1mm左右 。
- 钱若兵汪业汉凌至培傅先明李光群
- 关键词:帕金森病PDMRI表现
- 经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1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术前对12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检查,手术时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在神经出脑干区寻找责任血管,进行神经、血管的充分游离减压,血管与脑干间置入Teflon棉。结果术后12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121例术后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4例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经射频治疗后疼痛消失。121例随访1 ̄7年,2例两年后复发,总有效率95.2%,其余均无疼痛发作。术后2例出现颅内感染,无永久性并发症出现。结论头颅MRTA检查有助于术前判断责任血管与神经的关系,手术时在神经出脑干区发现责任血管并进行充分游离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姜晓峰傅先明汪业汉计颖凌士营牛朝诗江涛李光群付古月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显微外科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